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刺耳贴加中药治疗面肌痉挛35例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刺耳贴加中药治疗面肌痉挛35例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刺;耳穴敷贴;中药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15-02

面肌痉挛指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抽搐,尤以眼周及口角为多。此病好发于中年人,常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而引发。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是针灸科临床顽症之一。多年来,笔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耳穴敷贴和中药内服,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为观察疗效,特设单纯针刺为对照组。

治疗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4天。2例男性患者头颅CT摄片为腔隙性脑梗塞。

对照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天。1例女性患者头颅CT摄片为腔隙性脑梗塞。

2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瞩患者停服相关药物,如卡马西平、镇静剂等,保持心情舒畅,勿过度疲劳。

2.1 治疗组

针刺 治疗原则:镇静养心安神,熄风止痉。取穴:百会、上星、印堂、瞳子、下关、地仓、颊车、合谷、神门、足三里、太冲。平补平泻,每天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周。

耳穴敷贴 取穴:神门、面颊区、肝、脾、心等。以王不留行籽为刺激物,用小片胶布固定于耳穴上,隔日一次,两耳交替。治疗期间瞩患者每日按压耳穴3-5次。

内服中药 面肌痉挛病程缠绵,察其舌苔、脉象,心血不足者尤多,气血亏虚而致虚风上扰,治拟养血宁心,熄风安神。处方:熟地15g,当归10g,朱茯苓10g,远志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灵磁石15g,夜交藤30g,明天麻5g,白芍20g,钩藤10g,炙草5g。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

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同治疗组针刺治疗。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1~3个疗程后,面肌抽搐消失;好转:治疗1~3个疗程后,面肌抽搐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无效:治疗1~3个疗程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3.2结果与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两组有效例数与疗程比较见表2。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

4 典型病例

陈某,女,39岁,公司财务,2010年5月23日初诊。

自述左口角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一月余,1日10余次,每次5~15分钟,无头痛、呕吐,时有头晕,睡眠欠安,有类似病史近2年,时发时止,未予治疗。此次因口角抽动甚,口服维生素B1、地巴唑等药物未效而来求治。追问病史,近期较疲劳,心情亦不舒畅。察其面色萎黄少华,形体偏瘦,舌红、苔薄白,脉细弦。BP95/60mmhg。四诊合参,诊为面肌痉挛(气血亏虚型),治宜补气益血,熄风止痉。故予针刺、耳贴加中药综合治疗。1个疗程后症情有所缓解,面肌抽搐次数减少,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控制。随访半年,无复发。

5 体会

面肌痉挛病因复杂,绝大部分存在着局部血管压迫因素。一般认为其病理变化大都存在着面神经的脱髓鞘改变,导致面神经核内产生异常电兴奋灶,面肌、面神经营养发生了障碍。

本病属中医“内风”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因面部主要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故本病与肝胃两经关系密切,治疗上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厥阴肝经之穴为主。

百会位于头部正中归于督脉,入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百会有开窍宁神之功。上星、印堂作用与百会相似,均为醒脑开窍针刺法之主穴。足三里是多气多血之腧穴,具有强壮全身的作用,合谷配太冲能通调二经气血,古称“四关”穴,具有较强的镇静解痉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下关,瞳子、地仓、颊车等穴能疏通局部气血,使经气通畅,筋肉协调而病愈。

面肌痉挛临床上多属气血亏虚、血不荣筋所致,是一种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配合相关中药能养血宁心、熄风安神,与针刺、耳贴相辅相成,可缩短疗程,增强疗效。CD10〗

作者单位:201400 奉贤区中医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