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展示.迁移.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展示.迁移.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纵观我们以往的美术活动,侧重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为主线,内容选材往往服从于技能学习的需要。这样必然导致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而忽视孩子对所表现内容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而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来促进主题活动的不断发展,在关注幼儿会画某一物象的同时更应考虑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

关键词:看看画画;展示经验;拼拼玩玩;迁移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15-03

纵观我们以往的美术活动,侧重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为主线,内容选材往往服从于技能学习的需要。这样必然导致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而忽视孩子对所表现内容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而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发现与探索。在主题活动前,师幼共同建构网络,形成形式多样的活动。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孩子的知识经验,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时间,使幼儿能够尽兴地表现,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那么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也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来促进主题活动的不断发展,从而培养乐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孩子。这种活动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且这种综合化不仅是形式上的综合,更是幼儿各种经验的综合,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在主题活动的实践中,我感受到:美术活动不仅要关注幼儿会画某一物象,更要考虑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比如说,同样一个意向“树”,有的孩子还原了他见过的真实的树的面貌,有的孩子用牙膏盒做树干、吸管做树枝、废纸做树叶迁移了对树的结构的认识,而有的孩子则天马行空创造出各种各样神奇的树(拥抱树、卷发树等),“树”在孩子的笔下一棵棵地成活,生机勃勃,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一、看看画画,展示经验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案例《人群》:在孩子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一双双脚和一条条半截的腿,这是孩子感受到的人群,与我们成人看到的“人群”截然不同,这就是孩子的经验。因此,美术,不仅仅是让幼儿学会画一个人(头、四肢、身体几个部分),还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从孩子所展示的作品中,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

主题《开发区的路》进行过程中,我们带着孩子坐着车到园区里寻找,观看宽宽窄窄、长长短短、水泥柏油等各种各样的路。孩子们领略了路旁美丽风景,感受到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体验着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开发区的路的经验,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对园区强烈的热爱之情。于是,我设计了绘画活动“繁忙的马路”,在孩子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幼儿对于园区道路的初步感知,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经验再现,比起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青枫公园在××路上”、“红梅牛奶厂在××路上”、“平陵大桥在××路上”更形象、具体。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为了帮助幼儿建构对园区路的连贯、畅通,我引导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绘制“从我家到幼儿园”线路图,根据线路图,我们尝试和孩子去寻找同伴的家,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图。

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纯绘画的东西,而是在主题背景(是幼儿兴趣与需要的所在,是从幼儿生活中选择的东西,是切合幼儿生活经验的)下整合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但“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因此,在孩子听过、看过之后,不妨让孩子画一画,展示他们的知识经验,为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埋下伏笔。

二、拼拼玩玩,迁移知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学习者应用相关的现在经验或既有经验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而且也使先在经验一次次地与新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这样学习者不仅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也使先在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当先在经验发生变化时,学习者的能力就得到了发展,这是一种迁移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借助美术手段可以把幼儿的知识经验迁过来移过去。

案例:由主题活动《开发区的路》延伸出来的《大家来架桥》

第一环节,观察图片,了解桥的结构。

师:你们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图片引起幼儿的回忆,帮助幼儿树立对桥的种类的认识)

第二环节,幼儿合作架桥。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架桥?造桥需要哪些材料和人员?请每组小朋友商量、合作造一座桥。

首先,幼儿绘画设计图。活动再现:在这个活动中,“组员之间要商量要架一座什么桥,然后设计师画出桥的形状,建桥工人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符合设计图上的桥,设计师要对工人们进行指导”。

其次,幼儿分组架桥。活动再现:要求提出后,孩子分三组开始行动。小组间没有讨论分工就自由奔向自己喜欢的目标。

接着,中途集体讨论。活动再现:搭建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带着孩子们去看他们的成果。第一组搭了一座梁桥,长长的凳子做桥面,一个一个立体方块做桥墩,桥的两头与鹅卵石地面相连接。第二组搭了拱桥,长板凳做桥面,拱形玩具做桥拱,小立方体方块做桥墩,行人可以在拱形下爬过去。

第一组的孩子满意的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建议大家可以在上面走一走,设计师首先说:“我先来”。设计师刚把脚迈上桥,“哗”的一声,桥垮了,第一组的孩子一脸茫然,其他组的孩子也表示惋惜。我及时介入说:“桥墩问题”,设计师一看,“对了,把桥架在圆顶的桥墩上,桥面会滚动起来”,孩子们恍然大悟,又开始忙碌起来。

最后,再次架桥。

第三环节,幼儿在自己架的桥上玩一玩。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首先回忆自己对桥的认识,根据桥的结构将桥分为三类:梁桥、廊桥和拱桥,设计师根据自己组内建筑师的要求画出桥的设计图,这是第一次迁移,设计师们都能够把“图片文本”转化为“绘画文本”。接着组内建筑师要根据设计师的“图纸”,用各种材料建构符合要求的桥,这是第二次迁移,将“绘画文本”转化为“实物”。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要么将所搭的桥的种类改变,要么“部件差一点”,可见,将“绘画文本”转化为“实物”是比较有难度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照设计图,幼儿再次架桥,成功完成第二次迁移,对桥的结构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不拘一格,创新体验

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的美术活动《未来的××》,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没有范本,因此幼儿可以毫无拘束任意想象,我们称之为创意。而我认为想象应该是一种情感,创新的作品也应是情感的体验或寄托。

在主题活动《开发区的路》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对路边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你们知道吗?现在桂花开了,很香很香。我来幼儿园的那条路叫桂花路,路旁种了桂花树!”“我要经过香樟路,你们见过香樟树吗?”“我经过合欢路。”“路不一样,树也不一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美术活动《神奇的树》由此展开了。

第一环节,通过诗歌诗歌《树真好》,激发幼儿讨论的积极性。

师:是的,树真好,树有很多神奇的本领。你见过一些什么树,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我见过合欢树,它的花是粉色的,很漂亮,像公主帽子上的小东西。

幼:我见过桂花树,它有很多树枝,花很香很香。

幼:我见过水杉树,它很高很高。

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述一些常见树的基本特征,并向老师或同伴介绍(这个时候如果要求幼儿作画,他们也许会准确地还原这些树的原貌)。

第二环节,幼儿观看图片,体验、感受树的奇怪之处。

师:你觉得这些树奇怪吗,奇怪在哪里?

孩子们异常兴奋,“这棵树像一个老爷爷”、“这棵树像两个人抱在一起”、“树根像一个小孩”、“树上有一个房子”、“瓶树”……

通过观察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讲述树的神奇的地方,使幼儿对神奇的树有充分的感知,积累素材。

第三环节,鼓励幼儿思考造型方法。

师:你们想画一棵什么样的奇怪的树?

幼:我想画一棵水果树,树上结满各种各样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梨子、苹果……我们想吃什么水果,都会在这棵树上找到。

幼:我想画玩具树,在树上可以找到非常神奇的玩具,小汽车、小飞机、奥特曼……

……

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肯定幼儿的想法,但发现幼儿大都在重复别人的话。这时就要发挥前一环节中图片的作用,于是我从树干、树冠、树上有什么三个角度来扩散幼儿的想象。

师:还有什么奇怪的树呢?我想画一棵树冠像妈妈卷头发的树,头发上有漂亮的花朵。

幼:我想画瓶树,树的身体像一个奇怪的瓶子。

幼:我画的树干像房子,房子里住着小动物,树上有小鸟。

幼:我想画一棵长在水里的树,小鱼在树根下玩。

……

幼儿期是具有创新的阶段,每个孩子的思维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一百个观众,一百个哈姆莱特”。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此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孩子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陶明阳的树干像海绵宝宝;潘迦楠的萝卜树;钟凌毓的国王树。孩子们受到启发后,思维更加活跃。

第五环节,作品展示,给每棵树取个好听的名字。

师:这是一棵什么树?神奇在哪里?可以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每个孩子都非常认真的完成了一幅作品,包括那些平时不爱画画的孩子,这次也非常自信的介绍自己的“玩具树”、“水里的树”、“风车树”……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功感。

在我们组织的一些集体绘画树的活动中或在孩子自由画的作品中,能够发现孩子绘画的树大都是一样的,“丫”字型的树干,圆形的树冠,树上结了几个苹果,或者是“尖三角”型的树干,三角形树冠的松树……而这次活动中,我既关注园区内存在的树,又注意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怪树”,使得画一棵“怪树”成了幼儿自己的创作需要,既给了幼儿新的挑战,又使幼儿产生共鸣,萌发兴趣。因此,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中要给予孩子们环境和材料的支持,促使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简介和自主的创造。

四、实践中的思考

1.技能的缺乏,使幼儿难以表达或作品缺乏美感,我们需要走进幼儿,才能理解孩子的作品。

2.美术在主题活动地位的把握:美术活动是主题活动是一个分支或者是推进主题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与“以美术为主的主题活动”的区别。

3.展示、迁移、创新所体现出来的层次性可能以整个主题为线索,也可能体现在某一个具体的活动中。

4.美术在主题活动中不仅为主题活动中的认知目标服务,也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陶冶幼儿的性情。

当主题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当美术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联系,美术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主题活动变得丰富充盈,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愿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样的生活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