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哈代作品中的乡土情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哈代作品中的乡土情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哈代作为英国一位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传统,在现代文明的侵袭下宗教法制社会逐渐土崩瓦解,传统文化的消逝唤醒了他对乡土情结的深切怀念,悲观无望的呼声只能借助文学作品来传达。作为一个秉承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家,乡土情结在他的潜意识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其代表作《计出无奈》《远离尘嚣》和《还乡》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与他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哈代的小说进行研究,分别从哈代对乡土的依恋之情、对乡土淳朴生活的向往、对乡土情结的反思和对乡土情结的无奈四个角度进行剖析,促进读者对哈代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一、对乡土的依恋之情

哈代出生于农村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自小生长在一个与大荒原毗邻的西南部小城镇,这里的自然环境为哈代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写作背景。在他一生当中,除了早年在伦敦居住过5年,几乎所有时间都待在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从小说中我们得知,哈代的家乡保留了传统乡村的纯净与质朴,村里面种满了绿树,一望无际的荒原不仅有着温和的气候,村内旖旎俊美的自然风光也为哈代提供了非常适宜的居住环境;向远处望去,连绵不断的田野和牧场之中矗立着几栋极具古老气息的建筑,浓郁的乡土气息为哈代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而在小说中哈代将自己的家乡称为威塞克斯王国。它不仅是哈代的家乡,同时也是哈代的精神家园,在哈代的笔下,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浓厚的诗情画意,即便与乡村毗邻的是一个大荒原,但在作者的笔下,故乡俨然呈现出一派具有荷兰风味的别致景象,和谐的氛围、诗意的景象在作者的小说中得以汇集,透过这些饱蘸情感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乡土浓浓的依恋之情。

《远离尘嚣》不仅是一部乡土小说,同时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作者通过清新自然的风格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读者展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习俗,虔诚地诵读着《圣经》,并借助钥匙来占卜。而在《还乡》这部小说中,作者则描述了人们通过烧蜡像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怨恨,用针刺破皮肤的方式来验证是否存在巫婆。这些古老而传统的文化活动伴随着乡村流传了几百年,每年村民们都会在特定的时期内举办祝火舞会,这些活动都带有浓郁的民俗氛围。相对年长且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会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而这些宝贵的生活经验确实对后代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瓦伦丁节到来的时候,人们还会通过相互交换礼物来寄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真实的田园生活、质朴的情谊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简单而纯净,人们无论是在饮食、婚恋还是在其他习俗上都保留着传统,哈代作为故乡的一员,也是从这些生活中过来的,而作者对淳朴生活的构建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怀恋。

二、对乡土淳朴生活的向往

哈代曾经为了学习而在伦敦待过5年,在伦敦的这段时期,他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故土,文化习俗的差距使得哈代很难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心理煎熬使得他在思想上受到了进化论的浸染,因而对社会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当哈代看到逐渐被现代文明侵蚀的宗法制社会时,感性的燃烧彻底摧毁了他的理性,他的日常生活开始出现一些浮躁,简单的快乐也逐渐被抑郁感所取代,思想的变化使得哈代的创作也有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远离尘嚣》就真实地记录了哈代在乡土情结上的转变历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刻画一系列悲伤的自然事件来表明宗法制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如羊群的离奇死亡、范妮的惨痛变故、巴丝谢芭的思想转变等,而这些事件全都发生在威塞克斯王国中。现代文明的破坏使得理想中的国度遭遇了一系列的变化,看似和谐的背后实则隐藏了剧烈的危机,作者借助威塞克斯王国的变化来凸显传统美德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潜移默化又无可阻挡的变化引起了哈代内心的焦虑和忧伤。

《还乡》作为哈代另一部以乡土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讲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竞争已趋向于白热化,整部小说都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因而小说呈现出一种暗淡的色彩。小说的主人公克林・姚伯出生于荒原,家庭的富裕使得他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巴黎事业有成之后,他看透了那种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内心对乡村乡民的热爱使得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教育,帮助乡民们改变生活和命运,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否定使得克林有心无力,并因此陷入精神困境,他试图通过宗教来解脱自己,留在他身上的只有无尽的孤独与悲伤。女主人公游苔莎是一位出身于都市没落与荒原的女子,她对都市生活的向往使得她对荒原生活充满了厌恶,她因此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荒原,克林的到来对她而言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于是她利用一切手段与克林结婚,生活目标的不同导致两人最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克林和游苔莎就是资本主义侵蚀宗法制的产物,在两种制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迷惘,失去自我,直至最后走上不归路。小说表达出来的伤感和抑郁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三、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在进化论和宗法制传统的双重影响下,哈代的思想开始出现了剧烈的斗争,再加上叔本华哲学的熏陶,哈代终于用理智战胜了情感,他开始理性客观地来描述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即便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哈代对威塞克斯仍怀有深深的依恋之情,但理智的思维使他意识到只有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才能继续生存,尽管威塞克斯拥有许多让人迷恋的地方,但随着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到来,它终究逃不过成为历史的命运,所以面对这个结论哈代选择了无奈地接受。在这段反思过程中,哈表了小说《卡斯特桥市长》,通过作品我们了解到,卡斯特桥作为乡村中心,它并没有随着现代文明的侵蚀而消失,相反,它成为了一个乡村集镇,与当时的社会相比,这里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拥有醇厚的乡土气息,既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排放黑烟的烟囱。小说的主人公亨查德也是一个极其遵守传统宗法制的市长,在日常事务处理上他完全依赖于占卜和感觉,这种完全凭感觉做事的方式反映了作者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尽管亨查德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市长,但在遇到新兴资产阶级伐尔伏雷后,他输得一败涂地,伐尔伏雷作为现代文明的代表人物,在处理事务上具有专业的理智和智慧,所以不论是在爱情还是在政治方面,作为传统宗法制代表人物的亨查德都输给了伐尔伏雷。伐尔伏雷当上市长后,在银行家劳渥的开发下,卡斯特桥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的侵蚀,铁路开始在城镇四周铺开,最后一片保持传统文化的乡村社会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之前的作品相比,这部作品并没有出现人物挣扎以及陷入精神困境的描写,这部作品的重点在于突出现代文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如《德伯家的苔丝》一样,它们表达的同样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当哈代将小说人物推向社会和现代文化中时,他对乡土情结的描述就不再局限在依恋上,而是借助人物的悲惨命运来阐述自己对旧意识的淡忘,这种无意识的描绘为整部小说蒙上了一层悲伤的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重新审视和对乡土情结的反思。

四、对乡土情结的无奈

若说哈代对《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描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土情结的反思,那《德伯家的苔丝》则是突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导致了苔丝的死亡,两者鲜明的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哈代对现实社会的悲观与无奈。《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小说,小说讲述了贫苦少女苔丝在被东家少爷玷污后,坚强独立地去奶牛场当挤奶工,与牧师之子克莱相知相爱之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对克莱的热爱使得她在新婚之夜将自己被玷污的事情和盘托出,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克莱抛弃了苔丝远走他乡。苔丝的遭遇就如大多数工人一样,资本主义的进驻使得简单快乐的农民生活变成了成日遭受剥削的工人生活,土地的被霸占以及工业的污染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靠工业获取生活来源,廉价劳动力只能换取微薄的收入,因而便出现了许多如苔丝一般靠劳力换取生存机会的工人。作者对苔丝的悲惨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尤其是苔丝对生活失去信仰的那一段更是突出了作者对乡土情结的无奈。

在苔丝出场时,小说的作者就将她安置在一个宽广而又空旷的黑夜,在这样一个充满黑暗又没有支撑的世界中,苔丝的柔弱显得更加突出,即便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一片她所渴望的净土,但命运的安排使得她只能黯然地接受现实生活给予她的一切。悲惨的命运如同影子一般紧紧跟随着她,接二连三的苦难将她的精神彻底摧垮,首先是邮车的突然出现使得她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在农场做工却受到了东家少爷的玷污;遇到真爱向丈夫坦白之后遭到无情的抛弃;之后又为了丈夫杀死东家少爷而遭受舆论的制裁。如此柔弱的一个女子承受了这么多的苦难,偌大的世界却没有一个人可以拯救她,作者通过苔丝身上所体现出的无奈来表达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乡土情结瓦解的无奈。

[参考文献]

[1] 刘美林.论哈代的浓郁乡情[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01).

[2] 汪沛.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图景: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J].外语教学,2009(04).

[3] 蓝仁哲.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人与自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02).

[4] 罗峰.一曲文明世界的挽歌――《德伯家的苔丝》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1(02).

[作者简介]

赵明(198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