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退耕还林对陇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退耕还林对陇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探讨陇南地区农业耕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退耕还林作用的分析,总结出了退耕还林对陇南地区农业经济的几点影响

[关键词] 退耕还林;陇南地区;农业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06-1

一、陇南地区农业耕种中存在的问题

陇南地区人均耕地较少,山地在90%以上,山坡地占总面积的95%左右。一直以来,由于人们随意地开荒毁林,盲目地追求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运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在一些荒山、荒坡上大规模地开发果园,对土地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得土壤松散,外加陇南地区降雨分布不均,一到雨水多的季节,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久而久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进而影响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退耕还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不适耕作的耕地,合理地停止耕种,并在一些不适耕作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从而达到恢复该耕地土壤结构的目的。施行退耕还林工程能为发展农村的林业,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快速转型,转移农村生产力,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全新、有效的途径。

三、实施退耕还林对陇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土地结构,维护了陇南地区的生态环境

陇南地区大部分耕地为坡地,并且山地的坡度较大,坡度大于25度的土地占耕地面积的38.93%。而在坡度大的土地上耕作很容易破坏土壤结构,造成泥石流等灾害。由此可见,将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土壤结构松散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退耕还林工程能将未退耕的土地集中起来,把更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农作物等)转移到那些坡度适宜、土壤较为肥沃的土地中去,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使得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放起着积极的作用

陇南地区退耕还林后,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部分优秀的农村年轻人开始对外寻找机会,去往城市参加工作。就2011年的前3个季度而言,整个陇南地区的劳务输出人数达到了70万人次左右,实现了将近52.6亿元的劳务收入。另外,部分农民开始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逐渐由农民转变为工人。更有甚者,一些思想先进的农民逐步变为了销售农产品的经营者。总之,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了其他行业,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加。

(三)农业的产品有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高

1.药材的开发。陇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药材种类繁多,实行林药间种的退耕还林政策后,黄芪、天麻、黄连、杜仲、贝母、山茱萸等珍贵药材得以大量生产。目前,陇南地区的药材年产在1500万公斤左右,产量大约占到了整个甘肃省的70%。另外,药材的生产和经营也变得越来越集约化、规模化。

2.经济林果的发展。近年来,陇南地区各县区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征,大力地发展特色果林,一些干旱低产区已经全部被经济林果所取代。如两当县,积极开荒开垦,在荒山荒坡种植核桃、银杏等林果。目前,该县特色林果面积已达到了30余万亩。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还维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陇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提高。目前,陇南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位居甘肃第一。

3.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退耕还林为畜牧业带来了大量的饲养原料,使得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有能力通过饲养家禽,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以康县为例,畜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农户通过引进现代化的饲养和管理技术,使得畜牧业变得更加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家禽的存栏、出栏率更是大幅上升。以2012年的前三季度的数据为例,该县养牛2.32万头,出栏0.245万头;养羊1.38万只,出栏0.45万只;养猪5.28万头,出栏4.51万头。

4.加快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农村产业。陇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较多的旅游资源,如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等都是极好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游玩。近些年,随着多条旅游线路在陇南地区开通,政府已经将旅游沿线的耕地进行了退耕还林,大力营造生态林和观赏林,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武都城区北部的米仓山,在未经改造之前,土壤贫瘠,可谓是荒山野岭,然而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这里已经形成了将近20万亩的观赏林和生态林,成为武都城区节假日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多家农家乐园和休闲山庄在此落户,形成了全新的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得以脱贫致富。

结语:总之,退耕还林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它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整个农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耕地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粮食稳步、快速地增长。因此,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支玲.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J].林业科学,2004,(2).

[2]易福金,徐晋涛,徐志刚.退耕还林经济影响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0).

[3]郭志勤,姚顺波.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J].林业经济,2007,(5).

[4]李若凝.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后续发展对策――以河南洛阳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

作者简介:祁鹏(1988-),男,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通讯作者:周晓涛(1972-),女,汉族,四川蓬安人,硕士,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