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第一、三册第五单元知识检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第一、三册第五单元知识检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洎(jì)牧以谗诛

盖音谬(miù)也

钟磬(qìng)

鹳(guàn)鹤

B.咎(jiù)其欲出者  栖鹘(xíhú)

窈(yǎo)然

噌(hóng)

C.奉之弥(mí)繁

莫(mò)夜月明

褒(bāo)禅山

无物以相(xiàng)之

D.暴(bào)霜露

梵(fān)语

铿(kēng)然

穴罅(xià)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开始) 夫夷以近(平坦)

有大石当中流(河水的中间)

B.终继五国迁灭(迁移) 有穴窈然(深远幽暗)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敲打)

C.革灭殆尽(差不多) 卒葬之(终于)

桴止响腾(响亮)

D.率赂秦耶(全都,一概)非常之观(景象)

空中而多窍(中间空)

3.下列各句中,“以为”的含义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C.秋以为期

D.自以为得其实

4.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D.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5.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生丈夫,二壶酒,一犬D.封之以膏腴之地

6.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

③既东封郑④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⑤洁其居⑥北至于御儿

⑦吾妻之美我者⑧闻寡人之耳者

⑨面刺寡人之过者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A.①②③⑥⑨/⑦/④⑤⑧/⑩

B.①③⑥⑨/②⑦/④⑤⑧/⑩

C.①③⑥⑨/⑦/④⑤⑧⑩/②

D.①③⑥⑨/②⑦/④⑤⑧⑩

7.下列各句中,对句式特点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赵尝五战于秦(介宾后置,可理解为“赵尝五于秦战”)

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可理解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C.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可理解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判断句,判断词为“是”)

8.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B.①与尔三矢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①盖其又深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①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故曰弊在赂秦也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A.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B.老臣贱息舒淇,最少

C.寡人闻古之贤君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分12国策,共33篇。

B.《左传》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各国史事。

C.《左传》《公羊传》《梁传》都是解释《春秋》的,被称为“春秋三传”。

D.《左传》《国语》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按年代记史,长于记事;后者分不同国家,长于记言。

二、语段阅读

(一)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责怪)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丰厚)

C.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阴暗)

D.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疲惫不堪)

2.下列各句中,黑体词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C.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3.下列对“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把韩魏两国丢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息。

B.将韩魏两国让秦国去收拾,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

C.用韩魏两国去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养生息。

D.将韩魏两国交给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息。

(二)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君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也;吾所未尝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刻削子以为人(作为)

B.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给予)

C.挺子以为人(笔直)

D.止者千数而弗听 (到)

2.下列各句中,黑体字与“孟尝君将入秦”中“将”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秦欲止之

B.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

C.固且以鬼事见君耳

D.淄水至,则汝残矣

3.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者臣来,过于淄上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③故尝与过宋将军

④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4.下列各句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泥土也不过恢复成西岸罢了。

B.变成土也不过回到西岸上罢了。

C.泥土也不过回到西岸上罢了。

D.变成土也不过恢复成西岸罢了。

5.下列各句对上文的寓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土偶人与桃梗都是用来言鬼事,与人事无关。

B.土偶人是苏秦自比,桃梗用来比孟尝君。

C.土偶人用来比孟尝君,桃梗是苏秦自比。

D.土偶人和桃梗在“淄水至”的情景下不同的结果,比孟尝君“留齐”与“入秦”的不同结局。

本期参考答案

《知识检测

一、1.A2.D3.C4.D5.D6.D7.D8.B9.D10.B11.B12.B

二、(一)1.C2.C3.C

(二)1.A2.A3.C4.B5.D

名人小故事

大器晚成的苏洵

青年时代的苏洵,豪放不羁,喜好游侠。到了二十七岁那年,他已是一女两男的父亲。这时苏洵对自己的夫人说:“我衡量了自己,尽管已到了中年,如果要读书,还是可以成才的。”于是苏洵认真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时他才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想成功非下苦功不可。

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出了什么事。走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叠叠的文稿往火炉里塞。原来,他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他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出众,下笔有神,顷刻间数千言。由此可见,要想成才,必须刻苦努力读书。

课文助读

王安石与褒禅山

祝俊生

褒禅山,旧名花(华)山,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城北十五华里处,为九华山余脉。《含山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庐于此,寒暑不出,卒后葬于此山,后名褒禅山。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气,每年春夏犹见。有龙洞、罗汉洞及龙女泉、白龟泉诸胜。重峦叠嶂,有泉有洞,这样的美景吸引了北宋大儒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抚州(江西临川)人,官至宰相。其散文笔力雄健,感情丰富,尤以议论见长。著作有《王荆公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北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四月,王安石从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任上辞职,在回江西故乡途中路过含山县乘便游玩了心仪已久的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忆的形式写下这篇著名的散文《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一生笔耕不辍,文集共百卷,选入《古文观止》数十篇,以《游褒禅山记》最为著名。后代学者论其文“为文俨如从政,挺拔劲见,言情少,说理多,逻辑性强。重在立意、生发,超拔卓绝”,这段话可作为对《游褒禅山记》的经典注脚。

据考证,王安石一行五人当天从慧空禅院出发,向东行五里许,在距华阳洞百余步的地方,发现石碑,碑上文字模糊,唯“花山”二字依稀可辨。后在华山南麓入洞游玩。因前洞空旷,后洞幽险,王安石等人决定从后洞进入,洞内阴森怕人,不时有蝙蝠和青蛙的鸣声,有钟,有泉水乳石,造型各异,气象万千。因带的是木质的火把,燃时有限。一行人中有退却的念头,王安石拗不过大家,只好一起返回,意犹未尽。因没能完整而全面地了解华阳洞的情况,回去以后,王安石一想到此事便后悔不已。同年七月下旬的一天,王安石用笔追忆,写出《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

游记一般是记叙所见所闻,以叙述与描写为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却很特别:以生发议论为主。借未果联系治学,作者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面世后,获得广泛的好评,众人皆推崇,茅坤说其“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吴楚材、吴调侯把其选入《古文观止》,有以下评语:“意之所至,笔亦随之”“可谓极文章之乐”。虽记游笔墨不多,但有身历其境之感,而作者在刻画奇妙景观的同时,巧妙地将人生治学的哲理契合之中,看上去天衣无缝。

后来宋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前来探古寻幽,寻找王翁的遗韵:北宋元右年间,和州官吏王季曾在华阳洞旁边建祈雨亭,碑文有“入洞门二十步,稍折而北,逐渐开豁”“石乳悬欹,深窈莫测,不敢莫入”。明代文人戴重《华阳洞记》:“前洞圜空径丈”“穿石出声”“有九龙居之”等句子。明李繁昌《褒禅山》诗云:“路入乱云堆,僧房四面开,龟泉半泥滓,龙洞已湮埋。啸竹浑忘醉,穿花要独来。何人题宝塔,老笔照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