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入路方式在无神经症状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17例。对前路组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对后路组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后凸角度与围术期参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后凸角度均有明显下降(P

【关键词】 无神经症状; 不稳定型;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钉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38-02

在所有脊柱骨折患者中,胸腰段骨折非常普遍,约占一半,且很大一部分较为严重,迫切需要手术治疗。对此此类骨折,当前最为常用的对治方式即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由于应用了椎弓根钉而有了大幅度的进步。通常骨钩将椎板或横突作为固定点,而椎弓根钉方式的优点在于力学强度大,稳定性高,矫形能力强,促进融合效果好等。目前,该方式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本文中笔者对本院2007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34例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33.10±3.0)岁;骨折椎体为T11的患者有7例,骨折椎体为T12的患者有11例,骨折椎体为L1的患者有11例,骨折椎体为L2的患者有2例,骨折椎体为L3的患者有3例。全部患者没有出现神经性损害的情况。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前路组患者,采用前路植骨集合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式需要遵照下面的一些原则:低结构侧面需光滑,整体结构比较简单,置入也要方便,且稳固的钉板或钉棒结构。光滑的低结构侧面能够防止患者的相邻的内脏和血管之间过度摩擦而损坏;而简单的结构,确保方面置入,能够减少手术的时间,控制出血量,减小手术风险;稳固的钉板钉棒结构有利于防止骨松质中植入的螺钉滑出椎体而引起手术失败。可知,一个良好的选择,应该是组织相容性好,不影响CT与MRI检查,具有光滑的低侧面,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置入方便、迅速、可调整,钢板及螺钉与骨组织界面均可锁定,而且能够一次性完成,可给结构性植骨块或植骨融合器加压处理,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对于后路组患者,采用段阶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螺钉和连接棒的规格均为6.0 mm。固定连接为受累椎体的上下相邻椎体节段。术前,如果通过CT或者MRI检查发现纵韧带没有损伤的现象,则可利用后纵韧带的张力,采用器械恢复偏移正常部位的骨片。假如患者的后纵韧带出现断裂的情况,就需要经椎板间开窗,从后外侧的部位对椎管进行探查并实施减压处理,通过对骨片进行敲打而使其复位,该组患者的融合都采用异体骨植骨来达到要求。

1.3 评价方法

对所有患者都做后凸角度的测定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围术期参数进行统计处理,将统计分析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5年,平均22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后凸角度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的后凸角度均有明显下降(P

3 讨论

胸腰段由于其所在部位的解剖特殊性[1],常见的现象是骨折。且此类骨折有着很复杂的病理,很容易导致脊柱不稳而损伤到患者的脊髓,是导致患者留下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该病一直是医学界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2]。本院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SPI)已有多年的发展经验,相比于前路短节段固定术,该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如操作比较简单、可以不打开骨折部位进行手术,且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SSPI技术上最大的特征是将螺钉拧入与骨折椎上下相邻的椎弓根及椎体内,所以该手术方法又叫做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复位原理主要是韧带轴向复位(1igamentotaixs),具体来说就是于术中利用纵向撑开进行加压,利用绷紧前、后纵韧带来带动患者椎管前方的碎骨片、突入的椎间盘等部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位,另外,也可考虑器械辅助复位操作,比较常见的像钉板固定系统及钉棒固定系统,都是比较理想的选择。Mclain等[3]对34例胸腰椎骨折术后临床患者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术后随访,得出的结论是,术中未恢复前柱稳定性及椎弓根钉所承受的预压力是造成术后螺钉折损及脊柱后凸畸形的主要原因。Leferink[4]指出,为避免远期内固定疲劳失败及矫正丢失情况的发生,一般要做好椎体内植骨重建工作。本组资料显示,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取的满意的疗效,且出血量少,引流时间较低,但其稳定性不是非常高,所以也可以考虑通过植骨来进行固定。

参考文献

[1]杨新建,马喜洪.胸腰椎脊柱爆裂骨折前、后路器械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2,11(18):684-687.

[2]刘鹏,李远安,赵建华,等.后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选择性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4):333-336.

[3]Mclain Sander P L, Fraser R D, Hall D J,et al.Short segment fix at ion of thoraco 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fusion[J].Eur Spine J,1999,8(6):495-500.

[4]Leferink F.The three Columnspine and it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cat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y[J].Spine,1983,8(1):817.

(收稿日期:2013-09-09) (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