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约体育呼唤“静”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热闹与纷繁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潮流之中,我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有效的体育课堂。“静”是一种境界,它能让体育教学逐渐走向简约、走向真实;它可能是一种象征,标志着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宁静以致远”,下面所提出的“静场”“静思”“静练”的课堂教学,是期待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善听善思的宁静,多一份和谐平等的交流。
关键词:“静场”;“静思”;“静练”
音乐中有停顿休止,舞蹈中有虚拟,书画中有空白,电影中有“空镜头”。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活跃的场面的同时,相机适度“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静的气氛”也是不可缺少的。体育课堂上适度布设“静场”,能产生为不教之教的效果。
体育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练”,古人云:宁静致远。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
一、“静场”――还学生一个品味的空间
所谓的“场”,就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一种学习环境。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自己、发展自己!
现在很多课堂可谓是丰富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学生热情四溢地各抒己见,表面上看,课堂里一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气氛,可是冷静观察,却又不然。打断别人发言者有之,以否定的语言(不对、不是这样、不可能……)打扰别人发言者有之。仔细反思,各抒己见的背后是缺乏倾听与思考的心浮气躁。热热闹闹的背后,总是让人感到更多的浮躁。
“定能生慧。”这儿的“定”是一种“气定神闲”的安宁,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静默。可见,“静”是人定心思考的必要因素。一节好的体育课,首先应该还学生静的权利,给学生静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在静中动,动中静,静动结合,亦张亦弛,边乐边学,边学边思,边思边长。切不可取其形而忘其质,顾其枝叶而舍其根本。营造一个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的“静”场,对学生进行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应该永远摆在体育课堂的第一位!
二、“静思”――给学生一个涵咏的时空
笔者前一阶段观摩了本市的体育优质课比赛,老师们为了追求“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表现所谓的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便唐突地抛出一句“下面开始交流”,或者问题一提完,极怕冷场,不到几秒钟,就问:“谁想出来了?”“哪位同学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似乎一瞬间就活跃起来了。殊不知,学生没加思考,信口开河,这样对话的质量不是深入问题之后所道出的,让人有隔靴搔痒之嫌。当然有的老师的教学用语就不错:“请同学们先用30秒认真回忆一下,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员一般用手臂哪个位置将球垫起?”“大家平时投球时球体后旋较易进球还是前旋较易进?为什么?”适当的进行铺垫,承转效果应该更好。
体育教学绝不能以紧锣密鼓的快速讨论、旋即点拨的速成代替“思想”的产生。教师可以做无声的示范,让学生凝神静思,教师再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就是先让思想在学生脑袋中自然生成。在排球对垫球中,学生经常会错误抱着手臂去追球垫,教师可以请学生集中后,先跑位等球,到位后再叠掌伸臂垫球,再模仿学生抱着手臂去接球动作,让学生比较。或者教师提示用不同方式让其分小组练习讨论,去找出正确动作的技术要点。恐怕学生的思考会更成熟,更有个性,相信一旦参与讨论,便会层浪迭起,碰撞出更绚丽多彩的思维火花。比如,在排球上手传球的教学过程中,半球手型的讲解时,先给出几种常见接球手型让学生自行练习比较,最后得出半球手型最为科学合理。很多时候,学生思维暂时的“刹车”绝不是思维的枯死,恰是为思维活跃的高潮作铺垫。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再相机点拨,引发学生思考、议论,就会焕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趣。
探究性的学习,不一定非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如果能够让学生独立探究的,就要放手让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尝试,让学生学有收获,能自主认知、自主发现、自主建构,通过一个“静思”的时空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静练”――供学生一个内化的休止符
体育就是培养学生运动的能力。所以,体育课堂不仅要动脑、更需要动手、动脚。让学生“静练”,一方面,给一点“静”的时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实践,记下心中的疑问和独特的思考,这是自主发现与建构的需要,所谓“拳不离手”正是此意。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刍消化的时机、一片静心回味的余地。利用这一刻的“静”,学生自主梳理、整合,融会贯通。既避免“积食伤胃”,学得积极扎实,又能在这一“静”的休止中再填补、再创造。让学生会意“静练”,内化技术的内容,抒发自己内心的体验,正如美术中的留白,不是空寂,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契与和谐。比如,技术性较为复杂的体操动作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动作,观察同伴动作,自行体会动作;然后带着问题互助练习,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集中互评和综合性总结归纳,内化技术要领,对自己遇到的领悟的诀窍共享表述。这样,适时适度的“静心”表达,恰恰能让学生荡起思想的涟漪、孕育感悟的灵光、流露出内心的情感。
教学中,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正是让学生去进取追求、去感悟体验、去表达创造。“静”,是一种境界。让体育教学逐渐走向简约、走向真实;它可能是一种象征,标志着体育课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宁静以致远”,从“静”做起,期待体育教师给学生多一份善听善思的宁静,憧憬体育教学多一份和谐平衡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