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夜暴富”或难延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夜暴富”或难延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中报显示的上市公司业绩非常喜人,但是一次性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中占比过高的现象不免会使人增添一份担忧。具体就上市公司而言,那些一次性收益占比过高的公司值得我们警惕。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半年报披露8月31日正式收官。据相关专题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快速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达69.87%;实现加权每股收益0.1926元,可比样本同比增长52.60%。以接近70%的业绩增长率,支撑起当前A股市场接近40倍的2007年预测市盈率。

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质疑声却应声而起。

投资收益为业绩增长立头功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分析报告,提示“谨防业绩增长背后隐藏的泡沫性因素”。报告指出,深市A股中报业绩虽实现跳跃性增长,但投资收益对业绩贡献度过高,现金流增长滞后于账面利润增长,股指涨幅远高于业绩增幅。据统计,深市主板目前加权平均动态市盈率已达42倍,而同为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我国香港地区平均市盈率仅为15倍,韩国仅为10倍,新加坡为13倍,印度为25倍。

报告进一步指出,2007年上半年,深市主板公司共实现利润总额678.97亿元。其中,投资收益104.1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14亿元和营业外收.&42.49亿元,对利润总额贡献的比例分别为15.33%、1.35%和6.26%。与2006年半年度相比,公司主营业务对其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下降了27.32%,而投资收益对利润的贡献率上升幅度高达50.1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增长了50%。

无独有偶,全景网的相关统计也显示出了喜中有忧,令人振奋的中报业绩背后存在着惊人的“水分”。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5.96%,投资收益与净利润的占比为27.85%,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12.91%。也就是说,在净利润的增长中,投资收益的占比越来越高,平均每股收益0.1926元,却有0.04元来自投资收益。

同时,在2007年中报中,一批大盘蓝筹股公司净利润的大幅飙升夺人眼球,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2%、54.48%;今年上市的中国平安、中信银行同比分别增长104%、86%;中国石化中期净利润增长率也达到65%。但是,仔细分析这些大盘蓝筹股的利润构成,投资收益占比权重很大。尤其是今年新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占比净利润更是超过六成。这主要得益于“超级大牛市”股票上涨的贡献,而如果剔除了这一非经常性收益,上市公司目前的实体经济实际增长远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

除股权的投资收益外,用于出租的投资性房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债务重组、处置资产、营业外收入等其他一次性收入都较为“壮观”,对2007年上半年的利润明显增厚。也就是说,扣除一次性收入的影响,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质量实际并不高。

一次性收入能否持续

毋庸置疑,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收入的激增对于今年的中报行情和攻克5000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其在美化上市公司业绩、推动牛市行情的同时,也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股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问。

从上市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投资收益在上市公司业绩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对上市公司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虽然在当前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中,投资收益只占到2成的比例,但对于不同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收益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绩平或绩差公司,投资收益在其业绩中的比例甚至超过了5成。

据WIND资讯的统计,沪深两市1505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中报业绩中,每股收益与扣除一次性收入的每股收益之比大于1的有554家,大于2的有118家,即有118家公司的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于非经常的一次性收入,而非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中比例最高为创业环保,达1009:1。其今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为0.788元,但除去投资性房产和天津国际机械有限公司等的股权权益增加外,创业环保的每股收益只有0.0001元。位居第二的是*ST浪莎,两者之比达到了217:1。其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为5.159元,但除去债务豁免2.85亿元,实际每股收益只有0.0237元。

事实上,不仅绩平、绩差公司靠一次性收入来粉饰业绩,相当多的绩优公司也因股权投资增值而沾光不少。如巴士股份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投资收益则为1.35亿元,占比66%;上海电力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3.48亿元,投资收益2.53亿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达73%;两面针凭借出售部分中信证券股票推动其净利润同比增长801.36%,使中期收益达到每股1.09元的水平。就连大蓝筹――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漂亮业绩也沾了一次性收入的光。此两大巨头交叉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在沪深两市中名列前茅,因此从牛市中分享的投资收益也最多。如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的股权投资收益为344.21亿元,投资性房产公允价值收益为64.59亿元,两者相加远高于其169亿元的主营利润。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的股权投资收益为291.24亿元,投资性房产公允价值收益为30.94亿元,两者为其同期净利润80.63亿元的4倍。

从大量的数据不难看出,投资收益等一次性收入在上市公司利润中的高比例,喻示着业绩“泡沫”的滋生。可以说,在投资收益的掩盖下,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问题被掩饰起来了。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投资收益等是一次性的收益,上市公司不可能重复获取。而一旦失去了这些投资收益的来源,上市公司发展的后劲何在?而且,目前股市处于牛市状态,上市公司面对投资收益的诱惑,纷纷将巨额资金投向股市。这不仅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主业的荒废,更重要的是,一旦行情转势,熊市来临,上市公司不仅难以获得投资收益,相反还会出现亏损。那么,呈现负数的投资收益,将会使相当的上市公司遭到沉重打击,尤其是那些“不务正业”的上市公司。

因此,面对一些投资收益唱主角的上市公司,或者是一些已经沦为“投资公司”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