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泰兴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泰兴市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及时掌握全市企业用工情况,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于9月份对全市各乡镇(含一区五园)列统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调查问卷399份。现将调查情况统计、汇总、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集中调查的用工企业共399家,目前实有员工数50246人,其中外来劳动力6198人,占员工总数的12.3%。外来劳动力春节回家探亲的有4586人,2013年春节后回企业的有4140人,“回头率”90.3%。今年有用工需求的企业18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6.4%。今年计划需求总量为5896人,其中生产岗位缺口为2926人,占49.6%,技术岗位缺口为335人,占5.7%,管理岗位缺口为207人,占3.5%,其他岗位2428人,占41.2%。

从行业分类看,这次调查有用工需求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其中:机械制造类企业需求量为1544人,占26.1%;制衣制鞋类企业需求量为615人,占10.3%;石油化工类企业需求量为1079人,占18.7%;家具制造及木制品业需求量为168人,占2.7%;纺织类企业需求量为138人,占2.3%;塑料制品类企业需求量为204人,占3.5%;电子电器、商务服务、住宿餐饮、建筑、食品制造、玩具制造、医药制造、批发零售等需求量为1492人,占25.3%;其他行业的需求总量为656人,占11.1%。

从企业注册类型看,全年的用工需求量为有限责任公司1452人,占24.6%;股份合作企业166人,占2.8%;股份有限公司1790人,占30.4%;外商投资企业433人,占7.3%;私营企业834人,占1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10人,占12.1%;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511人,占8.7%。

从用工需求的地域分布看,滨江镇(含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1937人,占33.8 %,虹桥镇(含虹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1025人,占17.9%,姚王镇(含城东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780人,占13.6%,济川街道(含城区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701人,占12.2%,黄桥镇(含黄桥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254人,占4.4%,新街镇(含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量为163人,占2.8 %,其他10个乡镇需求量为1036人,占17.6%。

从招工途径看,选择从本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有173家,选择打招工广告的130家,选择通过老员工从家乡带的84家,选择去劳务输出基地招聘的12家,其他途径的54家。

从对今年招工难易程度的预测看,认为“会有一定困难”的有153家,占38.3%;认为“不会难”的有35家,占8.8 %;认为“会有较大困难”的有41家,占10.3%;认为“不好说”的有170家,占42.6%。

从今年春季招工没有满足需求的原因看,认为“收入偏低”的有56家,认为“工作条件不够好”的有33家,认为“工作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的有42家,认为“求职的农民工人数少,选择余地小”的有103家,认为“农民工不少,但符合工作要求的不多”的有148家,认为“其他原因”的有41家。

从希望政府在企业招工方面提供支持的情况来看,认为“多提供求职信息、招聘平台、沟通渠道”的有194家,认为“政府组织培训,提升新员工技能”的有178家,认为“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企业所在地吸引力”的有239家,认为“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的有259家,认为“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资料等运营成本,以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改善员工福利待遇”的有324家,认为“其他帮助”的有7家。

从今年和去年企业的人工成本比较来看,认为“有所下降”的有11家,占2.8%;认为“没有变化”的有88家,占22.1%;认为“成本上升”的有259家,占64.1%,其中认为“成本上升5%以内”的有72家,认为“成本上升5-10%”的有65家,认为“成本上升10-15%”的有48家,认为“成本上升超过15%”的有74家。

预计2014年春节期间新招员工5612人,其中管理岗位435人,技术人员770人,生产岗位4066人,其他341人。

二、主要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是企业缺工现象总体比较平稳。在被调查的399家企业中,存在不同程度缺工现象的企业占46.4%,经过今年1-8月份的招聘,目前尚缺工3638人。缺工企业中缺工人数不足10人占76.2%。而前年调查的110家企业中有75%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去年调查的497家企业有41.9%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缺工,今年与去年相比企业缺工现象比较平稳。

二是熟练技术工人难招。调查显示,在目前尚空缺的3638个岗位中,除1325个普通操作岗位外,其他岗位均要求操作技术熟练,且专业要求比较高,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类技术工人需求量为821人,其中电焊工283人,化工类技术工人679人,服装缝纫加工472人,各类技术员、生产管理员341人。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熟练技术工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

三是降“槛”提薪招工,员工流失难控。招人难,企业留住人更难。面对“招工难”,企业普遍提高了岗位工资水平,参与调查的企业中64.1%的企业表示在2013年会提高工资待遇,其中,33.6%的企业增幅在10%以内,30.5%的企业增幅在10%以上。2012年平均工资水平为2183元/月左右,2013年预计平均工资为2321元/月左右,总体工资涨幅在6.3%左右。同时,用人单位普遍降低了招工“门槛”,一些企业还自主异地招工、进校招工、下乡招工,缓解了部分缺工。但仍有不少企业只在企业门口招工信息,或进驻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有的企业连招“零门槛、零技术”普工也很难。还有企业常年招工,常年缺人,就是不认真分析自身难招工的原因,形成恶性循环。部分年轻员工很少在一个企业连续干满一年,有的“吃着碗里望着锅里”,以期攀上更好的东家。在不少企业,一线操作工流动很频繁,引发企业之间互相“挖墙角”。

四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企业缺的是普工和技术工,而部分求职者却是普工不愿干,技工干不了。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低端岗位求职者供过于求,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则是打着高薪也难招;18至35岁劳动力供不应求,45岁以上求职者企业不愿招用。短、平、快的“速成”培训,一些“半瓶醋”操作工流入市场;大学生因缺经验短期内难适应企业要求。

企业缺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线操作工需求大。在目前空缺的3638个岗位中,一线生产操作工缺口就占82.4%以上,达2998人。其中化工类操作工缺工965人,占缺工总量的26.5%,纺织、缝纫工缺工486人,占缺工总量的13.4%,装配检修、滚齿、钻床、铣床、车工等机械类工种缺工1114人,占需求总量的30.6%,其中电焊工283人,占7.8%;车、刨、铣、钻、冷作等操作工831人,占22.8%。

(二)求职就业预期上升。80、90后劳动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市企业新增用工的主力,由于新生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上一代工人相比,所承受的家庭压力和责任相对较轻,就业意识、择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包括了对工作环境、职业工种、劳动强度、福利待遇及个人发展前途等的期望,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他们进入一些职业角色或企业就业的步伐。

(三)资源供给总量不足。据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统计,1-8月份登记求职的各类人员为26262人次,求人倍率为1.09,劳动力供给远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近年来,政府惠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的高速发展,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从事高效农业;西部大开发和劳动密集性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外来劳动力返乡务工,部分新生劳动力在家“啃老”“闲置”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因年龄大、体质弱、无技能等因素也“荒”了一批,从而导致我市劳动力供给总量相对减少,加重了我市企业招工的困难。调查中,有74%的企业表示“现在的年青人不能吃苦”,有41%的青年劳动力试用不足1个月就主动离职,不少企业都存在员工非正常流动现象。

(四)企业自身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存在用工不规范现象。有极少数企业恶意使用试用期,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有订单时长时间加班,订单少时放假只发少量的生活费,不按规定发加班工资,甚至工资拖欠时间长,导致员工流动性大;

二是激励机制缺失。一些企业仍满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企业用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用工上仍然固守临时观念,缺少长远打算,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待遇直接挂钩。

三是产品结构调整滞后。部分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没有合理的规划,对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满足于做二手订单或配套产品,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率低,不敢较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留不住员工,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是人本管理理念缺乏。有的企业忽视自身文化建设,重生产设施轻生活设施建设,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不重视员工素质的培训,不注重建立用工储备,人文环境落后;甚至还有少数企业随意克扣员工工资福利,对员工缺乏应有的尊重,导致企业名声不好,既招不到又留不住。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要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纳入经济和社会管理范畴进行定位,把培养合格产业工人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加以组织推动,把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战略加以重视。将招工与招商同时考虑、一并部署,制定推动就地就业创业、返乡就业创业和异地招工引智的鼓励政策,完善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并长效化。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适销对路”技工。加速土地流转,解放更多束缚在土地和家庭的农村劳动力。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人力资源市场的杠杆作用和配置功能,合理调节供求。要完善信息系统,健全动态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分析、预测和,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引导,为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构建优质、快捷、高效的交流平台。要充分协调劳动者、用人单位、职介机构等社会力量,着力做好“强技”、“搭桥”工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强化就业引导,加大推介就地就业力度,大力宣传新时期就业方针和“就业找市场”、“上岗凭技能”、“先培训后就业”、“先就业后择业”、“为家乡作贡献”等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家乡就业;作为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合理设定职业取向,“量体裁衣”稳定就业;企业要根据人力资源供需状况,适时调整员工培训和使用计划,规范自身用工行为。

(二)加强管理,构建和谐用工环境

尊重、善待员工,是现代管理给企业经营者最基本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更新用人观念,以优越待遇吸引人,以亲情管理感动人,以和谐环境留住人,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舒心”,企业用工才能“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一是转变理念。确立企业经营者与员工的对等关系;二是以人为本。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加强尊重、激励和职位提升、职业发展等人性化管理手段,实行从压力式管理向激励式管理转变。三是规范管理。降低用人门槛、改进用人方式、优化用人结构、创新企业文化、筑牢诚信关系,提高员工认同感,增强员工归属感,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四是提质转型。例如: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用工结构。五是内强素质。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岗前、岗中培训,采取定岗培训,定向招收、校企合作等措施,梯次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工人。

(三)未雨绸缪,加强用工储备

用工储备是企业固本强基,练好内功,为未来蓄势的有效途径。企业要从人力资源的战略发展高度,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用工管理,优化用人机制。要科学地与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选择“用工储备”最佳的社会用工环境,引入发展所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更有实力的技术人员,实现劳动组织更新换代与后继力量的及时补充。一是从高校招聘。利于培养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人力成本相对低廉。二是从社会招聘。应有预见性,而不是出现缺工时才进行招聘。三是自主培训。招学徒工,采取师傅带徒弟、老手带新手或生产带培训的办法,自主培养所需的技术工、熟练工。四是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通过对外部的关注和经常性沟通,及时补充所需人力,保证关键性岗位有适度的用工储备。五是主动与政府、培训机构合作,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的方式,三方联动培训,打造人力“蓄水池”。

(四)多着并举,全力服务企业用工

一是打造15分钟就业圈,强化供求信息的有效匹配。及时将采集的用工信息通过橱窗信息栏、电子显示屏、就业E图、泰兴网、泰兴人社网和泰兴人才网等途径,并及时将用工信息通过市、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到村头和社区,让广大求职者能够通过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及时了解企业招聘信息。

二是充分发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及时采集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丰富人力资源信息库。首先,构建畅通的信息平台。一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及时采集各地人力资源信息,丰富人力资源信息库。将人力资源调查登记、职业介绍、岗位援助纳入对基层平台考核范畴。二要强化各类用工信息采集。加强用工情况调查,完善空岗申报制度,及时掌握缺工情况。三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传媒等媒体作用,及时供求信息。

其次,打造丰富多彩常态化的招工平台。一是拓展节日招工平台。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十一”、民间节日、传统庙会劳动力返乡时机,举办大型招聘会或各类专场招聘会。二是扩充固定招工平台。扩大人力资源市场有效使用面积,配置更新硬件设施,充分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常年需求。三是搭建基层招工平台。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在农村乡镇以区域或中心镇设立人力资源市场招工片区。四是提升社区就业平台。扩展村居(社区)级平台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到村居(社区)招工,让城乡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招聘信息,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五是鼓励企业“以工招工”、“以工带工”等多种招工形式。

再次,拓展劳动力引进渠道。出台引进劳动力鼓励政策。政府承担部分经费。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与中西部人力资源丰富地区结对挂钩,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引进基地,构建“走出去、引进来、信息共享、互利互惠”的劳务引进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辟异地招工平台。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资源素质。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兴办、部门监督、百姓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作用,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加强对市内紧缺工种的培训,大力推动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培训,定向就业,灵活培训企业所需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