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语片在“城乡结合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语片在“城乡结合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十年的文艺片大家看到的映像中的景物与人心困惑,都基本上是一派“城乡结合部”景象。这景象还大有延续下去的趋势。

看到顾长卫的一个专访,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还是在蓬勃发展当中,越来越丰富。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像是城乡结合部,混杂的,而且是一个变化最快的时期……三十年等于过去的三百年科学的进步。那你就有机会体验或者经历更多,你同时也会遇到更多困境。要是你从来没有机会上到高空,就不会从高空往下看,看到这边还是平房,那边已经成这样了,这只是一个感慨,不是是与非的问题。”

顾导的这番话,是在回答关于电影环境与投资的提问时说的。可谓既实诚又哲理,还滴水不漏,绝对体现出一位浸润艺坛多年的高手的豁达与智慧。近十年来,随着第五代几位成名大导(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全身心投入类型片和主流电影的建设,维护第五代当年那杆“文艺”旗帜的,也只剩下同届里的几位摄影大师――顾长卫、侯咏、张黎……而且这几位随时也有因诱惑脱队单飞的可能。电影是个靠钱堆的行业,也别谴责内地的文艺片导演没有“理想主义”。1980年代的“理想主义”本来就是精神贫瘠背景下的畸形,许多人本来是奔着改善生活去的,都是老实良民,一不留神被文化给“挟持”了。一旦“挟持者”换成市场和全民娱乐化,人自然是要改弦更张。今天的文艺片旗手(电影具有一定品质,同时还不是太难看)如顾长卫、王小帅,能撑到这个样子已经足够好汉。

“城乡结合部”的读解,反映了有识导演对中国当下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局,对行业技术、意识水准,和对现有电影市场大环境的综合感受。这种感受是复杂的、被动宽容的,且已基本主动放弃了做是非选项的权利。这本来是一个人对生存、生活的态度,属于无可厚非。但好的艺术品历来以反映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为己任,导演们的态度过于温和、暧昧,或多或少就会影响到影片的个性。所以这十年的文艺片,无论场景发生在都市还是边远村镇,无论发生在当今还是遥远的19XX年代,大家看到的映像中的景物与人心困惑,都基本上是一派“城乡结合部”景象。这景象还大有延续下去的趋势。

技术和生存素材的选取,对于成熟导演而言,从来都不是太大的难题,真正难的是内心。贾樟柯的《小武》在我看来就是国际气象的,虽然投资少得可怜;而他后来的影片无论背景在哪里,“城乡结合部”气氛却真的有些过于浓郁。中国人的生活确实是艰辛的,但关注生活,难道是要人们仅仅把艰辛再重新体验一次吗?一部分观众可能有那份买票的财力,但他们有那份耐心吗?当年山田洋次拍《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故事发生地多是边远小镇(连城乡结合部都算不上),主人公多是不幸到连活下去都很艰难的男女,但导演到了影片结尾,却时时不忘给予剧中人和观众以生活下去的希望。这又是十足的“国际影坛主旋律”了。

电影对于没有投资困境的导演们真的就那么难吗?真的就那么需要抱紧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心态吗?我看未必。还是天赋和定力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