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人降糖 需防“低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实例 71岁的退休教师老王患糖尿病1年余,服用二甲双胍,多次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6.5%。1周前,因餐后血糖为12.8毫摩/升,老王自认血糖控制不佳,于次日早餐前加服降糖药格列本脲1.25毫克,后测餐后血糖为8.1毫摩/升。但3天以后,老王在小区活动时突然昏倒,幸亏身边有邻居,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上,医生测老王的手指血糖为1.6毫摩/升,紧急对症处理,老王逐渐清醒,进一步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原因,医生诊断为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大多为2型,通常具有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空腹血糖升高幅度较轻等特点。临床上控制老年人餐后血糖较控制空腹血糖更难一些,且血糖控制越严格,越接近正常,越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症状不典型,对低血糖耐受性差,有可能出现严重致死性低血糖。
老人更易发生低血糖
观察显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其他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敏感,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程度较重,短时间内难以纠正。就像例子中的王先生,自行加服降糖药后不久,无任何不适就发生了低血糖昏迷。究其原因,除与服用降糖药有关外,还与生理功能逐渐减退有关,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升糖素等升糖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此外,病程长或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自主神经损伤,一旦血糖偏低,机体很难及时应对,不能很快出现应激反应,如出现心悸、出汗等症状,或症状轻微短暂,甚至会像老王那样突然昏迷。若未及时诊治,会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此外,老年人肝肾功能也逐渐减退,如肝糖异生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和储存减少;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再加上,老年人常伴有多种疾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例如,布洛芬、保泰松等药物可将磺脲类药物从血浆蛋白中置换出来,使其代谢和排泄减慢,增强药效;普奈洛尔等药物会抑制交感神经反射,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降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及抵御能力。一旦未选对药物或剂量过大,就更易发生低血糖。例子中的老王平素血糖控制良好,偶测餐后血糖增高,这并不能成为增加药物的依据,而他增加的恰巧又是作用时间长、代谢产物仍能降糖的磺脲类老药——格列苯脲,结果,他出现了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防范低血糖3措施
多项研究显示,老年人血糖控制越严格,低血糖发生率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可见,防范低血糖发生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关注以下事项:
1 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尽量避免发生低血糖。 放宽血糖控制目标,这也是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或共识中推荐的,尤其对低血糖频发、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的糖尿病患者,控制标准应更宽。例子中的老王多次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均提示血糖控制良好,按其年龄来说,餐后12.8毫摩/升的血糖也属可接受范围,更何况偶尔一次,应以观察为主,不必急着调整治疗方案。
2 选择相对固定、适合个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 饮食控制和运动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遵守的治疗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如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随身携带记录病情及用药方案的保健卡、外出活动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等,既有利于血糖控制,又能预防低血糖发生。
3 谨慎选择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 通常,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医生会充分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肝肾功能,尽可能为患者选择低血糖发生风险小的短效制剂,而避免首选作用强且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一般地说,不同降糖药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各不相同,如老王一直服用的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和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一样,单用时几乎不会造成低血糖。相对来说,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和格列奈类(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及外源性胰岛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大。
总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期间,需高度重视低血糖带来的危险,以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