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护那片萤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护那片萤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付新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昆虫学教研室教授,是中国第一位研究萤火虫的博士。

这些年,付新华走遍大半个中国,穿行于荒郊野外,与萤火虫为伴,用肉眼观察,用纸笔记录,存下几大本厚厚的研究本。其他时间,他呆在实验室里,或者奔走呼号,保护萤火虫,免受工业文明猎杀。

萤火虫是自然界生物能量流动金字塔中的底层生物。在这个类似食物链的金字塔中,越往上的生物等级越高、竞争越激烈,所以数量越少,而萤火虫作为低层物种,也在迅速减少。在中国已有文献记载的100余种萤火虫里,已有20余种在部分栖息地难觅踪影。而付新华做出的首份四川萤火虫调查报告显示,四川地区发现珍稀的同步发光萤火虫、多光点萤、水栖萤火虫等种群,但部分地区的萤火虫种群在三年里下降50%~70%。

萤火虫是公认的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它们在哪里消失,表示哪里的环境变恶劣了。付新华忧心忡忡,他希望保护那片荧光,也保护让荧光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萤光带绵延500米

付新华是北方人,从未见过萤火虫,小时候读过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才得知世界上有种发光的小虫子,而且是喝蜗牛的肉汁长大,心中十分好奇。

2000年,他22岁,在华中农业大学读研。有一次去实验室的路上,他发现草丛里有一闪一闪的萤光,激动地用双手捧住——原来萤火虫如此貌不惊人,瘦小伶仃。

它为什么会发光呢?是不是用这种光来捕捉猎物?

其实,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动物学家劳德埃博士早已发现,萤火虫发光是它们在“对话”。有一种雌萤会按精确的时间间隔,发出“亮、灭”的信号,告知雄萤“我在这里!”它们就用这种“闪光语言”保持联系,直至雌雄相会。

对于萤火虫的语言和行为,付新华觉得很有意思,身边的人觉得这个方向太冷门,可他不以为然。

为了将中国的萤火虫归类研究,这些年,付新华一到季节就会到处寻找萤火虫。

2006年,付新华准备了一套行头,赶往四川峨眉山。晚上,他租辆摩的,直奔山上。最后,他叫师傅先下山,独自寻找萤火虫。

在盘山公路上走了很久,除了老钻鼻孔的蚊子和飞蛾,他连萤火虫的影儿都没见着。

再一次拐弯,付新华一抬头,愣住了:一条萤色光带从眼前绵延500多米。

“几百只穹宇萤的雄虫停留在从上方岩壁上垂下的藤蔓上,以每秒8次脉冲快速地同步闪光,仿佛所有的人在跳同一只舞曲。”

穹宇萤,因为能发出宇宙中繁星般的光芒而得名。它们的同步发光是大自然赋予的绝妙才艺,同时闪烁,同时熄灭,会让人目瞪口呆,仿佛有一支无声的指挥棒,指挥出这场奇特和壮观的演出。

付新华就在公路一角看着,直到凌晨一两点,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我当时心跳加快,浑身汗毛竖起,仿佛在朝圣。一会儿,心跳恢复平常,平静得出奇。心宛如绝对静止的潭水。原来萤火虫的光会抚平心灵,驱赶躁乱和浮华。”

那个夏夜,萤火虫划破夜空的璀璨,至今留在他的心中。

“城市开发”是把双刃剑

每年的4月至10月是萤火虫的生长繁殖期,付新华几乎都在野外,辗转找过了湖南、山东、海南等地。

2007年,他去了武汉木兰山,找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只有七八户人。

夏夜空气沁人心脾,昆虫在交头接耳。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河岸的草丛里就有一闪一闪的萤光了,越往山上走,越如仙境。付新华说,数万只雄萤提着灯笼找着心爱的“姑娘”,而雌萤则踮起脚尖亮着爱的信号灯,整个丛林恍如光的盛宴。付新华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穹宇萤”和“端黑萤”。

同年,付新华也去了峨眉山,那条令他终身难忘的500米的萤光带已经消失了。过度开发、乱砍乱伐、光污染让萤火虫们已经不见踪影。当时,付新华难以置信,一直在盘山公路上疯狂地奔跑,希望下一个拐弯,就能看见那美丽的萤光带。

下山时,付新华心痛至极。他希望让更多人认识这些发光的小家伙,并且保护它们!

在世界范围内,有2000多种萤火虫,分为水栖和半水栖、陆栖三种,据相关统计,在中国也有近200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台湾等地区。萤火虫虽然自己能发光,但是对外界的光却很敏感,而且它们有点“娇生惯养”,只愿生活在干净的环境中。

当人们迫不及待地把农村改造成城市的时候,屋旁的大树、小溪以及农田都成了水泥板下的废墟,萤火虫的家也就没了;而当路灯竖起,城市的霓虹及私家车耀眼的车灯取代月色温柔时,对光源敏感的萤火虫不得不关闭自己的“灯光”——它们生存的空间一再被压缩,有的甚至退到了大山深处。

付新华知道,自然界生物能量金字塔的底层开始摇摇欲坠了。“城市开发”是把双刃剑,而萤火虫的减少成为一盏信号灯。

抓紧时间发光

“唯有认识,才有保护,唯有保护,才有希望。”付新华说。可是,他申请不到任何经费,谁都不支持这项看似没有前途的工作。

读大学时,他玩音乐、玩摄影、疯狂打游戏,还帮一伙愤青学生印了一批T恤,前面印着“地狱”,后面是“天堂”;如今那些疯狂的热情,都只为一件事:保护萤火虫。

2005年,博士毕业后,在大批同学奔赴薪酬不菲的工作岗位时,付新华决定留校任教,继续研究萤火虫,并带着家人住进了简陋的职工宿舍。

他经常一个人窝在10平米的小实验室里单打独斗,一个人在野外趴一个晚上观察萤火虫。

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所作所为都不被人认可,没有资金来源,也不够人手。他曾以“萤火虫闪光与性信息素研究”的课题申请经费,失败。他拥有的,就是一辆自行车和一部傻瓜相机。

在那段孤独的日子里,看到同行总是能顺利申请到国家经费,而自己的科研资金缺口摆在那儿,付新华说“急得屁股也要发光了”。

所幸的是,他有个好老婆,在大家的冷嘲热讽中,却十分大度地支持老公。

付新华用工资购置了单反相机,还想办法托日本的朋友弄了一台图像增强仪。这两台机器连在一起,可以清晰地将远处微弱荧光拍下来。最有意思的是,将这些素材放到电脑上,然后用一个特制的软件解码,付新华就能将一闪一闪的荧光翻译成“萤火虫语”了。

“萤火虫的光亮虽很微弱,但能划破黑暗。弹指一挥间,从留校到现在,我经历了很多挫折,经常不被人理解,与孤独相伴。但我心中始终热爱着萤火虫,始终割舍不下。”这份难以割舍的执著,终于赢得了回报。

2007年11月,付新华终于获得第一笔经费——3.6万元教育部新教师基金。

2008年,他第一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此前,他在微博上调侃自己:“我只能说一个成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命中,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而贤惠的妻子或者一个眼巴巴望着空荡荡铁锅的丈夫。”

2011年,付新华出版了新书《一只萤火虫的旅行》,2012年,付新华参加“创绿家”环保公益创业资助计划,赢得“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的项目资助。

2013年的3月23日,付新华利用“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宣传契机策划了一场“不插电音乐会”,用300萤火虫做灯光,用舞台展示了这些美丽的小精灵,让人们了解和保护萤火虫。

付新华在“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开辟了萤火虫专版,全国各地的昆虫爱好者帮助付新华收集萤火虫实体和照片,并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

乡村“生态赏萤”也将成为现实,日前,湖北钰龙集团董事长喻惠平找到了付新华,希望他能帮忙将他的家乡黄龙湖建成一个“生态赏萤”的模板,这将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萤火虫保护的落地项目。

哪怕前进一小步,都是付新华的全心付出。

尽管现在的研究顺利了很多,付新华还是为经费担忧,也常常为陪不了儿子而感到愧疚。

付新华说,萤火虫的成虫寿命只有短短两个星期,在此期间它们基本不吃东西,只靠着幼虫阶段积累的脂肪维持生命,因为它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抓紧时间发光。

付新华常常有幻觉,好像自己就是一只萤火虫,他要抓紧时间,保护这些发光的小家伙,也保护人类最为原始美丽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