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滨海中心酒店结构方案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滨海中心酒店结构方案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简介

项目位于珠海市拱北口岸以北的海滨上,与澳门隔海相望,由一栋超五星级酒店和四栋高尚住宅组成,立面犹如海上扬帆,造型飘逸优美,富有诗意。场地面积42179m2,建筑面积约21万m2。其中的中心酒店是一幢建筑面积,地下室三层,商业裙楼四层,地面以上45层,高度为190m。平面为长x宽=62.915~50.236x25.175m的向上渐变缩小矩形,高宽比7.6,长宽比2.5,由电梯井和楼梯间组成的筒体长x宽=18x11m。详图A~C。

二.结构方案概念设计

核心筒边长与楼盖平面边长比值为0.4和0.52,核心筒面积与整个楼盖平面面积相比,比值为0.21,楼盖与核心筒的平面尺寸及比例均在结构设计的合理范围内[8][9]。根据现有建筑方案,因为建筑物临近海边,客房最大可能地布置在临海一边,筒体设置在另一侧,形成核心筒偏置。高层建筑结构,核心筒是主要抗侧力结构,理想的位置应该是建筑物的中心。因此结构必须解决由于筒体偏心引起的不利影响。

结构设计方案一: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结构的抗侧力构件,承担风力、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承受其自身和部分楼面竖向荷载,框架采用钢结构,承但建筑物楼面主要竖向荷载,楼面水平构件采用钢框架梁和组合楼盖。钢结构的优点是大幅度减轻建筑物自重,构件截面较小,建筑使用空间较大,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性。缺点是工程造价较高,由于临近海边,钢结构的防腐防锈显得更加重要。

结构设计方案二: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担风力、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承受其自身和部分楼面竖向荷载,其余竖向构件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承但建筑物楼面主要竖向荷载和部分水平荷载,楼面水平构件采用混凝土楼板结构或钢框架梁和组合楼盖。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抗压抗剪承载力高、塑性好、抗震性能优越等优点。缺点是梁柱节点构造较复杂,施工较困难。

结构设计方案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国内运用最多和最成熟的结构体系。但由于本工程是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偏置,扭转效应显著;建筑物临海面房间建筑不允许设置纵向较长剪力墙,因此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较多困难,不予考虑。

对结构方案进行比较后,选择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管混凝土柱混合结构,利用刚度很大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抵抗绝大部分水平荷载,利用钢管混凝土柱延性和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形成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1.1.2条有关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要求。

三.本工程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案

矩形平面,双向抗侧刚度不均匀。

平面为长x宽=62.915~50.236x25.175m的矩形,混凝土筒体长x宽=18x11m,长向刚度比短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主要使短向抗侧力刚度满足要求即可,依靠本工程的核心筒容易满足。

核心筒偏置。

结构平面刚心与质心相差较远,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

高层建筑的电梯、楼梯间,绝大多数可以利用组成抗侧力结构构件,如果设置在建筑物平面的核心处,形成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采用的结构型式。但是本工程建筑设计为了获取最好的临海使用平面位置和空间,将电梯、楼梯放置在建筑平面的边缘。核心筒偏置,由此引起结构平面刚心与质心不一致,在风力、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明显。

东立面三层斜柱。

东立面柱从首层到三层向外倾斜,垂直高度9.600m,水平外伸量约为5.540m,与水平夹角约60o;然后从第三层到顶层缓慢向内倾斜,倾斜角为85o,从三层到40层的高度为154m,水平缩进量约为13.700m。倾斜柱在三层由外倾斜转折成内倾斜,由于斜柱止于首层,如何解决斜柱产生的水平分力成了不同于常规结构设计的难点,设计的思路是利用首层、二层、三层的框架梁、柱,形成闭合刚性框架,将水平力通过拉、压梁杆件与框架柱形成内力自平衡。详图一、图三。

局部楼层层高较高,形成薄弱层。

29层层高9m,而相邻标准层层高4m,形成了明显的抗侧力薄弱层。为加强该层抗侧力刚度和抗剪承载力,减少层间刚度突变引起的位移、扭转偏大;拟将该层设计为加强层,沿柱间布置斜向钢支撑,与钢管桩形成桁架。斜向钢支撑型式可以采用“V”或“X”型式。

加强层设置虽然能有效解决本层结构抗侧刚度不足,位移、扭转偏大的问题,但是其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是明显的,结构刚度和内力沿高度发生突变,加强层所在楼层的上、下相邻层的柱子剪力和弯矩发生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内力突变部位可能出现受剪破坏和柱端塑性铰,与结构抗震设计概念是不符的,因此在结构构件的设计上必须进行详细计算与分析,采取可靠的加强措施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安全。详图一、图四。

26层超高位结构转换。

26层以上南面平面向内收进2.5m~5.0m,柱必须进行托柱转换,转换层以上楼层约20层;转换层常用结构方案是采用梁式转换。

作为结构方案的讨论,本工程采用斜柱托换的结构方案,利用跨层斜柱进行托换,通过“”闭合框架的传递途径将上部荷载传给下部柱子。与梁式转换相比,斜柱转换传力途径直接可靠,但对建筑使用影响大,斜柱与竖向柱节点结构复杂,施工不便,实际工程采用很少。详图五。

四.结构计算结果

本结构方案计算采用PKPM的SATWE和PMSAP分别计算,计算结果详表一(仅列SATWE计算结果)。

从计算结果来看,考虑扭转藕联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前三个振型是“平、平、扭”,第一振型平动系数是X+Y=0.98+0.00,扭动系数0.02,主要X向平动;第二振型平动系数是X+Y=0.00+0.97,扭动系数0.03,主要Y向平动;第三振型平动系数是X+Y=0.03+0.03,扭动系数0.97,扭转为主。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2.95秒)发生在第三振型,与平动为主是第一自振周期(T1=4.24秒)之比为T1/Tt=0.70。

各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与其平均值之比在工况Y+5%偏心时,13层以上均小于1.4,但13层及以下均大于1.4,最大为1.46,最大位移发生在左下角柱,不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3.5条要求,其余工况均满足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在左下部及右下部各增加一段Y向剪力墙,加强结构Y向抗侧力刚度,计算结果比较理想,在工况Y+5%偏心时,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与其平均值之比最大为1.4。

29层层高9m,相邻标准层层高4m,形成了明显的抗侧力薄弱层,虽然在该层柱间布置斜向钢支撑,与钢管桩形成桁架,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X向Ratx1=0.6403,Y向Raty1=0.6483,还是未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4.4.3条要求,但相差不大,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15。

结构整体性稳定计算结果:Y向刚重比 Ejd/GH2=2.96,Y向刚重比Ejd/GH2=2.94,均大于1.4,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4.4条要求。该结构刚重比大于Ejd/GH2=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五.结语

本文从结构概念设计的角度及深度对工程进行讨论分析,针对本工程结构的特点及难度提出了结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2]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

[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4] 《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 9082-97)

[5]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于施工规程》(CECS 28:90)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8] 赵西安 《高层建筑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第二版)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9] 刘大海杨翠如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0] 徐培福 傅学怡 王翠坤 肖丛真《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 方鄂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