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文阅读之准确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阅读之准确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翻译有三种境界: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就是忠实原文,逐字逐句对译。“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畅达,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如“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译作“东君太阳神已经驾车出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着愁思不已”,达到了“信”的要求,但是还没有达到“达”的境界。“东曦既驾”是用典,译成“太阳出来了”,既符合原文表达的意思,又明白清楚,还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要求译文造句文笔优美,语意流畅,生动传神,表现力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提高两方面的素养。一是提高从微观上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的素养,并能在理解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文言虚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以及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能准确把握。二是要提高从宏观上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的素养,切忌断章取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整体理解原则。

1.同义者留之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毕竟是同一种语言,大多数字法、词法和句法是相同的,我们可以保留不变,另外,古代人名、地名、物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也可以保留下来。如“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孟子》)其中,“子濯孺子”“尹公之他”“逢蒙”是三个人的名字,都可以不翻译保留下来。

2.无义者删之

文言文中存在不需要翻译或无法翻译的文言虚词,像发语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虚词,起提前宾语作用的虚词,起结构(表提顿等)作用的助词,表并列、顺承、修饰关系的某些连词等,翻译时可以去掉。如“顷之,烟焰张天”的“之”附着在时间词后面补充音节。“一夫不耕,或受之饥”的“之”也仅起补充音节、使文章读起来平稳流畅的作用,翻译时可以去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的“以”表修饰关系,也可以删去。

3.缺失者补之

文言文中有些省略或隐含的内容:一是省略句的某些内容,二是有些地方承前或蒙后省去了一些句子,按着现代汉语表述不容易理解的,需要补出来。翻译时补出来的内容,往往用括号标示出来。如“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按照原文补出省略成分翻译为“又有一天,(弥子瑕)和国君(卫灵公)在果园里游玩,顺手摘了一个桃子,吃了(几口)觉得鲜美可口,便把他没有吃完的一半给了卫灵公吃。”

4.颠倒者顺之

古代汉语句式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较多,语序往往有异,翻译时,要把握古今汉语各自的语序、句式特点,按着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需要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等,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如“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就要做调整,翻译为:“人都在那里,你怎么就偷人家的金子?”

5.异义者变之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问句中带比喻、借代、引用、互文等修辞手法,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地翻译。如“秋毫不敢有所近”,就要翻译为“连微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这就是比喻句的翻译。另外,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语言现象,翻译时需要根据语境将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改变过来。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现代汉语只有“跳蚤”的意思,在这里照搬翻译显然不通,就可以推断是“早”的通假字。

以上是“细节的操作”,属于切割划分,逐词对译,句句落实,但是,一味地逐字对译古文可能会产生“死于章句”的倾向,即过分强调了微观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克服这种倾向的方法是注重整体把握,最好能在翻译之前让学生诵读文章。在具体的语段翻译操作时则要通读全文,初解大意,审清重点。全文大意将影响对文句的把握,也是理解文句的语境的必要的桥梁。所谓“审清重点”,就是在通读的过程中,画定那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的语句,为第二步的“细节操作”打下基础。

文言文翻译是建立在较好的把握基础知识上的理解实践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语感,而翻译练习又是知识和能力结合的桥梁,因此,进行一些语段翻译练习是必需的,尤其是课外语段的翻译练习,更是克服畏惧文言文心理,形成语言推断能力的有效途径。

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六一居士集叙(节选)

苏轼

夫言有大而非夸,达者信之,众人疑焉。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盖以是配禹也。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夸乎。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孟子既没,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趋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

……太史公曰:“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韩。”错不足道也,而谊亦为之,余以是知邪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之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欧阳子没十有余年,士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周孔之真,识者忧之。赖天子明圣,诏修取士法,风厉学者专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俗一变。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予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乃次而论之,曰:“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此非余言也,天下之言也。”欧阳子讳修,字永叔。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

1.对下列黑体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余以是知邪说之移人(转移)

B.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即使)

C.其学推韩愈、孟子(推重)

D.士始为新学(研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盖公言黄、老,贾谊、晁错明申、韩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①欧阳子没十有余年

②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

C.①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②若望仆不相师

D.①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欧阳修的“学术”功劳的是()

①欧阳子讳修,字永叔。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

②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之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③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

④呜呼,此岂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⑤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

⑥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

A.①②③B.②③⑥

C.④③⑥D.②③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晁错不值得称道的原因是他相信申不害、韩非的学说,并且用邪说迷惑人。

B.在作者看来,韩愈和欧阳修都是因为推重孟子、孔子的礼乐仁义学说而受到世人的敬仰。

C.欧阳修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学问符合儒家礼法,并且形成风气,影响世人,改变风俗。

D.苏轼将欧阳修诗文七百六十六篇给了自己的儿子,并且相互讨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周孔之真,识者忧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末,号称多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将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夜往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2)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3)忘其口而念我!”

2.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1)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2)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3.(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2)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3) ‘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1)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2)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3)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1)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2)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3)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6.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7.郑子产有疾,谓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1)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聚人于萑苻[注]之盗。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2)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注]萑苻(huánfú),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

8.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1)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之准确翻译

1.A(改变)

2.B(A项中第一句的“盖”为姓;第二句的“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B项中两句话中的“没”通“殁”。C项中第一句话中的“师”:名词做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第二句话中的“师”:效法。D项中第一句话中的“兵”:战争,战乱;第二句话中的“兵”:兵器)

3.D(①只是对姓名的介绍;②学术特点及深远影响;③学术及人格对社会的影响;④不是具体的功劳,而是说明成绩取得之难;⑤人人诵读其书,正是学术功劳之大;⑥指韩愈,不是欧阳修)

4.D(是欧阳修的儿子,并且没有互相讨论,苏轼只是从他那里得到欧阳修的诗文)

5.①自从欧阳修学说确立,世上那些不喜欢他的学说的人,高声攻击他,虽然能使他陷入困境,却不能使他屈服于他们的言论。

②读书人开始做新的学问,用佛教和老子的浅陋学问(似:像),扰乱周公和孔子的真理,有识之士担忧这件事。

③自从欧阳修的学说出现,天下的人争抢着研究思考,把精通经学、学习古籍作为高尚的行为,把拯救时弊推行道统作为贤良的举措,把触犯尊严采纳意见作为忠诚的表现。

二、1.(1)弥子瑕曾经被卫国国君宠爱。(注意点:“见爱于卫君”含有被动与倒装)(2)有一天,弥子瑕与卫君在果园里游玩。(注意点:“游于果园”含倒装)(3)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

2.(1)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注意点:“未之奇也”含宾语前置和意动用法)(2)天下将要大乱,没有经世之才的人是不能定国安邦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注意点:本句是判断句)

3.(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注意点:含介宾短语后置)(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注意点:“焉”字是兼词,要翻译好)(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注意点:“常与”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1)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注意点:“是”为重点,属指示代词“这”)(2)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注意点:“病”字要联系上下文,有比较的意思)(3)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注意点:“若之何”是固定结构,表疑问)

5.(1)你回去,我返回来后给你杀猪。(2)妻子阻拦他说:“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注意点:“特与……耳”属固定句式)(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孩子)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注意点:“非以成教也”是判断句)

6.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个人一说而成为有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到市场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大王能够明察他人的议论。(注意点:有判断句,“去大梁”的“去”、“议臣者”的“议”是关键实词)

7.(1)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2)派步兵去攻打萑苻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注意点:“鲜、焉、玩”三个字是重点,“宽”含词类活用)

8.(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会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注意点:罄,完全显现;类,像)(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注意点:判断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