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更加注重概念、规律和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光靠老师的一言堂很难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感官印象,导致学生很难建立清晰的模型,进而给学生在理解概念、规律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适当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综合、分析、推理等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发挥主导作用,在备课中从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周密部署,实现对课堂气氛的优化调控。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其主人翁地位后,才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堂中来。只要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科学课堂环境,课堂就一定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工夫,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一、激趣引入,留下悬念,制造积极思考、不断进取的课堂气氛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好坏,往往与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引入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激趣引入、巧妙设疑、留下悬念不仅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对此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都想解剖大自然蕴藏的一切秘密。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八年级科学“重力”一课的教学中,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可以设问:地球不仅围绕太阳在转动,同时还不断地绕自己的地轴在转动,那么,为什么我们人能很安全地在地球表面生活而不被甩出去呢?装满货物的轮船从大西洋一端到另一端时,称重为何不同?是否被船员中途遗失了?如果没有重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行重力有关知识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中适当遗留“空白”,营造课内外积极探究的课堂气氛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构筑自己的知识大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条件,适当地在教学中遗留一些“空白”,设下疑问,促使学生课后思考,对发展的新事物进行课外资料的查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提问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对自己课前精心准备的一些问题,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所预设的答案时,就会把学生的答案放在一边,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也会不由自主的左右学生的个人想法,草率地加入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朝自己设定的答案上去思考、去回答。时间长了,学生就形成了思维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的习惯,上课就出现了回答问题不积极,甚至根本不会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整节课一直是自问自答的现象,这样,不但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中蕴涵的一些科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学会的只是机械模仿,却没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存在很多模糊认识,用实验让学生探索就容易理解得多。首先,留给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外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小实验以获取问题的正确答案;其次,回到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最后,让学生动手来验证猜想。

三、采取讨论、比较、归纳、推理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不同的知识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不用密度计怎样测液体密度”时,笔者就让学生课外自由分组会去思考怎样用多种方法测液体密度。各小组自由分工,自己分配任务,自己汇总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同时也分享了别人的思路和想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新性思维十分有利。这样处理,比直接教给学生结论,效果要明显好得多,既增强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很好地解决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通过互动开放式课堂发挥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如,在教学“密度计”一节中,有的学生认为密度计沉得越下面,说明排开的水越多,则浮力就越大。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不用急于告诉学生密度计所受浮力是大是小,而是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找出漏洞和错误,甚至矛盾之处,由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整节课堂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适时点拨,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了乐趣。课后检测,正确率居然达到96%。相反,在初二(2)班,我用了传统讲授模式学习本课做对比,课堂气氛明显降低,课后测验时,做题的正确率仅达到72%。然后我又进行学生调查,一班的一位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在接受知识方面,我们更喜欢这种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我们是通过自己思维主动获取了理论知识,而且又体会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就蕴涵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

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也不宜参与过多。不过在充分放权的前提下,教师也要平衡小组学习过程中发表观点的权利,教师的参与在于引导和平衡学生参与讨论的差异,真正让小组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一部分优秀学生的权利。

五、利用好多媒体和演示实验,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控制和活跃课堂气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规律是借助于实验得到的,因此做好实验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还要精心设计出更多的物理小实验,以此烘托课堂气氛。如在介绍“力的分解”时,为了增加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感性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小实验:在笔的一头系两个细绳套,将笔尖正对手心,一个绳套套于中指上,竖直向下拉另一个细绳套。

提问:当F向下拉时,有何感觉?

这样,无须过多的解释,力F的两个作用效果(沿笔杆方向压手、沿绳的方向拉中指)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已经非常明确了。

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小实验,在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烘托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唤起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当然采用电教多媒体,借助幻灯、录像及电脑技术,以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创设科学情境,同样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运用:

(1)有些科学实验不能做,却可以通过多媒体仿真实验来实现

学生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模拟实验,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学“植物的生长素”一节时,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胚芽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产生向光生长?为什么切除胚芽尖端之后胚芽不再生长?锡箔罩住胚芽尖端和基部为什么会让胚芽的生长情况不同?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画模拟实验,呈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分析实验现象,猜想、推理结论。

(2)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调控实验现象

通常有些科学实验过程太快,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一闪而过,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就很难把握。而模拟实验可以通过控制播放速度,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例如,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平抛运动一步一步地呈现出来,并结合中午喷洒和傍晚喷洒的情况加以比较,可以使每个学生看得清清楚楚。

(3)利用实验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很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

例如,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增添了众多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启发性很强的插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达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科学变为“会学”科学的飞跃。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科学和谐高效课堂是我们科学教师的共同责任,它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嵊州市金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