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患者,男,64岁,因“中上腹疼痛伴腹部肿块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为低中度发热,中上腹胀痛不适及食后饱胀,全身消瘦,于左上腹触及巨大肿块。无寒战、恶心、呕吐及黑便。门诊查血常规示:WBC74.7×109/L,N0.848,L0.077,RBC4.41×1012/L,b137g/L,PL116×109/L。入院查体:37.4℃,P100次/分,R25次/分,BP100/60mmg,呈慢性消耗病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结膜无明显苍白,心肺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软,中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肝脏未触及,脾脏Ⅲ度肿大,质较硬,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初步考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后复查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BsAg阴性,水试验:阴性,醛试验:阴性,P13.0秒,AP44.0秒。肝功示:BIL27.0μmol/L,AL36U/L,A37.2g/L。肾功示:BUN6.40mmol/L,Cr108.30μmol/L,UA610.50μmol/L,血清离子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胃底、贲门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胃体隆起性改变(胃外压迫)?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电轴不偏,异常心电图(肢导低电压)。B超示:结合临床除外肝弥漫性病变;脾大(厚度7.4cm,长径24.8cm),脾静脉及其分支增宽;胆囊壁毛糙。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G=91.5%,E=6%,G∶E=15.25∶1,粒系增生,杆状及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偏高(两者占83.5%),可见老核幼浆粒细胞,部分粒细胞可见颗粒增多增粗及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红系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致,可见轻度巨幼样变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血红蛋白填充欠佳。嗜多性及点彩红细胞可见。淋巴细胞相对减少。全片见巨核细胞13个,血小板成堆分布。可见体积较大血小板。未见寄生虫。血片:白细胞明显增加,粒系细胞增多,比例偏高,部分粒细胞可见颗粒增多增粗。红细胞大小不一致,可见轻度巨幼样变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血红蛋白填充欠佳,计数100个白细胞未见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减低。血小板成堆分布。作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示:NAP积分为322。确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给予保肝、抗炎等治疗,后因脾脏压迫症状明显,进食困难,行脾切除。术后患者因经济困难,放弃化疗等进一步治疗。

讨论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较少见,发病主要为成人[1]。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轻度贫血,少数可有出血倾向,脾脏明显肿大,常有肝大,浅表淋巴结均无明显肿大。可有胸骨压痛。血象白细胞总数持续升高,常>30×109/L,可达70×109/L,中性粒细胞占87%以上,绝对值14×109/L,成熟的中性粒细胞胞浆中有粗大的中毒颗粒,部分有空泡变性,偶见分叶过多现象。极少数出现中性中、晚幼粒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不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常>300,无P1染色体。血红蛋白轻度或重度降低。血小板大多正常,少数可增高,偶可减少,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粒系明显增多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常>50%;中性中幼及晚幼粒细胞为20%左右。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比例不高,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不增多。红系常明显受抑。巨核细胞大多正常,少数增多,也可减少,偶见小巨核细胞。血小板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少数可明显增多。其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同之处在于,本病:①白血病细胞仅限于成熟中性粒细胞;②胞浆中粗大的毒性样颗粒增多;③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减少或缺如;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⑤P1染色体阴性。

参考文献

1 袁毓贤,李文成,主编.实用血液学细胞学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