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歌剧就是人生的传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剧就是人生的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老四去接替三哥,完成他的梦想!

1981年,一架从延安飞往北京的苏联造安26飞机上,一位目光坚定又带着些许哀伤的母亲,紧紧拉着一个十几岁,脸上充满好奇和忐忑的少年。在那个很多人见都没见过飞机的年代,没有人能猜测,他们到北京要去做什么,而这个母亲自己恐怕也不确定,今天的旅程,终究会把儿子送向何方。

黑海涛的三哥黑海峰是真正有音乐梦想的人。1977年,高考刚刚恢复,三哥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执著和不懈努力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这件事情一度成为当地人的骄傲。然而,三哥的音乐梦想连同他年轻的生命在他25岁那年戛然而止,留给黑家人的,是一生都难以忘却的伤痛。那是1981年的寒假,马上就要开学了,懂事的三哥还在乡下帮舅舅挖窑洞,眼看就要完工,窑洞突然塌方,整面墙倒在了三哥身上医院里,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喜爱的三儿子走了。没能抓住儿子的生命,就要抓住他的梦想!绝望而又倔强的母亲心里产生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念头:让老四去接替三哥,完成他的梦想!

假期已经结束,没有时间能留给母亲疗伤。延安到北京的火车要两三天时间,真的等不及了!在三哥去世后的12天,母亲带着年仅15岁的黑海涛,飞向了北京。到达中央音乐学院,已经是晚上9点,走进大门,迎面遇到一位老师,母亲上前询问:请问您知道沈湘老师在哪里吗?那人回答:我就是。

有时候,巧合,并不只是出现在书里。

一位失去爱子的母亲和一位失去爱徒的老师,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彼此同样的痛惜和哀伤。

听明来意,沈湘老师答应听一下黑海涛的嗓音,听完之后,老师说:“这个孩子的条件不行,我不能耽误了他。”母亲说:“不行,您必须收下他。”

沈湘老师沉默了,这是一个多么匪夷所思又让人难以拒绝的请求啊。最后,沈湘答应母亲,在北京找个高中,让黑海涛继续学业,业余时间跟着他练习声乐,看两年之后,他是否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

这个决定一出,意味着母亲和沈湘老师整整八年的辛苦付出和陪伴。

当时,黑海涛的父亲任延安市委书记。身为市委书记夫人的母亲,在北京却是这样的生活:在收发室收发报纸,在办公楼里打扫卫生,在水碓子摆地摊,甚至,在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剩菜叶

黑海涛没有让母亲和沈湘老师失望。1983年夏天,近400名考生应考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而招生名额仅4名。经过三轮专业考试的严格选拔和淘汰后,黑海涛被录取了!

明天你是否愿意唱歌给帕瓦罗蒂听?

1986年,帕瓦罗蒂来北京,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茶花女》,这是外国人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之后他在北展开了个人演唱会,然后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当时活动的总策划是《莫扎特》电影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他到学校来考察的时候,路过琴房,被从二楼传来的歌声吸引了,于是到二楼看是谁在唱歌。当时,黑海涛和师哥刘跃正在琴房排练。福尔曼得知唱歌的是黑海涛,于是走上前来说:“你的声音和帕瓦罗蒂很像,明天你是否愿意唱歌给帕瓦罗蒂听?”黑海涛听完非常兴奋,高兴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沈湘老师。老师说,这是个好事儿,但是系里安排的名单里没有你,我们还是要听组织的安排。

第二天,两百多人的音乐厅挤进去三百多人,名单上的人依次唱完了,福尔曼开始在人群中寻找黑海涛,师哥刘跃推着黑海涛,鼓励他站起来去给帕瓦罗蒂唱一首。但是黑海涛还是听从了老师和组织的安排,错失了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

人生如戏,有些沮丧的黑海涛万万不会想到,有一天,他的人生路上,帕瓦罗蒂会再次出现,并且给了他莫大的帮助。

“小伙子,你惊动了一个大人物!”

1988年,一个奥地利教授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他带来了两份奖学金,用以帮助优秀的学生前往维也纳学习,很多同学都非常向往得到这份奖学金。

当时学校安排了一份推荐名单,但是仍然没有黑海涛。当天,被推荐的同学都已经唱完了,但是还有一份奖学金,奥地利教授迟迟没有送出。奥地利教授对着台下的学生说:“有谁愿意唱一下给我听?”这一次,黑海涛站了起来。听完黑海涛的演唱,奥地利教授对沈湘说:“你又教了一个好学生。”大家哄堂大笑,专家说:“你们不要笑,第二份奖学金,我送给黑海涛。”

一句话,让黑海涛飞到了维也纳。在皇家音乐学院进修期间,有一次埃里奥·巴塔利亚教授到音乐学院讲学,黑海涛又一次作为旁听者坐在观众席里。中场休息时间,巴塔利亚指着黑海涛说:“那个角落里的小伙子,你在那里干什么,为什么不上来唱一下呢?”

黑海涛大方地接受了邀请。当他唱完以后,巴塔利亚激动地说:“你不应该在维也纳,你应该去意大利!”

虽然得到巴塔利亚的资助,但是黑海涛仍然没有顺利的去到意大利。他一次次地往意大利驻维也纳大使馆跑,但是一次次地被拒签。在黑海涛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却意外地接到了大使馆的电话。当他赶到大使馆,早已经是老熟人的白发老太太,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说:“小伙子,你惊动了一个大人物!恭喜你,你的签证通过了!”

原来,为了协助黑海涛赶赴意大利参加比赛,巴塔利亚请求帕瓦罗蒂为他向大使馆发出了亲笔签名的邀请信。这位音乐大师欣然在信中写道:“我为中国男高音黑海涛申请一份1990年4月来意大利的签证。我相信他的艺术水平。请为这位男高音来意大利提供方便,以便他能够参加‘威尔第音乐节歌唱比赛’。”

“我的母校需要我,我没有理由不回来”

黑海涛在巴塔利亚教授的引荐下,短短几个月内,就登上了意大利的歌剧舞台,从此开始了在意大利的九年学习与演唱生涯。整个1990年代,黑海涛的足迹遍布亚平宁半岛及欧洲的许多地方,他的歌声在德国、英国、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的许多城市的音乐厅里响起。在多部歌剧中,他成功地扮演了重要的男高音角色,如《波希米亚人》中的鲁道夫、《图兰多》中的卡拉夫、《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德等。

舞台辉煌之际,他收到了母校中央音乐学院王次院长发出的回校教学邀请。黑海涛二话不说,放下所有一切,默默回到了母校。

“没有沈湘老师和我的母校,就没有我的今天,而且,我独自在国外的时候,很多中国同胞给过我太多无私的帮助。现在,我的母校需要我,我没有理由不回来。”从1999年至今,他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教书13年。

13年的付出是平淡的,但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反而会滋润到很多人的心灵。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绮,曾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她和黑海涛的接触并不多,但黑老师却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00年,孙琦刚上本科,是音乐学系的学生,但是对歌剧一直很感兴趣。当时有个以色列人给歌剧系上排练小课,黑海涛帮忙作翻译。孙琦去旁听,黑海涛看到她感兴趣,就主动和她探讨起歌剧来,根本不在意对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外系大一新生。

后来,孙琦要开个人毕业演唱会,原定的日期就要到了,但是她对自己很没信心,在校园里偶然遇到黑海涛,他对孙琦说:“你一定要准备好,要开就要开好,自己感觉没准备好,就一定不要开。”孙琦知道,黑老师是怕她一旦失败后,会留下很长时间的心理阴影。听黑海涛说完,孙琦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日期延后几个月。充分准备过后,她的个人毕业演唱会办得很成功。

对黑老师,孙琦很是感念:“真正有教无类,没有门第之分的老师,他身上有着意大利人的爽朗和质朴。”

今年48岁的黑海涛恰逢本命年,他给自己穿一件大红外套。当笔者问他的业余爱好时,他想了想,最终自嘲地摊手:“我喜欢教学,我几乎没有课余时间,所有时间都在学校。”

回国后的黑海涛,人生里的戏剧冲突已经归于平淡,现在,琴房和排练厅成了他最大的舞台。

或许,黑海涛的音乐梦想和戏剧人生,将在他的学生那里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