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南岛槟榔园地的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南岛槟榔园地的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海南岛槟榔发展现状,针对海南岛槟榔园地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槟榔园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海南岛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也是药食兼用绿化树种。

1海南岛槟榔发展现状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海南省引种栽培槟榔也有1 500多年。据统计,1952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为0.105 3万公顷,产量1 185t;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2004年,总种植面积已达4.6747万公顷,总产量6.276 3万吨,总产值15.6亿元。海南省农垦总局(2006)报道,“十五”期间槟榔是垦区发展最快的产业,面积年平均递增22.4%,产量每年平均递增9.4%;至2005年,海南垦区槟榔种植面积达0.935万公顷,产干果7 553t;槟榔产值平均达到7.5万元/hm2,管理好的槟榔园产值可达15万元/hm2以上。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高效益经济作物,是我省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当今,槟榔已成为我省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海南的各个市县(包括农垦)均发展槟榔种植(见表1),真可谓“宝岛处处槟榔香”。 据海南省农业厅有关人员估计,到2010年,海南岛槟榔原料产值可达30多亿元。然而,如何引导农户种好槟榔,做到既有经济效益的提高、解决就业,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2海南岛槟榔园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槟榔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槟榔园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低下,导致槟榔产量难于提高;对槟榔的种植管理存在重种轻管、重收轻管的思想;对槟榔园间作、混作不够关心;在山区坡度较大的槟榔园,由于降雨较多,土壤冲刷较严重;杂草为害严重;不注重防护林带的设立;极少关注排水系统的建立。

3对策

3.1营造防护林

营造防护林是海南槟榔园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它能减轻热带低压和台风所造成的叶片损伤和落花落果,有利于缓和寒潮降温所引起的寒害,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槟榔林间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减缓地表径流,保持坡地水土,而且可以减轻台风季节病害的流行。据陈超等(2005)报道,农田有防风林带至少可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30%。

丘陵地造林可分为山顶块状林、山脊林带、纵行林带和等高林带4种。平地造林,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2种。主林带垂直于主风方向,副林带则与主林带相垂直。可以结合海南发展浆纸林选择优良树种营造槟榔园地防护林带,既可改善小环境,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3.2建立排水系统

丘陵地建立排水系统主要是防止水土冲刷。可在最高一行梯田的上方,约相距10m处设等高的截水沟,在梯田内侧设排(蓄)水沟和顺坡的纵行排水沟。在冲积土区建立排水系统则有利于排除因水位过高带来的积水,可设立总排水渠和与总排水渠相通的田间排水渠。

3.3间作

在槟榔园进行一些作物间作,既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又可以增加收入。间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间作物的选择需因地制宜,土壤结构差、肥力较低的园地,以间作绿肥为宜,如爪哇葛藤、田菁、猪屎豆等。谢石文等(1992)在《海南岛绿肥种质资源考察研究报告》一文中指出“各地的经验已证实,种植和施用绿肥有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特别对地处热带、高温多雨的海南来说尤为重要”。

土壤肥力高的槟榔园,如果行间光照较充足的,可间作豆类、旱粮、水果类作物;如果行间较荫蔽的,可间作耐荫的香草兰或药材,如益智、白豆蔻等。海南省利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在万宁、五指山、屯昌、定安等市县,根据槟榔林能为香草兰提供50%~60%的荫蔽度,建立活荫蔽的栽植模式种植高效作物香草兰。由于主作物槟榔和间作物香草兰之间没有交叉病害,既有利于香草兰的生长,又有助于减少病虫害;而且种植香草兰前期投资比人工荫蔽栽植模式减少了7.5万元/hm2左右。定安县龙门镇农民符良在2.67hm2槟榔林下套种香草兰,通过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2成左右。据估算,间种可使土地较单纯种槟榔增收约13.5万元/hm2。

吕烈武等(2004)在文昌市迈号镇的试验表明,槟榔园地间作格拉姆柱花草对培肥土壤,促进主作物槟榔的增粗长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总结推广。

在国外,有一些槟榔生产国还在槟榔园内间作可可、胡椒等经济作物。印度在维塔等地的试验结果表明,间作香蕉的比对照多获纯利17.0%;间作蒌叶的多获纯利40.3%;间作胡椒的多获纯利39.7%;混作大薯和胡椒的多获纯利65.6%;混作胡椒和竹芋的多获纯利48.1%;混作菠萝和胡椒的多获纯利36.6%。

4建议

4.1汲取我国台湾省坡地种植槟榔的经验教训

我国台湾省林业试验所林壮沛(1999)在“栽植槟榔衍生问题之探讨”一文中指出:一般农民栽植槟榔,都着重于槟榔品质与产量的提升,忽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致使槟榔园水土流失严重。槟榔为单干型,干茎通直,无侧枝与浓密的枝叶群,叶面积指数LAI仅1.36,而莲华池地区天然阔叶林的LAI=9,三十年生杉木林的LAI=8.4。相比较之下,槟榔与一般果树、造林木的树型有很明显差异。降雨时,雨滴停留在叶面上的量很少,大部分叶面截留的雨量汇集后掉落地面,平均滴落水滴直径为4.7mm,比自然降雨平均雨滴直径2~3mm大了很多,增加对地面打击力。由折皱叶面汇集的雨量,流经叶柄沿干茎顺流而下,成为干流量,干流率为30%~80%,因此槟榔干流量与穿落雨量很大。大面积土地开挖栽植槟榔,使林木植生与地被覆盖破坏,地表径流增加,致使土壤冲蚀加剧。近年本省水资源变异,导致水、旱灾频繁,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不利山坡地栽植槟榔的看法,一致指出坡地大量栽植槟榔是导致水土流失、土石崩坍的一项重要因素。

海南省可适当组织有关人员前往台湾省参观学习,为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奠定基础。

4.2强化生态理念,建好生态型槟榔园地

胡耀华等指出:热带地区土壤肥力要么向肥沃方向发展,要么向贫乏化方向发展。强化生态理念,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结合海南省生态建设,对环境施加积极的建设性影响,建好海南岛生态型槟榔园地。

5参考文献

[1] 杨和鼎.槟榔栽培技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 董淑炎.药食兼用绿化树种植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杨宗生.中国特区省的崛起[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0.

[4]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6] 海南省农垦总局.发展天然橡胶产业促进热带作物开发[J].中国热带农业,2006(Z):16-17.

[7] 叶育才.海南槟榔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杨安富,王汀忠,王华,等.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1):363-366.

[9] 冯美利,刘立云.海南槟榔生产状况调查和建议[J].耕作与栽培,2006(5):54-55.

[10] 陈超,林红生.农田有防风林至少可减灾30%[N].海南日报,2005-11-22.

[11] 吉训聪,詹兴球,肖敏,等.化学药剂防治槟榔地杂草试验初报[J].中国热带农业,2007(2):40-41.

[12] 吕烈武,陈理,周健,等.海南园地间种热带牧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4(3):50-51.

[13] 王庆煌,朱自慧.香草兰[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4] 胡耀华.热带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5] 余显芳.海南岛综合自然区划与大农业布局和结构[J].热带地理,1982(2):10-18.

[16] D.Balasimha,V.Rajagopal.Arecanut,Central Plantation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J].Kasaragod,2004(10):1-59

[17]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南岛作物(植物)种质资源考察文集[C].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8] 林壮沛.栽植槟榔衍生问题之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1999(3):132-140.

[19] 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0] 查轩,杨学震,黄少燕,等.水土保持科普读物[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