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交网络:从交友平台到知识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交网络:从交友平台到知识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若登陆社交网络还只为与朋友沟通交流,那么你已经落伍了。因为在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的今天,社交网络已不再是单纯用于交友平台,而是公众获取知识的新课堂

亿万人回答十万个为什么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曾指出,互联网正在改变知识的属性,正在重新塑造新型“知识的力量”。而带领几代人走进科学知识殿堂的《十万个为什么》如今也走进了互联网,在网络中征集问题与答案,让网友有机会参与到撰写《十万个为什么》的队伍当中。

日前,《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单位――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携手百度知道,针对广大儿童的提问,征答平台向全民征答。网友可以选择自己所专注或感兴趣的分类去回答有关问题,而征得到的所有回答,都将由专业的编审团队审核,一经录用,回答者的名字就将出现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

在此之前,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十万少年儿童问十万个为什么”活动。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征集相结合的方式,总共征集到三万多个问题。著名评论家曹景行建议,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方式也可以有所不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让中小学生、老师及社会各方面人士参与给出答案。所以此次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百度知道的合作,便让“十万少年问十万个为什么”走向了“亿万人回答十万个为什么”。百度知道相关负责人对网络导报记者表示:“此举能让知识的价值在快速传递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从而打造更完善的知识分享体系。”

社交网络课堂含两段链条

在信息过度泛滥、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补充的今天,社交网络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网络应用,对于公众来说,已不仅是用来交友,联络感情的平台,还是获取知识的新“课堂”。

例如百度知道推十万个为什么回答平台,就如同将课堂中的问题与回答汇集成册,供众人学习。不过这仅是社交网络课堂最基本的形式,而此课堂真正的魅力体现在其隐藏的两个链条上。

第一个链条是知识链。

以豆瓣和知乎为例,在豆瓣读书上,用户随便点击一本书,都可以发现页面下方列着相关的好几本书籍,如同一个书单一般。用户还可以经由这些书中的任何一本,发现更多的相关书籍,由此无限延伸下去。此外,通过阅读页面下方关于该书的读书笔记和书评,可以从多角度对其内容进行了解。对于知乎而言,相对于概念性的解释,它更着重于整合发散性的思维。知乎的邀请语便是“这里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更多不同经验,观点和建议,我们希望能让最合适的人来回答最合适的问题。”此外,用户在提交问题时,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标注“关键词”,以同样的关键词为线索,其它类似的问题就会出现在这个问答页面的右方。这些都形成一条知识链,用户通过链条可以获得大量看似没有组织,但却含有内在联系的信息。

第二个链条是人际链。

用户在豆瓣上点开的书籍旁边,还列着谁在读这本书以及谁读过了这本书,相关的推荐书籍也基于这些用户的阅读记录。特别通过阅读读书笔记和书评,用户可以找到与自己观点相近或者感兴趣的人,用户可以去浏览他的页面,如果觉得此用户值得交往,便可以发送一个关注,或者写一封豆邮建立联系。通过这条人际链,用户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并且通过人际间的互动,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不同的观点。

可以说,知识链构成了社交网络这个大课堂的内容核心,而人际链则是为用户在知识链上获取信息时加入了“人”的权重,使得课堂真正地社交化起来。

学生也可做老师

如果说网友通过社交网络的知识链与人际链,来获得知识信息并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就像是课堂上同学间的讨论的话,那么作为“同学”的网友们还有机会站在讲堂之上,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

例如知识社交网站六达网,它着力打造个性化知识社交,用户在上面除了可以通过问答,加入感兴趣的话题,寻找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之外,还能通过知识分享和互助,将个人知识的积累、沉淀、集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申请,还能成为一名网络老师,开设智慧厅网络实时课室,将自己的学识技能、知识经验与其他用户更好地分享互助。

像六达网网络老师的这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社交模式,扩展了社交网络中知识的传播方式。网友在社交网络中沟通交流获得信息,然后反过来作用于社交网络,沉淀并传授自己的知识,将个人的知识转化为众人的智慧,助推社交网络这个大课堂的发展,进而使知识的社会属性逐步增强。有不少人士指出,这种网络老师或将成为从社交网络中发展出来的新型职业。

在未来,社交网络这个大课堂或许还将融入更多的元素,呈现出新的形式,而知识也必将随之更好地转播给课堂上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