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品德课中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品德课中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品德课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心理品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04-01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在我校达到了70%以上,他们在个性品质、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与本地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心理发展明显滞后。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培养目标列入新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有关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理应承担的重要任务。

一、互助交流,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敞开心扉

据调查统计,外来工子女容易出现自卑、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行为偏激和自暴自弃等心理特点。这些进城务工子女可能因为成绩差、家境贫寒等原因而自卑,不敢与老师同学交流。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长期以来,我一直上高年级的品德课,针对高年级进城务工子女的特点,经常在品德课中举行“课间情感交流大展台”活动,让学生课前准备要交流的主题和要沟通的心里话。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品德课内容的,可以是自己的烦恼和快乐……活动中,我尽量鼓励进城务工子女发言,让进城务工子女感受到“在思品课上,我是受重视的、我是快乐的”,从而走出自我。通过这个活动,我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兴趣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的举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例如,六(2)班有一名学生叫小雪,四年级时她从乐业县转来我校,平时不喜欢说话,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言。在一次“课间情感交流大展台”活动中,我注意到小雪整节课都是冷眼旁观,从不发言,于是,我特意安排了一节“建设幸福中国年”读书活动交流课,并在课前让小雪做好发言的准备。在我的鼓励下,小雪站起来谈了自己的感受:“虽然我是插班生,但是自从来到我们这个班,我因为自己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感到幸福……”小雪情真意切的情感流露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中小雪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自此以后,她的自卑感逐渐消除,敢于和同学交流沟通了,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二、肯定激励,促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敢于展示自我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每个人都有其优势和不足。积极心理学提倡教育应该关注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他们的弱点,从而激发人性积极的一面。这一观点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自信心是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认识和估计,是自我意识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其未来获得成功的必要的心理素质。如何帮助进城务工子女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心呢?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肯定激励,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置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创造更多的条件让进城务工子女展示自我,获取学习上的成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如让他们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集资料和播放多媒体课件,请他们上讲台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收集素材的。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多年来,我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品德课“课堂模拟法庭”活动,让每个学生,尤其是进城务工子女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法、知法、守法。

三、结对子活动,促使进城务工子女快乐成长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因为自卑不善交流,上课不敢发言,个人情感无法得到及时的表达,友谊在他们眼中变成了期待。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精心组织“共享蓝天下的爱”主题活动,让城乡的孩子“一帮一”结对子,让他们在交流互助中收获知识,体验快乐。这不仅能让他们珍惜友谊,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怀。

现就读六年级的小伟是随同父亲进城的,他刚来学校没多久就因为恶习成性,被师生称为“不可救药”的人。可就是这样一名学生,在“结对子”活动中变好了。后来,他因为体育出色,被推选为班级体育委员、少先队大队部干部;因为管理能力强,担任班干工作出色,被评为“右江区优秀班干部”和学校“十佳少年”。小伟的模范效应在学校开展的“好习惯,伴我行”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身边的进城务工子女树立了榜样。

从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成功的品德教学就是要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学科教材的优势,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