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交流――需要氛围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学生在其中成长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安排交流,自己一个人“唱独脚戏”,学生只有听的份;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正襟危坐、循规蹈矩,一节课都在紧张中度过,哪敢交流。因此,教师应提高对“交流”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交流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进行。

1.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话,可以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教师针对性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明是非,知得失,在交流中修正自己,发展自己。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促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开展与深入。

2.教师要准备有效的材料

师生要进行有效的交流,除了教师提供学生交流的时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说话以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准备材料、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创设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同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也就成了课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讨论”“争辩”中积极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表达。

二、交流――需要广度

传统的课堂缺乏交流,而现实的课堂也有一种不好的现象――课堂成了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许多中下生没有参与数学交流,尤其差生,成了课堂的摆设。新加坡教育部长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如何关注每一位个体,使他们也参与交流并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关注生理和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课堂交流的广度,真正体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

1.关注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

儿童在上小学阶段,年龄大致在6到13岁,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发育期,包括脑子在内的各个器官,都还很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日益丰富和能力的不断增强,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

因此,对于这些孩子,我们教师更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爱心,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发言。我班有个学生叫远远,思维比同龄人迟钝许多,同学们说他是傻瓜。我开始特别地关注他,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和交友情况,并且尽可能地在班里给他创造一些发言的机会,经常与他交流。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我让远远来回答“54÷6”等于多少时,远远的脸通红通红的,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我微笑着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对。”他纠正了好几次,终于说对了。在我的刻意关心、培养下,经过一个学期他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了。

后进生不会永远是后进生,教师应该坚信这一点,多和他们进行交流,给予他们比别人更多的关怀,让他们自信起来。只要有充足的阳光、氧气、水分,鲜花一定会开满枝头。

2.关注因家庭原因造成的问题学生

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是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保障,是给予学生安全感的一个港湾。如果一个家庭开始出现分歧或者是支离破碎的,那么这个孩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学习上都将受到很大打击。小潜是个聪明的孩子,数学成绩在班里也不错的,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却不怎么好,独立能力很差。我了解到他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了。爸爸又比较忙,他平时就寄宿在一个老师家。他如果对某一个人不满意就跟那个人唱反调。又进行了解,他在语文课上的表现是不错的。我就想到可能语文老师给了他一种妈妈的感觉,使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我上课特别留意他,关心他,鼓励他回答问题;下课时经常找他聊天,现在他在数学课上发言越来越多,学习也进步了不少。

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只要我们教师找出问题所在,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多与他们进行交流,问题学生也可以变得很可爱,他们同样也是一朵朵可爱的花朵。

三、交流――需要调控

学生的交流并不是与生俱会的,是需要培养与引导的。

1.重视问题的预设

交流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材料,还需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交流成为可能。

2.加强评价的激励

教师亲切的表情,认真倾听的态度,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大胆交流。如前面的“如何购票最省钱”,由于教师微笑着等待学生的不同声音,学生的发言才能热烈起来。这种表情态度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激励学生大胆交流。

数学教育绝非仅仅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授,它更加关注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在面向全体并关注个别学生的同时,创设交流的氛围,扩大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师的调控,才能增进师生间的数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