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岳麓书院与湖湘经世传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岳麓书院与湖湘经世传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美国学者米丹尼以岳麓书院为中心,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考察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及所影响的湖南19世纪向经世治国的转变,由此牵出湖南众多文化精英的历史沉浮,并在这种历史场景下重现他们的教育观与世界观。书院与这些历史人物互相影响,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作者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将所研究的岳麓书院与思想家们置于一个具体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中来讨论,将传统意义的思想史延伸为地方社会文化史,这种视角清晰的展示了湖湘文化在19世纪的转变。

[关键词] 米丹尼;岳麓书院;19世纪;湖南;经世治国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2)05—0032—05



湖湘学派是一个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地域性儒家学派。从理论渊源上来说,湖湘学派是程颢、程颐理学南传的产物。以性为本体的理学思想与重践履的经世学风构成湖湘学派的重要特征。其主要代表人物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在传播、研究理学时,皆是以书院为基地,将湖湘学术特色发扬光大。张栻于乾道初年所主教的岳麓书院,使得湖湘派经世传统绵延不绝。在心性哲学的指导下,重经世、讲躬行的学风,关心民众、国事的民本主义、民族主义思想通过书院得到推广,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色的湖南文化传统

朱汉民:《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页。。湖湘学派与书院的互动关系,一直是书院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内学界朱汉民、邓洪波等学者均对此作过专题研究。海外汉学家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狄百瑞(Theodore de Bary)、朱迪思·惠特贝克(Judith Whitbeck)等人也探讨过书院与地域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

海外汉学是一门近代边缘性学术,书院研究在海外汉学领域属于后起之秀,一直处于支流地位的英语世界书院研究,近年来出现了诸如万安铃(Linda Walton)、麦哲维(Steven Miles)、米丹尼(Daniel McMahon)等研究书院的海外学者,并且越来越多的海外汉学家开始关注书院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他们研究视角独特,学术风格自由灵活,学术竞争气氛活跃,在许多学术会议上均提交发表了与书院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虽然研究主体与国内学术界相同,但其研究视角与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促使我们取长补短,在不断丰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好的加强对书院的研究。海外汉学家选择书院为研究对象,并将地域文化与书院结合起来探讨,主要是因为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典型代表机构,兴盛于宋,宋代精英的地方化趋势是当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产物,书院在精英团体的形成与地方化中起到了培养与凝聚的核心作用。将西方汉学家关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史主题和中国历史独特的书院研究主题加以讨论,可融义理于考据之中,满足西方汉学研究的功利和实用目的。

美国学者米丹尼《岳麓书院与19世纪湖南向经世治国的转变》

McMahon, Daniel: “The Yuelu Academy and Hunan''s NineteenthCentury Turn Toward Statecraft.”Late Imperial ChinaVol.26,No1,2005, pp.72—109.一文作为2003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会议论文推出,2005年发表在美国《晚期》(Late Imperial China)期刊上。作者米丹尼1999年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社会理论与比较历史学,现聘任为台湾清云科技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米丹尼教授一直致力于东亚文化与历史的研究,对清代湖湘学者严如熤作过专题分析,并出版了相关专著。

《岳麓书院与19世纪湖南向经世治国的转变》通过描述岳麓书院的兴复发展,阐述了罗典、严如熤等湖湘学者、经世派先驱以书院为基地,聚集士人社会网络,引导湖南向经世治国转变的历史。作者采用大量历史文献,将对岳麓书院与思想家的研究置于湖南以及具体的社会背景中来讨论,将传统意义的思想史延伸为地方社会文化史,这也是本文两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经世”(statecraft)和“网络”(network)的关怀所在。围绕着这些关怀,作者扎根于一时一地的历史场景,追随着历史人物的足迹,从地域与文化史的角度抒写了湖湘文化璀璨篇章。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11个小节,章节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第一小节概述了岳麓书院的编史,叙述了岳麓书院在历史中的地位,交代了历史的上下文。第二小节主要叙述了宋明时期,官方合作与书院断断续续的发展。第三小节描述了清代早中期省会书院的崛起。第四小节主要探寻了书院“官学化”的作用。第五小节叙述了过渡中的书院山长罗典。第六小节介绍了罗典的学生。第七小节则是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介绍了和珅之后罗典学生的作为与情况。第八小节以严如熤为例,描述了学生与书院的关系。第九小节阐述了19世纪早期书院的空前繁荣状况。第十小节叙述了19世纪中晚期岳麓书院的影响。最后一小节为结语部分。全文主题鲜明,行文紧凑,文章结构合理有序。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2年第5期陈仙:岳麓书院与湖湘经世传统米丹尼《岳麓书院与19世纪湖南向经世治国的转变》叙评

文章引言部分引用了《乐园文钞》中严如熤对罗典和岳麓书院的评价,作者指出罗典对于书院学术的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8世纪晚期开始,书院就从教学重心逐步转向经世之学,并且与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转变不仅是哲学思想的变化,更是一种提升自我的策略。罗典等许多岳麓书院士人交织的学术政治网络,塑造了湖南“有体有用之学”的氛围。作者同意孔飞力(Philip A. Kuhn)的观念,认为岳麓书院在19世纪湖南经世之学的兴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朝的腐败与书院的经世教育使得地方士子想要关心民生疾苦,探求解决之道,从而走上了经世之学。晚清岳麓书院培养的一批精英更使得湖湘学者成为经世治国的主力,这些学者包括贺长龄、陶澍、魏源、曾国藩、胡林翼与郭嵩焘等人。作者指出,湖湘学者在19世纪政治上发挥的强大的影响力,根植于18世纪罗典对经世之学的提倡以及对学校制度的兴复。具体从地方上来说,当时岳麓书院宣扬宋学传统、培养地方精英、鼓励加强与省级政府的联系;从全国范围上来说,书院帮助地方士子在清朝廷获取专门职务。作者企图证明的是书院教育与湖湘士人网络对湖南人活动的支持,书院在这种学术以及社会关系网中起着连结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