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学生心理入手,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学生心理入手,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较大. 本文首先提出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接着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心理健康教

育的原因

实践证明,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主要存在以下心理压力:

(1)兴趣淡.

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多,而时间却是固定的,因此,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方法进行教学,每节课都安排得非常满,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致使厌学现象产生. 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学生无法抵制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网游等不利因素,导致他们沉迷于游戏,黑白颠倒,睡眠严重不足,没有精力学习,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2)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有些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佳,直接影响后来的学习,久而久之,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越来越淡.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其要求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而较高的逻辑思维也是平时不断努力积累而来,在这个过程中,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于是部分学生的畏惧、焦虑心理油然而生.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数学

教学质量

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学科拥有其独有的特点,导致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薄弱、方法不当、接受力差等种种原因,无法取得理想成绩或成绩得不到提高,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都能及时得到肯定与鼓励,便会产生更多的成就感,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信心. 相反,如果一名学生很少受到表扬,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最终自暴自弃. 面对上述状况,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好每个环节,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首先,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在接触新的班级时,教师需让学生意识到,每名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只要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认真备课. 教师在每堂课中都要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题目,并对顺利答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是教师每堂课的核心任务. 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获得的成就感,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作为教师,即使是批评,也必须是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善意的批评,而非揶揄或讽刺. 曾经有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时常违纪,然而,在某次练习因式分解的过程中,使用了快于学习进度的十字相乘法,该方法简便且解题迅速,教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地表扬了该名学生,同学们也对其有所改观. 此后,该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上变得越来越积极,大胆发言,更愿意与其他同学接触,不再做违纪行为,包括数学在内的各科成绩都逐步得到了提高. 该案例说明,厌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厌学情绪是每位学生都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而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是驱赶学生负面情绪、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2.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很多学生由于胆小、自卑而胆怯上课回答问题,为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加这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在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小组讨论是克服学生恐惧心理的一个有效措施.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其他顾虑.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们更加团结,而且克服了学生害怕、胆怯的心理. 其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在课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此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讲解“走进图形世界”时,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几何体的表面展开,能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立体观. 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探索几何体的表面,通过贴近生活的几何体,加之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更易理解. 并且,在小组活动中通过探索和交流,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懂得如何将生活中几何体展开所形成的经验用于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即能将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进而感受成功的欢愉,增强自信心. 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数学家的事迹来不断激励学生,把学习目的转化为强意志力.

3.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初期,都愿意自我表现,将自己的优势和才华展现给大家,希望获得表扬和赞许.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教师应始终贯彻以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确保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进而使其体验更多因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笔者一直以来都主张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可多设问题. 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时,为了能够步步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刚开始可以以复习的方式提出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并分析如何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 接着,教师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并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如果一上课教师就直奔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那么,很多学生会在迷糊中听课,似懂非懂,且学生不一定有兴趣. 像这样步步推进,每步提出相应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听懂,而且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而且还构建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其次,多给学生提供上台的机会. 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在学生清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的条件下,教师可提出问题:“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这个问题,可通过小组探讨请三位同学上台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进一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其自信心得以增强.

4. 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厌学和逃学现象可能是一种恶性循环的产物,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来自教师、家长甚至是同学的批评、挖苦和嘲笑,并逐渐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还应引导家长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通过寻找、训练、放大学生的优点,让他们体会到教育的公平性,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是根据某些标准对其学习行为和成果做出判断,形式包括师评、互评和自评. 学生互评时,教师应引出肯定评价法的概念,不要用固定答案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如一道填空题:已知a,b满足ab=1,那么+=______. 学生1:将1=ab代入式子中,解得1. 此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此法是否最简单,而是做出合理评价:能够认真审题,发现题征,根据特征解决问题,懂得将1进行转化,最后得出正确结果,不错. 然后,教师让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这个填空题如何做才最完美、最节省时间. 通过讨论,学生2:将a=代入式子中,得出答案. 学生3:用特值法,假设a和b都等于1. 此时,同学们恍然大悟. 这种评价方式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自我评价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保优补缺,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5. 加强课后心理辅导

课后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其包括师生时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反馈.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能无法在课堂上消除所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后时间来进行解决,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在评价数学作业时,以往都习惯用“√”和“×”来进行评价,而学生恰恰不想在自己的作业中看到“×”,这种评价作业的方式虽然很直观,但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无法将学生的解题思路、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否正确反映出来. 为此,教师应在错误的题旁边写上评语,如“你很聪明,再认真点就完美了”“此题的解题方法很多,你换个角度看看,是否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这些条件能推出这个结论吗?看看还需要哪些条件”,等等,这种亲切的评改,不仅能起到评改的最基本作用,还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应怎么做.

另外,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退步的学生,教师不要直接进行严厉批评,相反地,要不断激励他们,使他们重获自信心. 在每次考试后,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分析普遍出错的试题,并使用激励的言语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勇于面对难题和易错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取得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师只有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才能确保课堂效果,才有可能攻克数学这个抽象的学科,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