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扇子的健康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扇子的健康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管现在人们的纳凉方式很多,不过盛夏时节,一些中老年人还是钟情于用传统的扇子来祛暑降温,因为它送来的徐徐凉风要比空调和电扇更加自然、健康,而且绿色环保。其实,扇子上蕴涵的健康文化,还真是不少呢。

扇子追根溯源

在我国发现最早的扇子图像,是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金银错铜壶上奴隶手拿的一把长柄扇。而最早发现的扇子实物,则是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篾丝编木制长柄扇。这说明早在三、四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扇子了。不过最早的扇子只是统治者的礼仪用具,主要由苇、竹或羽毛制成。扇子真正用来扇风取凉,则是在汉代。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曾在《淮南子》中有如下描述:“炎火凿池,披裘而扇,不能救也。”说明当时用扇子纳凉已较为普遍。

后来,扇子的功用被进一步扩展,它成了人们身份、地位和品位的象征。文人墨客更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以显示自己的高雅情趣。在戏剧舞台上,扇子也是一种多彩的道具,甚至被赋予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秘作用,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在普通百姓那里,扇子的身份不高,但却很实用。它可以扇风助火,驱赶蚊蝇,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派上用场。

摇扇有益健康

摇扇之所以会让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它通过对流散热,使空气加速活动,调节了人体周围的温度,从而产生了凉意。而从健康学的角度来说,摇扇也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运动,对健身和某些疾病的防治都有一定作用。

首先,摇扇需要运动人的臂膀,可以促进手部和上肢的血液循环,还能加强肩部肌肉和韧带的力量与协调性;其次,摇扇时头部的不停活动和左右手的交替运动,都有利于大脑血管的收缩、舒张,能改善脑部的供血和脑血管的弹性。专家还建议可以针对各人的喜好和身体表现出来的症状,选用有针对性的香味药物做成扇面或扇骨,通过摇扇时风的流动把香气送入人的大脑,从而起到健身疗疾的作用。

谨防扇出病来

虽然扇子可以解一时之热,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小小扇子产生的风力改变不了大环境,只要停下来,人还是会马上感到燥热,甚至还会有越扇越热的感觉。电扇和空调的威力虽然比手摇扇大一些,但其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治标不治本。

众所周知,出汗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方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夏天出汗时疯狂大力地扇风会造成肌肤毛孔的闭阻,使汗液不得蒸发,可能引发疾病。所以大汗淋漓时千万不要过度长时间地摇扇,更不能对着电扇一通猛吹。否则只图一时之快,或许会扇出大问题来。电扇病、空调病的危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有关扇子的民俗与文化

在北京,娘家人要在新婚的第二天给自家姑娘送扇子,有祝愿姑娘能“生个善子”的意思。同时还会送上一条精美的带子,是“带来儿子”的祝愿;在河南,娘家人送扇子是在当年的端午节,喻意和北京婚俗是一样的。此外还要送两个用秸秆扎成的圆形锅盖,不仅图个“好事成双”的吉利彩头,还要让小夫妻未来的日子过得“团团圆圆”;而在河北,娘家人送扇子的时间、喻意与河南人一样,但同时还要送上竹枕、凉席,这些都和消暑有关,也是父母疼爱出嫁女儿的礼节性馈赠。

我国的扇文化也源远流长。以扇为戏名的有《桃花扇》,以扇子入书的更是数不胜数:《西游记》里有威力无穷的芭蕉扇;《封神榜》里有能把人扇为灰烬的“五火神焰扇”;《水浒传》里用扇子引出了生辰纲……其实在国外,有关扇子的典故也不少,西班牙人甚至还用扇子演绎出了一套情人“扇语”:慢慢摇扇,是说“你对我无动于衷”;手持打开的扇子离去,是说“请别忘了我”;把食指放在扇骨上,是说“我们必须谈一谈”,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