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标准》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群体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尽一切可能缩小“学困生”面,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物理素质。这是广大中学物理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先进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物理课堂“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全员管理的探讨与尝试。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分层教学 探究

正文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物理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消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泯灭了智惫,加重了负担,而且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为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成为高中物理教师的艰巨任务,树立“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无疑会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目标分层——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阶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如在《抛体运动的规律》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实际上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情况,所以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物理教师讲授时不需要从头讲到尾,只需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轻松地学好这一节课;最后,讲授时富有情感。在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讲授要富有情感,融汇了一定情感的东西给人更多的形象美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学生分层——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这样每个小组的学生搭配都很合理,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学习。

例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时候,我就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为了增强探究的效果,我还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确立了三个层次的探究目标:第一个层次是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探究目标主要是一些理论性的探究,难度不是很大,因此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第二个层次是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探究目标由于需要用到极限和微分的观念,因此,在难度上要大过第一个层次的探究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实验分层——发挥互动积极性

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有一个有关于弹簧的习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弹簧特性,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弹力的计算公式;对B层次的学生要掌握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系统动量守恒,系统损失的能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层次的学生要掌握:①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或压缩到最短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一定相同,弹簧具有最大的弹性势能;②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相关联物体的速度相差最大,弹簧对关联物体的作用力为零;③若物体受到阻力,弹力与阻力相等时,物体速度最大。

四、辅导分层——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分层次辅导。如帮助优等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帮助中等生成立互助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帮助学困生成立补差辅导小组,进行补偿性辅导。辅导实行分类型、多样形式的辅导,使自学、讨论、上课、讲座、选修、竞赛;课内、课外相结合,或个别指导、或分层补救、或小组互助,灵活安排,对症辅导,讲求实效。

如一滑快放在斜面体上面,可以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一层:如果斜面粗糙,m不动,可以问,为什么不动?m对M的合力是多少?指向哪里? 第二层:如果斜面粗糙,m不动,给m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动不动?在m上放一个物体动不动? 第三层:如果斜面粗糙,m放上去加速下滑,可以问,加速度怎么求?给m上放一个物体加速度怎么变化? 几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层进思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问题的挑战性与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密切相关,问题越简单,学生的兴趣越低,问题太难,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真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好奇心,能激发他们检验自己的强烈欲望。在实践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而设计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大部分通过努力能解决是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朝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2):13.

[2] 孙继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理化教育,2012(3):58.

[3] 曹华章.兴趣:浅议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J].你说我说,201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