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言论 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言论 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评

近日,在爆出北京一处80平米出租房住了25人后不久,北京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标准出台。新规定出租房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

梦逸笔谈:从安全角度考虑是好事,但是北京那么高的房租,这规定让收入低的人民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廉租房又租不了,企业包住不行的话,我估计要睡大街桥下了。

叶匡政:北京禁止群租规定,荒唐之至!不是房租过高,谁愿放弃隐私忍受群租?此规定,看似损害低收入者权利,实际伤害到每个人。把低收入劳动者赶走了,北京的饭店、快递、保姆保洁、推贩等服务业或面临崩溃,或大幅提高服务成本,最终增加所有人生活成本。别把低收入群体逼上绝路!去治理治理天价的房租房价吧。

你家对面的我:去问问这些群租的,他们谁愿意群租?没钱没房有什么办法?去考察考察,一些地方的公租房廉租房住的都是谁?

划水好手:还是那句话,留在一线无非是为了赚钱。但是从哪个角度来看,留在京城都不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不但赚不到钱,还耽误青春。但这是他们的选择,与天无尤。政府能做的,只能是防止他们受到更大的伤害。

GoldfishMaster:刚看完1931年出版的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巴黎伦敦落魄记》,那时候伦敦就有很多给穷人出租床位的旅店,一个铺睡一夜最便宜8便士,还管喝茶吃面包。有人就常年住在那里,典型的群租。21世纪的政府应该学学80多年前的伦敦怎么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而非一禁了之,况且还根本禁不住!

bigwarsaw:不懂为什么非要挤在北京,为了多攒钱住得跟要饭似的,还不如退到二三线去,就算工资缩水两三成,但是房租啊吃饭啊生活成本肯定便宜很多,剩余同样的钱的情况下生活质量肯定高些,我身边这种例子太多了。

酒婪:谁能站在本地居民的角度想想这件事情,如果你楼上住了20多个人你会怎么想?如果他们天天影响你的正常休息你又会怎么想?这么多人群租必然出现安全隐患,必然影响其他邻居的安全和正常作息生活。出了事故算谁的?到时候还是会有一群人跳出来骂,真是可笑。

微谈

最近,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推出一款面积仅6米的蜗居——“第欧根尼”小木屋。这个长3米,宽2.5米,高3.7米的太阳能小木屋造价仅2.6万美元。小木屋屋顶一侧铺着太阳能板来提供电能,地下板有雨水采集和净化系统。

Gguido somers:建筑师是如此浪费……这个作品演示的是一种太阳能的循环可能性,但是我觉得上述结构并不环保。确定是“高效节能”吗?//@大大大疙瘩:我怎么觉得像我们国内草坪上的那种公共厕所呢?看来你们这些买不起房的要失望了,太难看了。//@米雪M:一种高效的自包含系统,这个方案倒是对能源匮乏的俄罗斯很有用啊,解决了电力的紧缺和废物处置的难题。//@大爆炸:看起来像半个顶部弹出来的大篷车。跟皮亚诺以前的设计相比,没有任何伟大的飞跃,我看不出有多少证据说它实用。谁来给我们提供一个真正的节省大量能源和资源的项目?//@士柏论坛203:看到这种玻璃和木材主打的建筑就觉得不多,然后走近心情都会很好。//@杨自立:伦佐·皮亚诺设计出欧洲第一高楼后就回归“草根”了吗?一室、一厨、一卫,你就说你来个客人你怎么招呼吧,还不憋得慌,坐草坪上?

湖南衡阳石鼓区一家居广场上有一个近2万平方米的楼顶,上面整齐排列着25栋别墅,极为壮观。据了解,这些别墅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且楼顶未必能承受别墅荷载。近日,相关部门已默认不拆除。

高天蒲:屋顶建别墅,很有创意啊,房顶空间也有效利用了,有什么不好呢?//@懒妞Cassie:这房谁敢住啊。而且不接地气,怎么能叫别墅?//@范沛显:花钱摆平相关部门了?而且这房没地基,建两层高,真有才,给我钱也不敢去住。//@罗卜白菜各有所爱:空中楼阁,无奇不有。改变原设计,没有审批,肯定是危房。这不是拿生命当儿戏吗?//@幸运的嘟嘟公主:只要最底层地基承重结实就可以住,蛮特别的,不过老百姓估计也不敢买吧,没房产证,有权有钱的一人一套?//@伍媛媛:第一反应这楼夏天烤得慌吧,第二反应开发商关系够硬,当然花的肯定也不少。//@黄小伟少爷:如果评估下来没问题,就属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这是好事。新业务,新思路,大卖场,厂房顶楼再开发。

观点

建筑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客观存在,并非“宏大叙事”。

——埃利尔·沙里宁

艺术与科技的界线只存在于我们心中。

——TheoJarisen

如果我给自己建房子,那么你将看不到门,看不到隔板,一切阻碍交流的物什都被放弃了,一种彻底的自由。我觉得最理想的还是在自然界里的建造。

——马岩松

我们的设计起点是将其设想为一个伪装网。

——Ellen Sander

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市。

——王莽

建筑之艺术性就存在于建筑构件之间的聚合关系之中。

——泽德勒

建筑空间和人一样,于清晨苏醒,在夜晚睡去。

——安藤忠雄

风格是原则的和谐,它赋予一个时代所有的作品以生命,它来自富有个性的精神。我们的时代正每天确立着自己的风格。不幸,我们的眼睛还不会识别它。

——勒·柯布西耶

对我来说,技术和创新永远高于外形样式。利用那些已经存在但从未被使用的想法,也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Beat Karrer

对话

来自江西的作者提问:

一直比较关注如恩设计研究室的作品,如新作Mercato意大利海岸餐厅,还有早期佳作,以及为“设计共和”设计的旗舰店等,大部分是旧建筑的空间改造,而空间的处理方式,给我的感觉似乎是一种立足于传统,但却超出传统,在其基础上做了补充。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在做这类旧建筑改造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吗?有怎样的处理原则?

研究是最关键的环节。我们的原则是:抓住本质最重要,任何元素都不要为了保留而保留。如果我们需要对一栋建筑进行改造,并重新投入使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栋建筑的功能在改造后往往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赋予建筑以生命,并简化风格,让建筑空间与我们对话。如果设计师过于挑剔,加入太多不必要的细节,那么这个改造项目就会失败,最终沦为劣质产品。

来自广州的读者提问:

我觉得设计师三米太有趣了!有一次在微博看到他倒立的图片,一搜索他居然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倒立!虽然我知道他是一位家居设计师但是看到他的肌肉我就觉得,他是一位教练!请问你是怎样将人生分配给设计、慈善、健身和家庭的?

感谢您的关注!有句话说得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往往在于他如何利用业余时间!15年前喜欢漫画,于是包里永远装着一本速写本,没事就掏出来画两笔,直到现在很难碰到对手;10年前喜欢健美操,每天下班都去健身房跳操,跳着跳着就成健美操教练了;3年前喜欢上了瑜伽,于是每天都见缝插针随时随地练瑜伽,到现在不管体型还是柔软度都比同期瑜伽爱好者好很多……做一件事,千万不能“坚持”,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让自己“爱上”它!不要专门抽固定时间去学习,而是要学会见缝插针——这是忙碌的都市人学习瑜伽最好的方法,不论男女都受用。当然,由于是业余时间学瑜伽,所以也就不影响设计、慈善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