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岩溶区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变形特性及其监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岩溶区隧道全断面开挖围岩变形特性及其监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并运用相似模型试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分析岩溶区公路隧道在全断面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特性,提出了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围岩变形时空曲线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溶区围岩稳定性判别标准,给出超前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岩溶;全断面开挖;监测;隧道;围岩;变形特性

Abstract: through the karst area excavation, whole sec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using similarity model test and field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results, analysis the karst area highway tunnel excavation in whole s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whole section in the karst area excav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general pattern time and space curve deformation, and based on this,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karst area established the judgment standard, give support and advance the second lining optimal opportunity.

Keywords: karst; Whole section excavation; Monitoring;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在工程中主要采用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来研究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进而调整设计和指导施工。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准确评判围岩的稳定性,不论采用经验资料、还是进行反分析或数理模型等最终都要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的时空关系有清楚的认识。对岩溶区的隧道开挖同样要弄清围岩变形受到岩溶的影响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方能在施工量测中准确评价围岩稳定性,进而对其进行控制。

当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时,常常遇到大小不等、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不同、含水量不同的溶洞,这些溶洞的存在都给隧道的施工和围岩稳定的控制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1]。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溶洞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2]。本文根据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段上夹活岩隧道岩溶发育段监控量测数值分析的成果,对岩溶区隧道围岩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变形规律提出监控量测中评价围岩稳定性的方法、超前支护和二次衬砌时间、岩溶处理的界限与标准。

1夹活岩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1.1工程概况

夹活岩隧道位于宜昌市长阳县境内,是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恩施高速公路中的第二特长隧道,该隧道是一座上下分离式特长隧道,左线长5107m,右线长5228m,单线总长10335m,开挖断面面积达110m2,属于大断面隧道。隧道开挖主要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方法。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多处出现溶洞,其中对围岩稳定性造成影响并需要进行处理的有2段,分别位于左线段的ZK48+168~ZK48+190及ZK46+995~ZK46+920段。

1.2监控量测结果

在施工中重点对岩溶发育区进行监测,监测的项目主要是拱顶下沉位移和收敛位移,周边收敛位移量测采用一条基线。现选择溶洞前后测试断面ZK48+175、ZK48+190、ZK46+995,ZK46+975,ZK46+970及ZK46+930, (如图1所示)的数据进行分析。图2为各所选断面实测拱顶下沉位移曲线和收敛位移曲线。从图2a可以看出,拱顶下沉位移的最大变形速率为2mm•d-1,6d以后变形速率降为零;对于收敛位移开挖后的最大变形速率9.73mm•d-1, 10d以后降为0.08mm•d-1;最终收敛位图1被选测试断面与溶洞位置关系

约为移拱顶下沉位移量的2倍。

图2c和图2d为ZK46+995~ZK46+975处溶洞两端的测试断面的量测曲线,图2e和图2f为ZK46+970~ZK46+930处溶洞两端的测试断面的量测曲线。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围岩的变形速率很快减小并趋于零,说明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图2溶洞附近各断面拱顶下沉与收敛位移实测曲线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或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对于夹岩岩隧道)应小于0.6~1.2cm。对于夹活岩隧道开挖跨径12m而言,由上述曲线中的收敛位移求得的相对位移小于0.007m,显然满足围岩稳定性的要求。

1.3围岩变形规律的对比分析

根据监测数值分析结果,有溶洞的围岩在开挖前有较大的前期变形,特别是接近溶洞的断面在开挖时的释放位移明显比后续断面要大,最大差值可达到30%,反映出围岩变形规律具有明显的超前释放性。而从监控量测结果(图2c,2d,2e,2f)来看,两处溶洞前后的释放位移曲线均显示出,在开挖断面临近溶洞时的位移释放量比开挖溶洞前方断面的位移释放量大。

2岩溶对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

围岩变形特性的主要表述内容是变形速率、变形量和变形的时空效应。下面根据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成果就岩溶对隧道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2],在开挖进程到达测试断面之前,溶洞的存在使围岩的变形增大,有溶洞的负空间效应位移释放率为15%~35%,无溶洞的为10%~25%;对于图3所示正空间效应段实际上是由开挖瞬时释放位移和后续相邻几个断面(间距一般为2~3倍隧道直径)的释放位移组成,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溶洞的断面正空间效应段主要是开挖瞬时释放位移,其开挖瞬时位移释放率为40%~50%,而无溶洞的断面开挖瞬时位移释放率一般 在30%~40%之间。根据上述规律,给出如图3所示的含溶洞断面的围岩变形特性。

图3a中曲线1表示无溶洞的时空曲线;如果围岩中存在溶洞,则围岩变形速率将增大,变形历时曲线将变陡;如果溶洞尺寸再增大或溶洞与隧道周边的距离减小,则围岩变形速率继续增大,变形历时曲线也将继续变陡;但当溶洞尺寸增大到一定值时,围岩变形速率反而减小,此时变形历时曲线将有所减缓。这3种情况反映了溶洞尺寸和溶洞与隧道周边的距离对围岩的变形历时曲线形态的影响,分别用曲线2,3,4表示,其影响规律为:

(1)当溶洞尺寸不变,溶洞与隧道周边的距离增大时,溶洞断面的位移曲线将从曲线3逐渐向曲线1过渡,变形速率由大变小。

(2)当溶洞与隧道周边的距离不变,溶洞尺寸不断增大时,溶洞断面的位移曲线将从曲线1逐渐向曲线3过渡,变形速率由大变小;但当溶洞尺寸增加到一定值时,位移曲线又开始变缓(如曲线4),变形速率由大变小,此时的曲线和无溶洞的曲线的主要差别是在开挖前释放的位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