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以人为中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联网泡沫,在启蒙中国人新经济思维的同时,也以大量美元的消耗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份管理上难以消化的不良资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这并不是说“以人为中心”这一理念不对或不先进,而是特别强调在中国目前,一般商业秩序尚未完善、整个社会信用基础还相对薄弱、基本商业伦理尚未完全发育良好的环境中,一个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制度准备的企业,如果盲目推行“以人为中心”的所谓先进管理理念,就很容易“消化不良”并带来相关的一系列后遗症。
许多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对中国员工的最大抱怨就是敬业精神缺乏、职业意识淡漠。这一方面可以归因为是全社会的浮躁心态使然,但根本上还是源于相关教育与训练的缺乏。
以管理培训而驰名陕西的西安协同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新雷,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在中国,做企业难,做高科技企业更难,因为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员工的培训上,而其中大部分的培训都是在为我们整个社会承担教育成本,因为商业社会里构成人们生存常识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还必须一点一滴教起。但对一个志向远大的企业家来说,你只能自己自愿地承担起这份“额外”的教育成本。
有一个国内企业家,每天在外四处宣讲时,都无比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和“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他自己企业内部,他采用的却是最传统的管理方式,一点“以人为中心”的痕迹也看不到。这看起来似乎很矛盾,但其实也是源于同样的问题。
事实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推行的关键,是那个以之为中心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定义这样的“人”。只有那些能够清楚理解并自觉承担自己在企业中的责任和义务的合格的“企业人”,才能够成为这种管理的目标,而这不但需要员工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还需要其对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根本利益和其实现方式有完整的理解和把握。
所以,并不是说一个受过大学教育、会Coding或其他技能的人就可以当然地要求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这种意识的泛滥只能毒化企业管理的氛围,并影响企业及其自身的发展。就像年满18岁只是成为社会公民的一个必要的基本前提一样,受过大学教育也只是成为现代知识型企业员工的一个必要的基本前提,但这些还都只是开始。
历史上,公民概念就是对应于那些能够感知和履践其对国家与社会责任的那些人,而这一点并不仅仅是通过专业化的教育就能够获得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公民资格的获取需要符合很多严苛的条件;而今天,在所谓的大众民主社会里,以律法形式规定的一般社会成员资格很容易获取,但其距离公民的概念与要求其实相距甚远。同样,从一个会Coding的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到企业能以之为中心进行管理的合格的企业人的距离也同样遥远。
应该说,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我们国家大学的人才培养尚未能尽如人意。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最新定义,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是4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如何做人;2、学习如何做事;3、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4、学习如何学习。在这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并充满无穷多变数的世界上,如何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这不但是需要企业界,也是需要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天之骄子”们和整个社会深刻反思的一件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