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额济纳,迷人的金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额济纳,迷人的金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张艺谋的大片《英雄》里,有许多震撼人心的唯美镜头,其中有一组铺天盖地的深秋黄叶景色,把观众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这一景观,就是世界仅存的三大胡杨林景区之一的,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胡杨林。

金秋十月,我从航天城酒泉出发,向北走过四个小时的茫茫戈壁之后,就走近了一条河流――黑水河。这条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在流过戈壁大漠之后,经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注入居延海,曲曲折折间,营造出了一块神奇的绿洲。创造这一神奇绿洲的主角,就是被称为“英雄树”的沙漠胡杨。

傍晚,住在额济纳旗首府达来呼布镇上,放下背包,便向那片深黄走去。

夕阳的余晖,清澈的河水,把胡杨林打扮得分外妖娆。踏着金色的落叶,徜徉于千姿百态的树丛中,恍然间如在梦里。宽阔的河水平静柔和地缓缓漫步轻唱,河对面夕阳下一排高低错落的胡杨树,倒映在水中把天地分成了两份。那天上的云彩为高原披上一件朴素祥和的衣裳,在晚风中轻轻飞扬;水波中那深深浅浅的黄和绿伴着夕阳暖暖的红,像是在河水伴唱中羞红了脸的蒙古族姑娘。此时,所有的语言都难以胜任对眼前景色的描给,唯有来自丹田的一声呐喊才能表达那种发自心底的美的震颤。

第二天还是一个晴朗的日子,迎着霞光,我徒步向二道桥、三道桥、四道桥走去。原来,黑水河在镇东北曲曲弯弯地流淌,通向呼和浩特的公路,就跨过这些河湾、穿过胡杨林,共有八座桥梁之多。在二道桥,我钻进密密的树林中,近距离地接触这一神奇的树木。

我站在一棵眼看就要倒下的胡杨树下,看那树木一半干枯一半仍然枝繁叶茂,不禁对这一生灵的顽强生命力而感叹起来。文献上说,胡杨树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美誉。放眼望去,四周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那枝干横七竖八地自然生长,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真实,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是一种天然的美。抚摸着那粗砺的树干,斑驳中透着远古的苍凉,但它却淡定自如,是长年累月伴着荒漠风沙炼就出的独特性格吧。那造型独特的树冠,每一个都是一件艺术珍品;那树身上的优美线条,每一个纹路都凝结着时代的沧桑;那盘结的树根,每一根都表述着生命力的顽强。是它们,给了摄影家的灵感,成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美图流向媒体,流向荧屏,流向千家万户。

黑水河进入额济纳旗境内的流程约270公里,在狼心山分为东、西两条河,北流途中,又分为19条支岔,最后流入居延海,形成额济纳三角洲。历史上,额济纳三角洲曾是水草丰美、驼羊成群的绿洲。那时河水丰沛,宜农宜牧,为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之间的狭长通道,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通向漠北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代曾于此设立居延都尉守卫额济纳河流域;隋、唐时期,突厥控制这一带后,于此放牧;两宋时期,西夏建立了黑水城,这里一度成为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另一个中心;蒙古汗国进攻西夏时,多次从这里出兵;元代于此设立亦集乃路,并在北元时期(明朝初年)为争夺这一流域的控制权与明军多次血战。明朝末年,受准格尔部排挤,当地几万牧民无法生存,在部落头领的带领下向西方迁徙,这就是轰动世界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大迁徙。

土尔扈特部一直迁徙到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才定居下来,经过百余年生息,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近20万人的大部落。乾隆年间,这一部落实在无法忍受俄罗斯人的奴役,毅然踏上万里征途回归祖国。一路上战死饿死和病死的人不计其数。到达清朝境内时,由出发时的17万人,锐减到四五万人!乾隆皇帝对他们的壮举十分赞赏,还在承德避暑山庄亲自接见了他们的首领,并把这些回归的牧民妥善安置在了新疆的天山南北。19世纪英国文学家德昆西在《鞑靼人的反叛》中用优美的文字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鞑靼民族跨过亚洲无垠的草原,向东迁移那样轰动于世与那样激动人心的了。”

走出胡杨林景区,走在额济纳的土地上,我油然想起了曾生活在这里的土尔扈特部落,想起了那场震古烁今的大迁徙。这性格,也许来自当地的特产胡杨树吧。

驱车驶向镇南方60公里外的怪树林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在那里,我又亲眼目睹了胡杨树晚年的悲壮景象。那是一大片枯死的树木,但它们却倔强地挺着光秃秃的身子,即使折断了胳膊折断了腿,抑或是掉了脑袋,也把那钢铁一样的瘦骨支撑着,仿佛还有灵魂深藏在那瘦骨嶙峋的躯体里。夕阳下,枯残的枝干形成许多难以描述的造型,有的像人,有的像妖,有的像蟒蛇,有的像野狼,如果一个人呆在这里,我相信,你一定会精神错乱不可。

可曾记得,多少年前,这些胡杨树也曾有过枝繁叶茂的浪漫童少年,也曾有过黄叶漫天的中老年。如今,它们青春已逝,年华不再了,但它们,却把一颗坚韧的心留在了世界上――请记住这份悲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