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全球商业模式的逐渐完善,企业在盈利之外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企业运营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也不断升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企业环境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环境;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担负社会责任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为,系统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不仅能够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更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近些年来,诸如毒奶粉、地沟油、矿难等事故亦揭示出国内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压力、社会的关注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大力推动了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但由于该理念成长历史较短,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研究成果。而国内现有的评价体系,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前提下,或只是为了在短期内迅速解决一个特定问题,如贸易壁垒;或只是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如纺织食品行业;绝大多数评价体系都缺乏一个合适的视角,更为宏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针对此种现状,笔者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企业环境的视角,建立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现有研究及其局限

当今学界与企业界关于CSR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用何种理论对其相关主体进行划分,以求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从什么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针对这两个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利益相关者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由斯坦福研究院提出至今,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并成为绝大多数学者划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象与范围的基础理论。经济学家安索夫最早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并将其具体划分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及顾客五种类别;1984年,弗里德曼扩充了其内涵,把社区、政府和环境纳入其中;此后,西方学者们开始基于不同的视角建立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如索尼菲尔德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克拉克森的RDAP模式。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宏辉教授的专家评分模式以及深交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的划分模式。

由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有效地归纳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国际上的许多权威机构也倾向于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利益相关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目前被多数企业广泛认可的SAS80OO社会责任标准、G3指标体系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等。而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此领域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如李伟阳和肖红军(2005)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李丽清(2006)从人权保障、劳工权益、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五方面出发,建立了13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也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

由于研究目的各异,当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投身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之中时,对该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视角。如李希强从循环经济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朱永华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视角对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展开了研究;而吴燕霞则从企业所有权的角度对不同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

从对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中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都是将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而很少将企业置身于其所处的环境来研究并建立评价体系。然而,企业是环境中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环境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做一个初探。

3、新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

笔者在归纳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视角――“企业环境”提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新的研究框架,并分别基于企业环境中的四个子系统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3.1企业环境视角下构建新框架的理论基础

考虑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有利支持,本文对相关主体的选取和分析将依旧以该理论为基础。

经过分析比较,笔者认为国内学者陈宏辉教授依照专家评分法建立的体系对国内企业最为适用。该模型使用一份包含20个选项的利益相关者调查表,由24位职业经理人选出符合条件的利益相关者,以入选率50%为界,被定为利益相关者的依次是:股东,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分销商,自然环境和社区十个群体。

此外,由于企业始终存在于整个环境系统之中,并在其内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资、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交换、转换中,实现投入与产出。考虑到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时将与其所处环境产生的交互影响,本文引入了企业环境理论。在众多关于企业环境理论的研究中,笔者认为赵锡斌教授对企业环境的分类,在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到了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变量,为本文框架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视角。具体来说,赵锡斌教授将企业环境分为四个子系统(如图2):1.社会环境子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法律与社会文化等);2.市场环境子系统(包括市场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规则,竞争对手,供应商和购买者等);3.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包括组织结构,生产技术与结构,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研发及企业文化等);4.自然环境子系统(包括生态与资源系统等)。

图1 企业环境系统

3.2新框架的构建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试图站在企业环境的视角,把与企业社会责任联系紧密的利益相关者划归到各大环境子系统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首先,笔者将陈宏辉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合并与简化――将股东与债权人合并为投资者,分销商划入消费者一类,将管理人员与员工并称为公司员工,自然环境代以资源环境,最终将指标体系所涵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简化为7个,分别为投资者,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和资源环境。

图2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其次,关于企业环境的分类,我们依旧沿用社会环境子系统,市场环境子系统,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和自然环境子系统这样的分类。

最后,我们将对企业影响最大的7个利益相关者合理划分到各类企业环境子系统中。如图3所示,我们将政府和社区纳入到社会环境子系统,将资源环境纳入到自然环境子系统,而客户和供应商统一归入市场环境子系统,员工和投资者则归入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整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企业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系统的影响,环境也时刻鞭策着企业采取措施适应内外部变化。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面前,企业只有通过利益相关者履行其社会责任,才能和谐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下面笔者将就各子系统中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具体分析。

图3 企业社会责任新框架

3.3 基于各个环境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3.3.1 基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社会环境子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中心与主体。同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企业与社会环境系统的这种联系,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又是受到彼此发展规律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将会极大地促进社会和谐。

在社会环境子系统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政府。政府与企业既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也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仅靠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来调控,道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合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社会成员永恒的义务。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首要必须自律,奉公守法,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并积极去履行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

在社会环境子系统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利益相关者则是社区。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孔茨和韦里克在《管理学》一书中揭示了企业与社区的关系,他们认为,企业必须同其所在的社会环境进行联系,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社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3.2 基于自然环境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子系统的辩证关系。毋庸置疑,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企业是破坏自然环境的罪魁祸首,也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主体,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不仅仅是经济的或社会的问题,而是一个表征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生产方式变革的哲学问题。

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尽管西方发达国家争议颇多,但在对自然环境与生态保护的责任的观点上却早已达成一致,并将其纳入其社会实践指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在自然环境子系统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资源环境。短期看来,企业承担资源环境责任必然增加企业成本,降低效率,但从长远看,企业承担资源环境责任不但有利于企业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也有利于社会正义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

3.3.3 基于市场环境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共同形成一个大系统。而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市场环境子系统是与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市场环境这一子系统是企业很难控制的客观条件,且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企业必须经常调整自身,才能适应市场环境子系统的变化,这正像生态学中生物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一样,企业也必须顺应“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则。实际上,市场环境子系统所包含的主体很多,如市场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规则,竞争对手,供应商和购买者等等。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则主要是客户和供应商这两个群体。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Drucke Peter,1970)曾强调企业要为顾客提供至高无上的服务,并提出“企业目标的唯一正确意义,就在于创造顾客”。的确,客户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对客户的责任是企业最应主动承担的责任,企业必须时刻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作为导向,努力完善企业营销网络,树立企业自己的品牌效应,通过为客户创造好的产品和服务,同客户实现双赢。而供应商向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服务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的最终质量和成本,供应商运作的效率直接制约着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效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供应商视为合作伙伴,分享“链条成本”降低的好处并共享资源与信息,以整合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可见,供应商已成为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并且供应商与企业间的合作极大牵制着企业的发展。

3.3.4 基于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是有利于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并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的总合,它由企业家精神、企业物质基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构成,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内部环境影响着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企业健康发展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优劣同时影响着企业与其它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能够有质有量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是对投资者和员工的责任,有利于稳定企业的内部环境子系统,营造一个良好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在知识经济下,尽管随着智力资本对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日渐上升,财务资本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但充足的资金来源仍然十分必要,如企业的研发、战略扩张、企业收购及兼并等。同时,投资者给企业提供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本金,承担着企业经营风险。因此,投资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在内部环境子系统中,除了投资者,另外一个举足轻重的利益相关者是员工。员工是企业业务流程的直接操作者,企业的有关计划和决定都要由员工去执行。而且,员工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消费者及其所接触到的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智力资本日益重要的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企业要让其外部利益相关者满意,首先要让其内部利益相关者既员工满意,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优厚的报酬、健全的福利、职业发展通道、培训机会等,才能吸引、留住和培育人才。

4、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文献的回顾,本文从企业环境视角,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但因时间和水平有限,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文章对企业环境中的每个子系统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但没有就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详细说明。其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受企业很多方面的影响而有差别,如所处行业、生命周期、市场结构等,文章在这方面没有进行系统考虑。再者,文章是基于企业环境视角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初探,现今,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怎么从企业的角度更为宏观地把握企业环境、利益相关者及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

[2]赵锡斌.企业环境方法与调试: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程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

[4]李彩等.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0(9):48.

[5]李希强.从循环经济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J].管理纵横,2010(10).

[6]吴燕霞.所有劝差异及企业社会责任行为[J].理论讨论,2012(2):9-14.

[7]Simon Knox,Stan Maklan,Paul French,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xploring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nd ProgrammeReporting across Leading FTSE Companie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vol61,7-28,2005.

[8]王敏,肖红军,李伟阳.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原则、依据和框架模型[J].WTO经济导刊,2008(7):62-65.

[9]汪建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D}.南开大学,2009.

[10]Bowen,R Howard.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Business[M].New York:Harpar.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