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心灵 健康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心理主题
很多农村家长因为自身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选择到外地打工,而把子女留在家乡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照顾。这些留在家里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失父母关爱,自卑心理较为突出。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这些本来就不常见世面的农村孩子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大敌。
二、基本情况
王某某,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王某某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排行第二,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将其寄养在爷爷奶奶处,由于两个老人天性沉默寡言,很少与其交流。故影响了王某某正常的语言发展,也影响了她的社会化。这种生活环境使她形成了温顺、内向的性格,在学校里很少与人交流,没有朋友。身体健康,无家族病史。
她是一位很普通的女孩,从来不主动与别人交谈,遇到熟人只是很羞涩的一笑,便匆匆躲开。其爷爷说,她在家也几乎不说话,就是在亲人面前也不敢说话,往往都是一个人躲在房间。在课堂上经常看到,她因为害怕答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或者是等老师已经让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她才敢悄悄地举手,偶尔被老师点名作答时,也是一字未说却已满脸通红.一些本来会回答的问题总是因为胆怯而无法表达。课外见到老师更是竭力躲避。特别是老师要求其承担的工作,往往因为不能够跟同学们及时的沟通而不能顺利完成。
三、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王某某也和同龄孩子一样,对生活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感,导致自己更加内向自卑。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班里面的同学都嘲笑她,嘲笑她的外表与身上的味道。在教室里,同学们都不愿和她做同桌,说她不干净,不喜欢她,这对她的打击非常大,也使得这位本来很内向的女孩子失去了自己信心而感到自卑,做事畏畏缩缩,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
2、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她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父母常年在外,仅仅靠电话联系,父母的关爱严重缺失。因为从小寄居在爷爷奶奶家,她仿佛感觉自己成了父母双全的“孤儿”,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爷爷奶奶年迈多病,对孩子的照顾有限。加上农村条件有限,爷爷奶奶的水平制约,爷爷奶奶往往忽视了王某某的存在,除了给她提供吃饭住宿之外,忽略了孩子的心灵成长。王某某常常觉得自己是生活海洋里的一个“多余人”,时刻小心翼翼,于是她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偷偷哭泣。由此她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王某某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她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她总是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表现差了,常常受批评,于是她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王某某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她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四、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王某某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采用对比鼓励法来增强她的自信。对比鼓励法就是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我拿某个优秀的学生与她作比较,并指出那位学生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她呢,努力唤醒她的自信。我常常告诉她,应该克服胆怯心理,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课间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在全班同学中为她争面子,全班同学渐渐都能感受到她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于是,渐渐的,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我努力发现王某某的任何一个小优点,采用优点放大法来进一步增强她的自信。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要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王某某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的她机会,我就发动她的好朋友动员,并让她们一起上。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爷爷奶奶和朋友们的鼓励,她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她为典型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此事之后,她变了好多。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成绩也上升了。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王某某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了王某某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王某某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五、辅导效果
点点滴滴的付出,真真切切的关爱,让王某某渐渐变了:课堂上,她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她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她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当然,学生胆怯自卑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帮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让爱铺满他们成长的道路。
六、个案反思
面对王某某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在农村学校,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自卑心理的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及时鼓励表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弱点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真实的生活,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们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享受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