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苦楝花挥发油GC-MS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苦楝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结果分离出苦楝花挥发油74种成分,其中确定了63种化合物。结论苦楝花挥发油以饱和烷烃为主,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酸,占7.984%,相对含量最低的是二十八烷,占0.393%。这与此前报道不同。苦楝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相差较大,综合开发利用苦楝时应分部位提取。
关键词:苦楝花;气.质联用;挥发油
中图分类号:R93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10)03-0099-04
苦楝花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gedarach L.的干燥花。苦楝是古老的树种,我国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我国楝属植物主要有苦楝、川楝、南岭楝3种,以苦楝分布最广,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华东及华南等地皆有栽培。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苦楝皮和果实的成分及应用,苦楝花成分研究及生药学研究尚未见报道。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苦楝皮记载了质量标准。为比较苦楝花、苦楝皮及其果实的有效化学成分,进一步开发苦楝的药用部位和药用价值,我们用GC-MS法首次分析了苦楝花挥发油的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2007年5月于山东济南采集苦楝花,经山东中医药大学生药学教研室彭艳丽教授鉴定。
1.2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 6890N-5973N GC-MS);101型烘干箱;DS型粉碎机;2 000mL电热套:挥发油提取器等,石油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提取
苦楝花原材料去除杂质土屑,60℃烘干,粉碎机粉碎成粗粉(过20目筛)。取苦楝花粗粉200 g,置入1 000 mL圆底烧瓶,加水浸泡0.5 h,加玻璃珠20粒,电热套加热提取,沸腾后连续提取5 h。提取后的挥发油用石油醚溶解,封藏备用。
2.2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
2.2.1 色谱条件 DB-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m×0.25 mm×0.25nm),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量60 mL/min,进样口温度240℃。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起始柱温50℃,50℃到170℃,升温速度40℃/min170℃到190℃,1.5℃/min;190℃至19.40℃,3.0℃/min;240℃保持20 min。
2.2.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00℃,质量扫描范围m/z 29~700,分流比20:1,进样量0.3μL。
2.3 实验结果
取处理好的苦楝花挥发油,依上述条件测定,所得色谱和质谱信息经6890N-5973N质谱数据库计算机检索、人工图谱解析和查对有关质谱资料,鉴定了63个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已鉴定的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5.923%。见表1。
3 讨论
GC-MS共检测出74个峰,初步确定63种化合物。最多的是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其中多为直链饱和烷烃(46.768%),还有部分烯醇(2.525%)、酯(0.628%)和酮(2.242%):其次是倍半萜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如橙花叔醇(5.562%)、1.4-二甲氧基苯(1.723%)等。
研究表明,苦楝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川楝素和异川楝素,此外,含有正十三烷醇、谷甾醇、苦楝萜酮内酯、苦楝皮萜酮和苦楝萜酸甲酯等化合物。苦楝叶、苦楝皮和果皮共计鉴定出70种化合物,仅17种为三者共有,53种相互不同;苦楝花与其他部位70种化合物比较,共有成分为十二烷、十六烷、十五烷、二十烷、二十一烷、二十四烷等饱和烷烃,其余成分不同;表明苦楝树叶、树皮、果皮和苦楝花的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本文完善了苦楝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成分的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苦楝驱虫和杀虫的机制,以及分部位提取苦楝有效成分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