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数学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数学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文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激发; 实际; 能力

《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既然数学对人有这么多的益处,学生应该是非常乐意去学习数学,急切地投入到学数学、用数学、探秘数学的无穷乐趣之中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记得在我校以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你认为最枯燥的学科是什么?答案是数学;你认为最难学的学科是数学;你认为最令你头痛的学科也是数学;令你最讨厌的学科答案还是数学。为什么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总是板着面孔、高深莫测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一针见血地分析道:“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针对此种现象,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数学教学的思想。提出要学习有用数学的理论。《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初中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联系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

一、注重课前准备,适当选择更多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知识的课前铺垫,感受数学生活现实化,激发求知乐趣。

“把旧知识作为新内容的导入,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是传统旧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由于未成年的学生理解能力及注意力有限,导致只有少许学生能够弄明白,大部分的学生仍旧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求知历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中就必须紧抓联系生活实际这关键所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时,若教师脱离学生生活,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照本宣科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学得困难而且知识的遗忘率极高,更谈不上运用了。据研究表明,当把学生学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密切结合起来时,数学教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因此,在讲授该节课前,我事先向学生布置了以下几个问题:放学时观察马路地面上“凑拼”起来的地砖呈现怎样的图形?是否有缝隙?重合的顶点上各内角之和是多少度?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什么?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为新课埋下伏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的亲身经历新课内容导入的过程,提前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积累生活经验。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习惯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二、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与生活实际联系。

1.联系生活实际,把应用意识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中。

初级数学是大量概念的集合,而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本质的特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概念,关注概念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只要理解透了概念的意义,则其他的概念运用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概念时,教师安排观察月份顺序: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从学生熟悉的“月份”概念开始,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点?又再观察比较年份:公元1年公元2年公元3年……公元2000年公元2001年公元2002年公元2003年……公元2006年公元2007年,进而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清楚什么是循环与不循环,再进一步利用π(圆周率)来说明具有这一特点的数就是无理数。

2.模拟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激发其学习乐趣。

教学中适量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把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到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这实际上为学生设置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家中来了客人,妈妈叫小花到市场买些苹果与樱桃回来招待客人,由于前一次小花买的苹果不甜,妈妈再三嘱咐要买爽甜的苹果。一会儿,小花带回一篮苹果与樱桃,可是每个苹果孝被小花尝了一小口,小花还满怀高兴得意地对妈妈说:“我这次买的苹果个个都很甜。”(学生看到这哄笑起来)教师问:同学们,小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是你,又会怎样做?经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合作,很快得出结论: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从而明确了新知识的内容提要。通过巧用生活实例,让学生具有实践机会,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又如学习“频数与频率”时可设计以调查学生喜欢的球类(足球A、篮球B、排球C、乒乓球D)作为过渡,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通过用上述表格的形式展示每位同学喜欢的球类,统计最多人喜欢的球类是什么?这样的表示方式好不好?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你认为更好的表示方式。这样使得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有的提出打“O”,有的提出画“正”字,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对频率、频数的认识,如此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数学又怎会乏味呢?

3.恰当自编生活习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有效地运用数学的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是学生认识世界的质的飞跃。教材中的一些习题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甚至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如教学《黄金分割》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作为新知的练习:人的正常体温是37℃,那么人在多少度时,感觉上最舒适呢?学生顿感有趣,积极思考,争着回答(23℃,22℃, 25℃)教师接着问: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这就是黄金分割知识的应用(370.618≈22.8),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热情高涨时,教师又提出了问题:①人体中有哪些黄金分割点?②若你是一个晚会主持人,舞台的是8米,你应当站在舞台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通过自编练习题,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提高数学学习劲头,使学生意识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课后运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中体验、理解数学,把数学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解释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梯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买多少块地砖等等。又如学习了不等式后,讨论如下问题:暑期出游,有报名价为每人500元的甲、乙两家旅行社,经协商后,甲旅行提出的社优惠条件是:两名家长全额收费,学生按七折收费;乙旅行社提出的优惠条件是:家长、学生都按八折收费。假设两位家长带领3名学生,他们应选择哪家旅行社?带5名学生呢?通过计算、讨论、分析,发现3名学生时乙旅行社优惠;5名学生甲旅行社优惠,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