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拜谒聂耳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拜谒聂耳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当听到庄严的国歌,我就会想起著名作曲家聂耳,是他为我们谱写出了这首激越雄壮、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唱出人民心声的乐曲。

今年夏天,我游览了云南省昆明市,并专程去西山拜谒聂耳墓。初夏的西山,满目葱翠。车子沿着盘山路绕来绕去,开到了西山森林公园登龙门索道站前,我手捧一束鲜花,默默地踏上通往聂耳墓的山间石道。一路走着,一路感受那“烽火漫天,血腥遍野”的抗战年代,体会他拿起音乐作为战斗武器的决心和为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服务的精神。在他入党直至遇难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成功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形象。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聂耳的这些歌曲,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榜样。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体现出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强烈心声,现在听来,依旧是那样的令人激昂亢奋。

聂耳墓位于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的道旁山坡上,背靠碧鸡山,面朝滇池,周围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清幽而肃穆。仰望过去,高大白色的聂耳全身雕塑石像矗立在墓地前方,凝思的神态宛如正在构思谱写伟大的乐章。石像后面便是墓穴,上面覆盖着一丛丛鲜花。进入墓地,要经过三段共24个台阶,象征着聂耳的24个青春年华。1935年,年仅24岁的聂耳经日本赴苏联,途中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墓地的设计独具匠心,整个外延呈云南月琴状,墓穴定在琴盘发音孔上。墓前设有7个花坛,代表7个音阶。墓碑刻有郭沫若手书“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碑后有墓志铭。我在墓前静默着,将鲜花安放在坟冢上,向聂耳墓深深鞠了一躬。

我的思绪被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祭奠的人们打断。尽管时光流逝了近八十年,人民仍如此深情地怀念着他。突然,我被墓后竖立的6块弧形浮雕所吸引。浮雕上镌刻着一组画面,在风起云涌的天空下,一群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迈着坚定不屈的步伐,万众一心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进。透过旋律的帷幕,我看见了那巍巍的昆仑山,滔滔东去的黄河,绵延逶迤的长城,想起了千军万马、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前仆后继……我忽然记起了墓志铭中所述的,“闻其歌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严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