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项脊轩志》教学实例话语文课堂人文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项脊轩志》教学实例话语文课堂人文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本文以《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从情感导入,品词析句,美美诵读,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谈论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性

【关键词】《项脊轩志》; 课堂教学; 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只要注意语言工具训练,同时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青少年不缺物质,他们缺的是人文素养,所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并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更多地充满人文的色彩。下面就《项脊轩志》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

《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的一篇散文。此文以项脊轩为感情抒发的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全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而这一点是需要学生细读文本并联系生活体验才能深切感悟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领悟和掌握作者的创作技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无论是为文还是做人都懂得讲真情真性。另外在赏析文本的同时,还要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悟,让他们懂得感恩。

新课程的改革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注重生活体验,注重以情唤情,意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好情感,进而熏陶学生性情,"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所以我在教授本课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一、图片导入,调动学生情感。

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图片《父亲的背影》,意境来自于朱自清《背影》。在老师对图片的解说中进入本课教学,教师深情解说: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父爱、母爱......爱,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仅使作者泪流满面,也使我们读者每当想起,便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紧接着,师生齐读多媒体上显示的朱自清《背影》的经典片段--父亲蹒跚越过月台的场景,齐读之后,教师通过情感串联把学生引入到本课《项脊轩志》的学习中来。教师深情引导:这是一个特写镜头。几十年来,它打动着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的心。亲情就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缓缓渗透出来,也许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尚不能感悟,可我们在事后回忆时,常常会禁不住热泪盈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看一看归有光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的。

二、品词析句,激发学生情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对文字的领悟。有些语句表面平实,其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有的文句在表达上的重要性和妙处,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思考。而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同时要以理解语言文字为基础,关键词句要让学生咀嚼、品味,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那怎样揣摩文句?本课教学我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品析文句,品味情感。比如我设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直接见出'悲'的句子有哪些?"此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培养学生梳理概括能力,初步感知全文的情感氛围。

紧接着上一个问题我又提问:"作者心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伤痛?"此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于是我又通过设置一些更简单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主要围绕着这三句话"语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进行揣摩。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切磋中进行思想碰撞,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细"抠"文本,找出问题答案,从而引导学生着眼于文本内容,不想当然地空发议论。并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理解作者如此用笔的言外之意,帮助学生树立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三、美美地读,唤起学生内心体验。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要想有情感的朗读,必须先把握文言文的语意。我在备课时很注重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在课堂上带动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语意,充分理解文言文的语意。疏通语意的过程我注重学生的互助合作,各种形式地朗读和小组合作翻译并行。

有感情朗读最能带动学生入情入境。这篇文章言辞很美,情感真挚,本课教学时我采用的朗读的形式较多,如开课时的自由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个别朗读、感情升华时的全体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读书时间。通过反复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自行感悟,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拓展,升华学生情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别人的精神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作业的设置必不可少。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同样应突出人文性特点,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室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到开发。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比较灵活的作业,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体现了作业布置的人文性。 我让学生任选一角度对课文进行赏析,并给一些题目供他们参考,如《项脊轩,百年沧桑》、《亭亭之树,亭亭之人》、《喃喃自语,殷殷期望》。作业布置民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并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将之化为文字。

语文教学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要我们语文教育者肯去挖掘教材,肯去用心设计教学,我们的课堂定会开满人文之花。

参考文献:

[1]王锐生《人文精神的历史形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