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隐性文化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隐性文化对英语教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之后却往往有阅读活动深入不下去的感觉,“瓶颈”效应凸显。原因就是语言学语言因素外,它还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影响在外语习得者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后就显得愈发关键,文化的影响是深层的,是深远的。如果学习者不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心领神会”,他们的学习必然会陷入误区。学习效率和准确率也必然大打折扣。本文着重探讨隐性文化对语言习得的障碍、在语言上的反映,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隐性文化 英语教学 意义

外语学习者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却往往有深入不下去的感觉,“瓶颈”效应凸显。此时的词汇量的大小、语法能力的强弱似乎已不起作用。像汉语一样,英文文章除了我们喜欢琢磨的词、句,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流淌着作者的思想、价值观。语言文化包罗万象,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形式本身,那么学生学的语言必然是浅薄的,最终也必是失败的。文化的影响是深层的,是深远的。如果学生不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心领神会”,他们的学习必然会陷入误区,学习效率和准确率也必然大打折扣。

1.什么是隐性文化

对本研究来说,分清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弄清隐性文化的概念和意义才能使他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将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种类型。

隐性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是文化中最不一般、最少共有的特征,它们是构成文化内容多样性的基础,只有在文化的最为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之处才能关注到它,它由“纯粹的形式”构成,没有具体的内容,却是“指引行为的模式”,体现了文化的核心。而显性文化则“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的规律之中,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来,它既有内容又有结构”。[1]

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文化教学,如果说有的话,大都针对的是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即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家庭模式,直到具体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排队文化、足球文化等(浦小君语),也就是“显性文化”。而对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还有深层文化(deep culture),即价值观、伦理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却鲜有人关注。根据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理论,这也是隐性文化。而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止步于纯粹的语言形式,亦不能自足于强调了几条表层文化,而是应从意识到操作上都有深层的文化意识。

2.如何应对隐性文化语言习得造成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了文化,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自然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并不是除了听、说、读、写技巧以外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巧。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各个方面的背后。

2.1词汇方面

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在它的语言上,更是体现在这个语言的词汇中。大的词汇量不等于得体的英语能力,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Leech在其所著的《语言学》一书中区分出了意义的七种类型,其中前两种是概念意义和伴随意义。概念意义是可以通过词典、语法书等能够查到的固定意义。外语学习者不论掌握的词汇是多还是少,多是指这种概念意义。而伴随意义是对概念意义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它包括比喻义、联想义、借代义等。这是隐形的,在词典中、工具书中根本就查不到的,但是这种意义对于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不言自明,一般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对于学外语的人来说,这种伴随意义是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巨大障碍。就我们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受到语言环境限制,想要克服这个障碍,除了自己要有文化意识外,教师平时的讲解和渗透仍是主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此意识,并且有着深厚的学识,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掌握词汇的内涵意义。[2]

2.2听力方面

很多学英语的人,词汇量很大却听不懂本族语者说的话。这是因为他的词汇缺乏“深度”,或者是词汇的单薄意义孤零零地存在,而没有也不能激活其他图式。

由此,教师在训练听力时,要做的不仅是反复播放,不仅是让学生听出某个词、某句话,不仅是强调多准确的发音,而是要融入大量的单纯词语之外的文化知识,包括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这正是我们要进行的文化开发的部分。适时地补充、渗透这些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2.3语篇与阅读

文字包含两个部分: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与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表层结构部分是指印在纸上的文字;深层结构部分是指所印文字所表达的含义。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表层及深层部分的结合过程是相互作用,并产生联想的过程,由此产生阅读理解。[3]根据图式阅读理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文字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

所谓语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整体对待。它不仅重形式,而且重功能。[4]教师对于课文或者其他阅读材料,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领悟作者文章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感受作者的意图。并结合文章的语言,有目的地传授与目的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包括分析逻辑、观点、思维方式和词句表达方式。要认识到语篇本身不仅仅提供了纯粹的语言知识,而且提供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等。总之,语篇教学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更强调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此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课堂内、外作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把英美国家的文化对英语语法、句式、结构的影响融入教学之中,对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要注意加以解释和补充。这也可称之为“文化旁白”。

3.结语

鉴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实现中学英语教学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又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双重目标,中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对文化认识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英语教学目标绝对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做到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并重。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广大教师应改变那种英语教学单纯面向高考的做法,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己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真正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美]克拉克洪著.高佳等译.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8.

[2]陈茜.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J].武汉:当代经济,2008,(11).

[3]陈茜.认知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J].武汉:当代经济,2008,(11).

[4]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