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这是自私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这是自私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女儿美美在3岁左右时,我们邀请我同学的女儿来家里做客。美美比我同学的女儿暄暄就大4个月。两个孩子玩得很融洽。

但一直都很开心的孩子在聚会结束要走的时候,给我们上演了虎头蛇尾的表演。暄暄带了两个硬的红灯笼来我们家,美美一个她一个,一直是谁手里都有,谁都开心地笑呀、滚呀地摆弄着小灯笼,各得其乐。就在暄暄该回自己家的时候,暄暄妈妈说“我们给美美一个灯笼吧”。此时,暄暄说“这是我的,我要带回家。”而美美怀里紧紧抱着灯笼。也说“它是我的,你不能带走”。暄暄妈妈提醒暄暄“你有两个灯笼,给美美一个,你还有一个呢”;而我看到暄暄的不高兴,不想让本来都快乐的孩子哭闹,就劝美美“把灯笼还给暄暄,这是暄暄带来的,你玩了一会儿了,要还给她”。但两个孩子都不退让,一个比一个坚持玩具属于自己。这样几番劝说无效后,我们两个作为学习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妈妈,都没有顾着自己的面子说什么“你怎么不和小朋友分享”之类的话,而是配合着彼此,给两个孩子出主意:暄暄带走自己的灯笼,而我则答应给美美买一个比她的更大、更漂亮的灯笼。我们一起出门,送走暄暄后我就兑现了承诺。很快,两个孩子都忘记抢灯笼,顺理成章各自都满意地得到了喜欢的物品。

看到这里,家长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不认同我们的做法,小朋友之间就是要分享呀,独占物品这能行吗?

为什么我们没有强行要求孩子交换分享物品呢?难道我们不鼓励孩子分享吗宁难道我们不担心孩子将来会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吗?

其实,和所有家长一样,我们希望也鼓励孩子成为一个与其他孩子合作的、分享的儿童。但是。这样的鼓励和希望,应该是在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前提之下,尤其是在每个孩子都有的儿童的“自我中心”阶段,超越孩子理解、超越孩子思维水平和心理水平的要求,比如把你的物品给别人,反而会破坏孩子的自我,尤其是自尊发展。

每个孩子在两岁开始,形成了“我”的概念,从而出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会有这样的表现“我来”“我做”“我可以”“别管我”等等非常强烈的独立要求。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有对物品归属的占有意识:“我的”――这是他们最直接的表白。这说明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意识到他们可以拥有什么。而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自尊、特别是自我独立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孩子受制于自己的年龄幼小、经验缺乏以及思维的局限,他们尤其开始在3~4岁这个时期,进入心理学家所描述的自我中心阶段。

提到儿童尤其是幼儿的自我中心,我不得不引用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经典案例。“一天,两个男孩子和他们姨妈一起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大一点的7岁男孩子挑选一串珠宝类的精美工艺品,3岁半的男孩子,选择一辆小汽车。这个小男孩并不是自私或贪心,他小心地包好礼物,带着期待妈妈喜欢礼物的表情,把它交给妈妈。他的行为是‘自我中心’的,他没有考虑他妈妈的兴趣与他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

这个3岁半的小男孩以为自己喜欢小汽车,因此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妈妈喜欢小汽车。这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表现,因为他们的思维水平决定他们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一个事情,他们还没有学会辨别别人和自己的喜欢是不同的。这样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更是随着他们交往能力的提高而逐渐理解的。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理解自己孩子的自我中心。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时期,不是只有你的孩子才这样。而自我中心的真正含义是指儿童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他们和成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这样的中心和自私无关,更不能上升到道德阶段。就如暄暄不给美美灯笼,这是孩子最正常的反应:确认什么是自己的,才爱护和珍惜自己的物品;而美美把暄暄的物品当做自己的,并不是她自私。这是她在3岁这个年龄普遍的特点:不能区分考虑别人的观点,把世界当做就是自己的包括所有的物品也是自己的;那个3岁半的男孩更不自私,他给妈妈选择的是他喜欢的物品,这同样是爱的能力。他们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而且这样的状态就是这个时期自发的反应,是无意识的中心阶段。

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妄加评论说孩子自私、强迫孩子分享,不仅不会让孩子今后学会分享,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自私。这样的结果肯定导致孩子:要,厶就把所有物品不在乎地给其他人,看似大方。其实更糟糕的是他不尊重自己的东西、不知道把自己的玩具带回家;不在乎别人的物品,把其他小朋友的物品更据为己有,因为他会认为“我的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这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混乱,产生过激的矛盾行为。而这些表象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爱与尊重。当我们尊重孩子的表现,尊重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分享的行为,并一如既往爱他、不评价他的时候。这样的孩子会顺利过渡发展到去中心化的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1 爱孩子,尊重孩子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告诉孩子自己的物品要珍惜。

2 为孩子提供多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接触中,让孩子感受同龄小朋友与自己的不同,感受他人的处境和情绪,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丰富,观察模仿到其他孩子的分享行为。

3 在家中给孩子做分享食物、物品的示范。

4 允许孩子在独自玩耍的自言自语行为,这样的自我言语行为,是他们以命令、批评等方式,既有自己的自我言语也有社会化言语,无须他人听众的内在自我的同化发展。

5 不要以“自私”、“小气”这样的负面词汇评价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多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尤其是建议他们多种方式的选择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变换方式和同伴沟通。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包括拿到班里的玩具记得带回家,爱护自己的物品才能珍惜别人的玩具。

7 多让孩子体会到别人的想法、感受、判断是什么样的,丰富孩子同理心的建立。

我们应该相信,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重时,当孩子的自尊得到我们的积极保护时,当我们的爱支持帮助他们正常的经历这个阶段时,孩子一定会主动分享,一定会理解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而孩子的“去中心化”要到7岁才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