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韵源自品读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韵源自品读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产生越来越多的困惑,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作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可以以诵读法贯穿整节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由浅入深地学习文言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 语文课堂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升学必考的内容之一。面对中考这根指挥棒,一线老师都很重视文言文教学,但是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些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依然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读背的内容永远都是老师布置,这种教学方式没能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被动读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词解和句解上,课堂上、早自习都忙于默写,诵读成为了课堂的“绝响”。也有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文言文,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更多地关注课件上的诗情画意,一味地陶醉欣赏而忽视教师语言文字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地冲淡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同样减少了学生的诵读时间。

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这在公开课上显得较为突出。如果花大量的时间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就无法扎实地教授基础知识;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高屋建瓴;既要推陈,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因此,如何高效进行文言文教学,成为教师反复实践和思考的一个话题。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文言文教学设计中应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最近几年,语文界对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普遍认为学生文言水平的提高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读”。读之精妙,可以培养语感,增加积累,涵脉感悟。我觉得完全可以把诵读作为串联字词讲解和文章讲解的一个有机环节。诵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首先,初中课本中的文言篇目,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吟诵。其次,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把握。因此,重视文言文诵读无疑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这样的思路,我借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尝试以诵读贯穿整节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初次诵读通文意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对文意进行疏通,读清句读,读准节奏。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然后充分利用黑板这块展示台,让学生在上面互相交流不会的字词,并用开火车的方式译读全文。

2.反复诵读增语感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课堂上要求学生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节奏、有韵律地诵读,读出夜游之乐。读的时候语气语调夸张些,学生在摇头晃脑的诵读过程中培养了语感,初步读懂了文章。

3.绘画诵读激想象

中国自古诗画不分家,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篇古诗文就如一幅山水画,一幅风光图。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成一幅画。通过描绘,诗歌中表现的意境巧妙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又欣赏了诗句所展现的月下美景。

4.深入诵读悟精神

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强调“诵读”,更要注重“品读”,让学生识记古诗文的同时读出作者的思想和精神。学生重点诵读“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边读边悟,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派遣的达观。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讲得比较轻松,学生听得不累但也有收获,这是那种讲得太多的传统教法不能相比的。如此一来,体现了新课标“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地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

当然,采用诵读法教学文言文要避免走入误区。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诵读时做到朱熹所说的读书“三到”中的“心到”,即聚精会神地读书,不能小和尚念经,要做到朱熹所说的“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才能扫除字词障碍。其次,文言文的诵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更要鼓励学生课后延伸,既要“熟读”更要“精思”。走进作者的时代,了解作者的心情,成为作者的知音。最后,文言文诵读教学是否有效还是需要以考试测评促进。除了试卷考核以外,还可以通过随堂测试的形式,更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诵读比赛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文言文。

说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灵魂或许显得有些夸张,但我以为吟诵仍不失为文言文最基本的教学法。“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文言文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有层次地诵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体验,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