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媒体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媒体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语文课教学中应用现代多媒体,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僵化、固定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以其丰富、生动的优势给语文课教学注人青春与活力,从而推动语文课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追求形式,为用而用,忽视课程本身的优化。一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管是什么课,也不考虑课程本身的具体知识点和内容,都要牵强附会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整节课热热闹闹,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变得晕头转向。是终造成本末倒置,使本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多媒体却变成了追求多种感官刺激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有一些教师为追求形式,把多媒体当成演示教学内容的高级黑板、语文课堂的装饰品、出示文本的捷径。使多媒体,进行“文字搬家”,以此给学生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这必将促使学生思维的高度紧张,思维活动爱屏幕内容的抑制,多媒体无形地又成了“题海战术”的现代化工具,不仅没有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易造成学生的疲倦,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1.2 用做课件代替备课,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而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成展示自己计算机水平高低的表演工具,把自己的教学课件做的过于富有艺术性和欣赏性,把课堂摆弄得绚丽夺目,在备课时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整合素材、设计并制作课件上。而在上课时,又忙于指令计算机,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作解说。学生只顾盯着多媒体画面,按一定步骤进行思考学习。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使学生对老师缺少了解,缺少感动的回应,而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又难以捉摸,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造成一定的距离感,不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充分进行,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

1.3 教师在多媒体教育技术设备操作技能上比较欠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中,他们的素质和技能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但是有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教育技术设备操作技能上还很欠缺。有一次笔者在参加本县初、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评比时,一位高三教师讲的课确实精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用的也是恰到好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课堂气氛很好,可是突然,那位教师不小心的碰了一下鼠标,他的课件马上进入了下一个内容。然后那位教师赶紧又切换到前一个问题,手忙忙脚乱的忙了半天最后总算是找到了前面的内容,学生们也一个个的跟着看了好几分钟,当老师再讲解的时候,刚才的学习气氛已荡然无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再也打不到刚才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多媒体与语文课教学法的有机整合,使语文课教学真正和谐健康地发展呢?对此,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教师的素质,正确地认识多媒体,科学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以多媒体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1 坚持“以人为本”,使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总是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教材和学生事先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思考。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多媒体,在课件的制作使用上,不要盲目追赶潮流,以多媒体演示代替语文教学,应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均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标准。而课件是为辅助教学而用,是教学的工具,因而实用性就成为证明判课件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要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法过程,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2.2 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熟练地驾驭多媒体硬软件系统。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课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为语文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使语文课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甚至还可以体现出教师的学术水平、教材内容发掘的深度等独到之处,成为更好地沟通师生交流的一座现代桥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的方法,树立现代教学思想,终身加强专业训练,习得专业技能,提高从教素质,关注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使我们始终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