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徜徉在海平面的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徜徉在海平面的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草坪翠绿,灌木葱茏,风清沙白,水碧海蓝,这就是七月的放鸡岛,清澈而灵动,炎热而旖旎。只要走到海边,临水垂钓,就有扑面而来的清凉……

上午:路亚与潜水

在放鸡岛游艇码头右边,有一“湖”(人工围塘),是岛主用一块块岩石堆砌出来的人工内海。这“湖”,既是潜水训练基地,也是海钓基地。

老周等人已经在海边忙开了。老周与伟哥在人工围海岸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地抛投路亚,而阿七、小叶则在防波堤隔壁(码头)体验浮游矶钓,其中阿七兄比较独特,用手竿钓黑鲷――玩的就是创意。

老周,原名周则佑(国内早期矶钓、路亚推广人),他随意找了一个角落,用白色双节路亚竿挂白色软虫在海里钓白鲳。虽然说,这“湖”里面鱼很多,岛主会安排人定期饲养,但要用路亚打白鲳,还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老周玩路亚那就好比鲁班玩斧头,横竖都玩得转。他抛投很准,几乎是指哪打哪这个百步穿杨的手艺倒是其次,最关键一点要找准点。如何找准点。这个就是学问了,不比射击靶子就在那,只管瞄准就可以。只见老周不停地抛啊收啊的,竟然时不时地就拽几条上来。路亚和矶钓是两种学科,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问。这人工围的内海,但比池塘打路亚难度高多了,一般人,是铩羽而归。只能说,老周有学问,真有学问啊!

后来来了一帮游客――潜水来了。几头“大型哺乳动物”一下水,在那里折腾了一两个小时。白鲳虽然贪吃心黑胆大,但还是被不明大型哺乳动物给吓跑了,上午的路亚活动就告一段落。

关键词:

钓点:防波堤、人工内海

钓法:路亚钓法

钓组:路亚一般钓组(轮、竿、线、别针、软虫、铅头钩)

鱼种:白鲳

下午:防波堤的水面鱼

下午到防波堤“上班”的同志有老周、老庄、小叶、阿七。四个人,四种玩法,真是各怀绝技啊。

老周的钓组有点奇特:矶钓竿、矶钓卷线器、浮波、主线,都是浮游矶钓常见的家伙,但他的子线有些变化,是串钩。在矶钓钓组上嫁接上台钓串钩,还真不好称呼他这个钓法,就叫它“周氏浮游矶”吧。

就这样“开拓式”钓了一个小时,无“鱼”问津。是不是这种嫁接式的钓组压根就是“鸭脖子上安鸡头”呢?从结果来看,好像是。如果是一般人也就放弃了,不折腾了,而老周同志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不折腾他就无法洋洋洒洒写出10万余字的钓鱼文字。

他试着换饵作钓了,这次用的是南极虾与食物饵做钓饵。换饵后,第一竿下去就中鱼了,是一条银晃晃的幽面(又叫三点鲳)。中鱼的那枚鱼钩,挂的是南极虾,难道海鱼不吃食物饵?不对啊,这个不符合鱼的习性。那就是饵的软硬度出现问题,海水有流,每个角度水域的流大小也不一,所以食物饵经过一定高度抛投后,进入海水,在流的作用下很容易脱钩,或者遇到海鱼很容易脱钩。

之后,他的实践证明了他的论断。所有的串钩全部挂上南极虾后,中鱼状况明显得到很大的改善。

再来看看小叶,小叶是从香港过来的,一看就是很职业的海钓人。凭什么呢?凭他那套行头装备:SHI-MANO极翔矶钓竿、SHIMANO BB-X卷线器、SHI-MANO休闲矶钓服。他的钓法也是纯正的香港钓法,包括他手持矶钓竿的姿势都很香港化。旁边是老庄,全名庄永爵,钓艺坊创始人,浮游矶钓资深钓手。他的钓法是纯正的台湾钓法,很有风度。他本人也是一个很有风度很有幽默感的人,加上他搞怪的表情,与西装短裤,看上去是非常的休闲,和这次活动的中心思想配合得贼好。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他了,大家知道老庄是一个很幽默,技法娴熟的资深浮游矶钓钓手,一个没有一本正经地钓鱼,却钓了一大堆不同鱼种的人就可以啦(下午他钓到:黑鲷、黑沙鲷、幽面、巴浪、大眼雀鲷、雀鲷、泥艋、黄鳍鲷、石斑)。这个人有点猛!

最后那位是阿七兄(国内海钓著名钓饵品牌“大物千又”与“KISS”的创始人,台湾幸运七钓饵公司掌门人),他从始至终一直用手竿海钓。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我们吴掌门人是故意要刁难放鸡岛的黑鲷?还是有意用手竿挑战SHIMANO极翔矶钓竿?还是他压根不会浮游矶钓钓法?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小,毕竟在台湾和香港这两块宝地,十个男人九个懂钓鱼八个会海钓。

继续探讨他手竿海钓法吧。这种钓法,可以说是瞎搞,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意,理论上说,他好像不会中鱼,好像又会中鱼(废话,说了等于没有说)。手竿,用的还是芦苇浮标,在海里怎么调目,又钓几日才比较合适呢?碍于很多原因,我没有凑过去问个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在身后一直静静地观察。

吴掌门用的钓饵是他自个儿公司开发的食物饵,诱饵粉就是大家都用的“大物千又”与“KISS”。姿势和钓台钓是一模一样,他也不怕身旁老友们的诘问,很怡然自乐地钓了一下午。开始,他折腾了好久,就是没有中鱼,后来,也没有见过他对钓组做了什么调整或者动过什么手术,反正是看到他中鱼了,幽面、巴浪、雀鲷都有。

真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手竿照样也钓起海里的幽面与雀鲷,不服还不行。

关键词:

钓点:防波堤

钓法:手竿池钓法、浮游矶钓法、浮游矶钓台钓综合法

鱼种:幽面、巴浪、黑鲷、黑沙鲷、大眼雀鲷、雀鲷、泥艋、黄鳍鲷、石斑等。

钓饵:南极虾、食物饵

放鸡岛夏季常见的水面鱼

1、巴浪:科,原名:竹夹鱼,学名:Trachu rusjaponicus,俗名:巴浪、刺鲅、瓜仔鱼、黄占、大目鲭、竹签、吹鱼、大目鲤、阔目池、山舌鱼、刺公等。

体态特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厘米~35厘米、体重100克~3D0克。体被小圆鳞,侧线上被有高而强的棱鳞,所附棱鳞各具一条向后的锐棘,形成一条锋利的隆起脊。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鳃盖骨后缘有一黑斑。背鳍2个;胸鳍特大,呈镰刀状;胸及尾鳍土黄色,背及臀鳍淡黄色。

产季:南海的万山群岛一带为12至翌年4月份;东海的马祖、大陈岛、嵊山等渔场为4月~10月份;黄海的大沙、海洋岛及烟台威海渔场为4月~9月份,尤以9月份为旺季。栖所生态:分布区域突窄之鱼种,群游于近沿岸水域。主要以小型甲壳类及鱼类为食。

2、幽面:中文名:小斑鲳,俗名:幽面仔、卵、红、油面仔、斐氏黄腊、南风穴仔、三点鲳。

体态特征:体呈长椭圆形,侧扁,随着成长而逐渐向后延长。尾柄短细,背腹侧无肉质棱脊亦无凹槽。吻钝,眼小,脂性眼睑不发达。上下颌、锄骨和腭骨均具细小的绒毛状齿,随着成长而渐退化;舌面一般无齿。前方鳍条延长而呈弯月形,无离鳍。尾鳍深叉,末端尖细而长。体背蓝灰,腹部银白;体侧具1个~5个黑色斑点横布在侧线上,但幼鱼没有斑点。各鳍暗色、黑色或淡黄色。

栖所生态:栖息于沿海礁岩底质浅水海域,但常可发现其出现于砂泥质的激浪区。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在广东沿海、海南岛夏季常见,比较容易钓获,放鸡岛周围海域均有分布,个体半斤上下比较常见。

3、雀鲷:中文名:七带豆娘鱼,雀鲷科;俗名:立身仔、厚壳仔、七带雀鲷。

体态特征: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口小,上颔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鳞,后缘则平滑;前鳃盖骨后缘亦平滑。尾鳍叉形,末端略呈尖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体呈灰白色至黄褐色,体侧有6条~7条不甚明显之暗灰色宽横带。胸鳍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鳃盖骨后缘上方无黑点;尾柄上无黑点,尾鳍一致为黑褐色。

主要栖息于水深3公尺内的浅海海浪起伏较平稳之岩礁区、潮池区或舄湖区。主要以底藻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具强烈领域性。它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放鸡岛夏季比较常见,广东万山海域、海南海域也有大量分布。

4、大眼鲷:中文名:甲眼的鲷。栖息环境以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为主。

体态特征:体呈椭圆形,侧扁。前颌骨明显突出,上下颔齿细小。尾鳍截形或楔形,体呈红色。栖息生态:分布于西印度洋、中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大西洋、东大西洋。放鸡岛防波堤一带、鸡头一带有分布,但数量不是很多,少有人钓获。

大眼鲷拥有一张大口,但牙齿却很小。由于口大,可吞食不小的猎物,而细小的牙齿。则能在夜间捕食由海底较深处垂直洄游到浅水域的浮游动物。换言之,大眼鲷的摄食对象从微小的浮游动物、幼鱼。到体型较大的虾、蟹等甲壳类及头足类的乌贼等均包括在内,食物来源十分多样。大眼鲷、天竺鲷及金鳞鱼堪称是礁区夜行性鱼类的三大家族。它们多数具有眼睛大、体色红或褐等夜行性鱼类的典型特征。这些夜间“游侠”的大眼睛,能帮助它们在漆黑的晚上感受海中微弱的光线,方便觅食和辨识天敌。体色呈红色或褐色主要是因夜间光线微弱,纵使五颜六色亦无法显现。

相关链接:放鸡岛路线供钓友们参考:

A线:广州放鸡岛(东向西行):广湛高速公路往茂名方向马踏交流道下交流道马踏收费站左转往马踏到325国道右转过电城收费站直行到红博公路左转顺着路即可到“放鸡岛”。

B线:湛江放鸡岛(西向东行):广湛高速公路茂名往电白交流道下交流道往电白方向接高水公路收费站过乙稀厂转盘钻板岭转盘左转三角墟转盘直行过收费站过陈村直行红博路右转顺着路即可到“放鸡岛”。

c线:阳江放鸡岛(325国道)阳江325国道接茂名直行过收费站直行到红博公路左转即可到“放鸡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