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华盛于实之北京漆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盛于实之北京漆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的漆器,以其自身独具的深沉、稳重、宽和与优美的情韵,令人迷醉之中。它的魅力,历七千年而不衰,被誉为:东方的神秘,引起了环球的瞩目与重视。而北京的雕漆与金漆镶嵌,在皇室光泽的笼罩之下,更为其罩上了一层庄严大气、富丽华贵、深沉宁静的威雅外衣。

说起漆来,想必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了漆。我们的家具需要漆漆,我们的汽车需要喷漆,我们的墙需要刷漆……

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说的漆。因为,它们都是化学合成的。今天,我们所要说的,是产于天然漆树中的植物漆,并由之所制成的器物。

最早使用漆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使用漆,并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

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所发现的一只朱漆木碗,说明我们的祖先在这之前就不仅发现了天然植物漆防水、防腐的特性,自觉地将它用于生活器具的表面,还认识到,利用矿物性的朱砂,可以将棕黑的漆调成朱红色。

天然的植物漆,也被称为大漆,就是从漆树身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释曰:“,木汁也,可以髹物,从木,象形,如水滴而下也。”漆,本作,是一典型的象形文字。上部从木,左右各一撇,就像用刀在树皮上所切的切口,从此处以竹管外导漆液;下部从水,像木汁流出状。

刚从树身上分泌出来的漆液,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起来。天然漆对人体无害,却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功能,如再加入可以融于漆的矿物颜料,即可调成可以涂刷的色漆。刷在器物上的大漆。经过打磨、推光后,会发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柔润光泽。

《韩非子十过》篇就已记述了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新石器时期,所使用的漆料还是来自野生漆树。商周时期,有意识地培植漆树。春秋时期,漆树种植已非常普遍。战国时期,漆园就已成为各国的重要经济来源,著名的庄子就曾做过“漆园吏”。

优美实用的秦汉漆器

漆器出现以后,很快就由其轻便耐用且富于装饰的特点,迅速取代了青铜器而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具的主流。到了汉代,漆器已全面取代了青铜器,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战国、秦汉时期,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手法日趋成熟,制造了大量各类实用与观赏品,品种繁多,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形成了我国漆器制造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漆器,似乌金而非寒,明丽堂皇,红黑辉映,线条奔放,飞扬流动,庄重富贵。

奔腾追逐于云气间的神奇怪兽,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线条,勾勒交错、飘忽不定的云气,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富有音乐感的瑰丽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人神共在、变幻神奇的魔幻世界。

由实用向华丽的发展

汉以后,尤其是唐以后,随着瓷器的普及,生产工序复杂,耗工耗时且价格昂贵的日用漆器逐渐被瓷器所替代,漆器制作开始朝着华美富丽的工艺品方向发展。金银平脱盛行,螺钿镶嵌扩展,雕漆开始出现。

金银平脱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只是在经济繁荣的唐代才得以盛行。

它是用金或银的薄叶,镂切成各种花片,再在上面加刻纹理,贴在漆器表面,上漆若干道,使漆地与之齐平,然后再磨去金银上的漆层,显露出花纹。金银虽然嵌在漆器上,但器表依旧平整。

这种漆器,必须经过推光才能使其发出明亮的光泽。漆器的柔润与金银本身的金属质感,使得这个时期的漆器富贵堂皇、金光灿烂。

北京漆器的兴起

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到了宋元时期,制作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北京的漆器也就在这时,逐渐开始显现。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历史上文人荟萃,工匠云集,漆器文化十分发达。

在宋代,一色滚最为流行,战国、秦汉时期盛极一时的彩绘,至此还原为纯粹漆色的表现,既显现出时代审美趣味的嬗变,也为日后北京雕漆的盛行埋下了重要伏笔。在元代,宫廷开始设油漆局,掌管髹漆之工。北京的雕漆、戗金、螺钿镶嵌、雕填等工艺均得到了长足进展。至明清两代,北京漆器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在北京,明清两朝分别形成了以“果园厂”、“造办处”为主的宫廷漆器制作中心,把漆工艺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并由实用转向了陈设装饰领域。

这时期,北京的雕漆、填滚、彩绘、描金、堆漆、镶嵌、款彩、戗金、犀皮等都空前兴盛起来。“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王世襄先生的这一句话,就概括了明清两代漆工艺的成就。

奢华沉稳北京雕漆

所谓的雕漆,就是在金、银、锡等器胎上层层髹漆,少则二三十层,多则数百层,髹到所需厚度,再在漆面上雕刻花纹。一般以锦为地,纹隐起,精美而富有立体感。一色的雕漆,因漆色的不同而谓之剔红、剔黑、剔黄等。多色的雕漆,则谓之剔彩、剔犀等。

雕漆,其始现于唐,元代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

元代的雕漆,强调满、多、大、厚,追求的是一种韵律、量感、空间和立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明代的雕漆,在众多的漆器种类中,有众星捧月之势,并以官作果园厂的雕漆最有特色。

这时期的雕漆继承了元剔红的艺术风格,漆层髹得较厚,厚达一二百层,刀法明快,磨工圆润,花纹丰满浑厚。

到了清代,雕漆仍是造办处漆作中最有特色的产品,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鼎盛期。

清代的雕漆一别明代做法,力求精细,追求艺术上的细腻真实,漆层越来越厚,浮雕的层次和力度空间渐渐增强,锦纹愈来愈讲究,刻工越来越细。景伸越推越远,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大型的雕漆创制还常与百宝镶嵌等工艺相结合,使其显得更加壮观华贵。

清代的雕漆,不擅藏锋,刀棱明晰,多不磨光,尤其是纯色的剔黄或剔红,因刀法不同增添了对比,色感尤为丰富。

清末以后,雕漆工艺过于纤巧,流于繁琐,逐渐衰落。解放后,北京雕漆厂的杜炳臣等人,又借鉴了牙、玉的雕琢技法,大胆创新,在雕漆多年不变的平刻和浅浮雕技法之上,又增添了镂雕技法。

现在,北京的雕漆,胎体轻薄,轮廓简约大度,漆质深沉凝重,少繁琐浮夸,不矫揉造作,大气中透着典雅,质朴中不失精致,远销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着较高的声誉。

威严气派的金漆镶嵌

除雕漆外,北京漆器的另一枝奇葩就是金漆镶嵌。

如果单就金漆而言,它可以远溯到宋代甚至以前,在那时,璀璨美观的戗金戗银工艺就已出现。而金漆镶嵌则始于元代,兴盛于明清。

北京的金漆镶嵌是以木胎成型,然后在胎上髹漆,再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手法去装饰的华美漆器。

明代开始流行的百宝嵌是北京金漆镶嵌的一个重要门类。它通常是在各色漆地上施以彩漆,然后再嵌上由百宝,如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琥珀、玳瑁、象牙、沉香等,组成的图案五光十色,蔚为壮观。

陈设于故宫太和殿的金漆云龙纹屏风宝座,在木雕的漆器上贴满的金箔,然后再罩上透明漆,这也是北京金漆的一种做法。

北京的金漆镶嵌,珠光宝气、古朴沉稳,所体现的,是明清宫廷艺术的韵味和高超的制作水平,其所服务的对象,自也与奢华的雕漆一样,局限于皇室及其周围的小众,在使用上,虽亦有其实用价值,但明显地,形式重于内容。

中国的漆器,以其自身独具的深沉、稳重、宽和与优美的情韵,令人迷醉之中。它的魅力,历七千年而不衰,被誉为“东方的神秘”,引起了环球的瞩目与重视。而北京的雕漆与金漆镶嵌,在皇室光泽的笼罩之下,更为其罩上了一层庄严大气、富丽华贵、深沉宁静的威雅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