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来,世界金融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融自由化席卷全球。随之金融工程学应运而生,并在金融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金融领域来也越来越开放,金融工具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金融业大发展的背景,对我国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金融工具 发展 应用

1. 研究的背景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浪潮中,金融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金融工程在世界金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世界金融业发生了全面的改观。近1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走过了由依附发展和金融压制到逐渐形成金融体系和加快金融深化的过程,这无疑得益于中国的后发优势。由于发展金融工程可能是中国实现金融赶超甚至经济赶超的重大机遇,这种独特的战略位置要求中国必须将金融工程的发展提到应有的独特地位。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我国经济、金融将面临全球化挑战的关键时刻,探讨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2. 金融工具的分类

金融工程要想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必须使用一套工具。马歇尔和班塞尔将金融工具分为概念性的和实体性的两大类。

(1)概念性工具包括使金融学科成为正式学科的那些思想和概念。概念性工具包括估值理论、证券组合理论、套期保值理论、会计关系、以及各种不同企业的税收待遇等。概念性工具是金融工程的灵魂,在概念性工具的指导下,金融工程师进行不断创新,从而使金融工程思想得到具体的应用。

(2)实体性工具包括那些可被组合起来实现某一特定目的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从一个很宽的层面看,这些金融工具包括固定收益证券、权益证券、期货、期权、互换协议,以及由这些基本工具所形成的许许多多变形。金融手段则包括了如电子证券交易、证券的公开发行和私募、存架登记,以及电子资金转移等新事物。

3. 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分析

金融工程工具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范畴。可以说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金融工程的工具。从直观的现金工具,如商业票据、同行拆借、货币、借贷,到资本市场中的工具,如股票、国债、国库券,再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如大家所熟悉的“四期”:远期、掉期(互换)、期货、期权,甚至连贵金属和固定资产都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为金融工程解决问题服务。而从狭义的角度讲,金融工程工具主要为“四期”,以及在它们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衍生金融工具。

(1)我国多将货币期货称为外汇期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中国外汇管制的放松,一些未经政府批准的外汇期货经纪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在沿海沿江城市从事所谓“外盘”买卖,即帮助国内客户在境外市场进行交易,交易多以非标准的外汇期货—外汇按金交易形式出现。保证金比率由1%一20%不等。由于大多数期货公司不具备境外市场操作资格,或根本就没有连通国际市场,只在内部“对冲”、“对赌”,搞“黑箱操作”,同时也大量存在隐瞒交易、收取高额手续费等蒙骗坑害顾客权益,将资金大量汇出境外等现象。

1993年5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令在当年6月底前封掉一切非法外汇期货交易机构。但为了方便国内企业保值和调剂外汇头寸,1992年7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期货市场。深圳外汇经纪中心后经批准,深圳外汇经纪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家开办代客外汇按金买卖业务的金融机构,保证金比率为5%。1998年起,中国银行开始办理远期外汇交易业务。

(2)股票指数期货

中国股市发展不久,海南证券交易中心便在1993年3月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标的物有6个(交割时间3个乘以股票指数2个),并依照国际惯例建立保证金等各项制度。有关方面认为当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会加大市场的投机性,不利于培养股民的投资意识和股市的健康发展,故于1993年9月底全部平仓停止交易。近几年,国内理论界一直有人呼吁要开办股票指数期货,不少论著甚至设计出了中国股票指数期货的运作机制。

(3)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

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属于股票期权的两个变种。可转换债券是股份公司发行债券或优先股时,规定其具有转换特性,持有者在债券有效期间可以选择按规定获得应有的债券利息(如为可转换优先股,则为优先股息),或者按规定将之转换成发行机构的普通股票。认股权证允许持有者按一定价格(认购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认股权证和一般期权一样,其时间价值是随剩余有效期的缩短而递减的,其内涵价值则随股票市价与权证认购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过去发售的新股认购中签表就属于这种权证。

(4)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是一种利率期货。中国国债期货交易最早于1992年12月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当时针对市场上流通的国库券设计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但由于当时国债期货市场尚不发达,证券金融秩序比较混乱,投资者对这一新兴投资工具难以理解,所以只在20多个会员中内部交易,而实际交易的却只有万国证券等5家会员。伴随国债市场发展和金融环境的改善,上海证交所对国债交易运作机制、合约设计等进行了较大修改,并于1993年10月25日正式向社会范围内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国债期货的功用与交易方法逐渐为广大投资者所认识和利用。成交量开始猛增,由日成交量不足亿元的小市场发展到1995年初日成交超千亿元的庞大市场。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班赛尔.金融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任映国、胡怀邦、周立.投资银行与金融工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