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尔薇.哈蒙 指挥“变奏艺术”的女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尔薇.哈蒙 指挥“变奏艺术”的女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正因为上海世博的巨大磁力,才将那么多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和艺术享受真实地带到了我们身边。这其中,惊现上海美术馆的《变奏的身体》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五大美术馆藏品展就是一个难得的世博大礼包。

指挥这场震撼心灵“变奏”的正是里昂美术馆馆长西尔薇•哈蒙女士,通过这次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也将她对艺术、生活与城市的解读带到了中国。

二十多年来,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地区与上海一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世博会期间,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将携里昂美术馆来到上海,为中国观众献上该地区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这场被命名为《变奏的身体》的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展览通过一系列的肖像画展示20世纪各重要艺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新现实主义,叙事具象派等。

本次展览旨在研习从1870年到当今关于身体的图像,探索艺术中人的视角。包括绘画、摄影、视频、装置等各种形式的70多件艺术精品将被展出。这些展品来自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地区五家最重要的博物馆:里昂美术馆,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维洛班当代艺术学院,格勒诺布尔博物馆以及圣埃蒂安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而作为策展人的西尔薇・哈蒙女士自然有许多在艺术方面的心得与《COMFORT》读者交流。

《COMFORT》对话西尔薇・哈蒙

《COMFORT》:为什么要在上海世博期间带来这样的一个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展呢?

西尔薇・哈蒙:因为“变奏的身体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藏品展”是来自于罗纳省的五个博物馆,作为五大馆协会的馆长,我本身对上海这个城市很偏爱,觉得在世博会期间的上海能够有这样一个展览,对法国罗纳省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传播,也是推广这些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一个好机会。

《COMFORT》:这个展览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西尔薇・哈蒙:这个展览的最大亮点就是以“身体”作为主题,作品涵盖了从1870年到2005年这么长时间段中的作品,汇集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等各个流派,但作品都是以“身体”为主题的,这本身就很有特色。

《COMFORT》:很好奇您当初为什么会定为“身体的变奏”这样一个主题呢?

西尔薇・哈蒙:这完全归根于对身体的认识,欧洲和中国具有很不一样的意义。而且,有很多西方艺术大师都选择身体作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所以,这个主题能够比较好地涵盖贯穿整个西方艺术发展的线索。

《COMFORT》:中国公众对这些西方大师作品的欣赏热情和接受程度如何?

西尔薇・哈蒙:有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反应得非常热烈,他们觉得中国艺术家也可以专门做这样一个主题的展览。同时,我们在美术馆里专设了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帮助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个展览,大家也都很有热情来观看这个展览。

《COMFORT》:有没有一些重量级的作品是这个展览主推的?

西尔薇・哈蒙:其实挺难选择的,如果一定要说最有意思的,我可能会介绍,进入展厅一下就能进入眼帘的那件作品,意大利艺术家皮斯特莱拖・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镜中画》。这件作品通过几块形状各异的镜子相互交叠透视,更接近装置的概念,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象征意义的作品,让每个参观者都通过他的作品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体验,身体与时间体验在其中以隐喻的形式被突出。

当然还有我们作为展览海报的那副马蒂斯的作品,这是马蒂斯在1940年完成的一幅代表作,人体在其中可能只是一个背景,他真正想要表现的还是色彩,这幅作品也能代表整个展览“变奏的身体”这么一个主题。

《COMFORT》:我对其中毕加索在18岁的时候创作的《穿红袜的裸女》印象深刻。

西尔薇・哈蒙:事实上,毕加索的这幅作品很好地承接了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脉络,这无疑是他早年的绘画精品,他通过对的描绘表达身体解放的呼声。还有培根的《斗牛士》,也是一幅充满张力的作品,人物身体是扭曲的,与暴戾的斗牛融为一体,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角斗场面的紧张激烈,观众实际上都是被虚化的,只突出了人与牛之间暴力的冲突与纠缠。

《COMFORT》:这是你第一次来中国吗,对中国的哪个城市印象最为深刻?

西尔薇・哈蒙: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在去年12月来过上海,这一次就来到了北京。我觉得北京是更加有文化底蕴的一个地方,上海可能就更加的现代化,完全是国际大都市的感觉。

《COMFORT》:请问你怎么理解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西尔薇・哈蒙:我觉得世博会能够让大家更好地在城市中生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也预示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城市化是目前全世界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大家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斥着破坏我们生活环境的行为,所以,人们要对城市化这个问题进行严肃地思考,这是很重要的。

《COMFORT》:法国的城市人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西尔薇・哈蒙:每一个城市都不太一样,有自己的城市风格。比如,对于艺术来说,法国人更多地是把自然性元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上面,尤其是像里昂或者一些外省城市,这种自然创作的方式很明显,虽然不像巴黎那么丰富,那么国际大都市。

而作为首都,巴黎可能跟其他大都市都很相似,例如北京。我觉得人民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这个变化速度非常快的社会里生活,里昂人会非常讲究生活质量的,但是在巴黎,大家每天挤地铁上班,就会稍微冷漠一些。

《COMFORT》:你对中国的美术馆有什么看法呢?

西尔薇・哈蒙:事实上,我还没有去过很多中国的美术馆,但是我对上海美术馆的印象非常深刻。首先,他们的馆藏非常丰富;其次,他们的讲解详实生动,我个人觉得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错。在北京,我对首都博物馆的印象也很好,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彩。

《COMFORT》:除了工作以外,你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西尔薇・哈蒙:其实我平常最多做的事情还是看很多的展览,因为我不仅是策展人,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也非常有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的放松方式与工作是重合的。

同时,我平常还会弹些钢琴,我也非常喜欢旅行,旅行能够让我看到更多的好展览。我对美国的当代艺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经常去美国,把欧洲和美国的当代艺术进行比较和结合,思索一种内在的联系。就是这些,似乎还是回到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