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瑶族传统舞蹈的现状及传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瑶族传统舞蹈的现状及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瑶族传统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历史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对广西贺州瑶族地区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对瑶族传统舞蹈的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传统舞蹈 瑶族 传承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2-02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据史料记载,其发源地是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及淮河中上游一带,而后经过长期的南迁,如今大量居住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形成了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瑶族人民从远古一直不断地迁徙,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这个民族蕴含着人类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瑶族传统舞蹈属于民间舞,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它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可以沟通感情,使舞者和观众心灵共振;可以积淀古代文化,传承民族审美心理,通过舞蹈者的表演汇入时代精神,孕育新的创造,而使之富有生命力。”可见,瑶族传统舞蹈也是瑶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瑶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瑶族传统舞蹈也到了濒危状态。如何继续传承瑶族传统舞蹈,将是所有文艺工作者最紧迫、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 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意义

1.瑶族传统舞蹈在广西贺州的分布情况

瑶族的支系非常多,而且分布广,各个支系各个地区的舞蹈都各不相同。在广西贺州,只要是信奉盘王的瑶族支系都有“盘王舞”,主要流传在贺州市部分地区及贺州管辖的富川瑶族自治县。舞蹈一般是在瑶族人民“还盘王愿”仪式中出现,其功能主要为娱乐神灵、保佑家畜平安、五谷丰登等。“盘王舞”包括:做屋长鼓舞、铜铃舞、上元棍舞、打铁舞、约标舞等舞蹈。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大井村、虎马岭村为平地瑶支系,主要流传着芦笙长鼓舞,舞蹈共有七套动作,分别是“头拜上四拜”“竹鸡扒泥”“美女双双”“坐边七”“座堂七”“堂堂上”“五脚尖”;而在钟山县两安瑶族乡的瑶族主要有“春堂舞”“猪头舞”“仙女出堂”“跳头堂”“羊角长鼓舞”等;还有“单人还愿长鼓舞”“赶羊做鼓长鼓舞”等舞蹈主要分布在贺州市各瑶族地区。

2.生产劳作、节庆、祭祀中的瑶族传统舞蹈

人类在远古时期,劳作知识的传播、相聚愉悦的节庆、求拜神灵的祭祀等活动都要有舞蹈。瑶族先民由于长期不断的迁徙,世世代代过着游耕的生活,舞蹈大都是直接反映生产劳作的生活题材,从流传至今的舞蹈中还能看到瑶族先民辛勤的劳作场景,此类舞蹈蕴含着几千年以来瑶族的文化内涵,极具民族性和历史性,可称得上是瑶族历史的“活化石”。瑶族的节庆活动特别多,大大小小的节庆数不胜数,除前面提到的盘王节以外,还有春节、祝著节、社王节、六月六、耍望节等,这些节庆在瑶族中属于大节。除了大节以外,瑶族还有非常多的小节,瑶民几乎是月月过小节,这应该与他们的“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有很大关系。由于瑶民居住得较为分散,节庆成为他们沟通、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瑶族人利用举行节庆的日子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在娱乐中交流生产生活的经验,增进彼此间的感情。舞蹈也是瑶族节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瑶族的比较特别,他们信奉多神和崇拜祖先。瑶族先民长期生活在大山中,认为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雷电是由神灵控制的,他们对此产生了崇拜心理,认为万物皆有神灵,认为生产生活中所有事物都是由“神”“鬼”主宰。进入深山打猎前要先拜祭山神,劳作耕地时要祭拜五谷神,遇到病痛时要请求祖先庇佑消除疼痛。这些祭祀活动都会有舞蹈贯穿当中,并且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生产劳作、节庆、祭祀活动中的瑶族舞蹈与瑶族先民一起迁徙,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发展,这些舞蹈传递着瑶族人民的思想信仰与文明,这些舞蹈为我们深入了解瑶族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对在不同领域中研究瑶族文化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二 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现状及教育传承情况

1.瑶族传统舞蹈的保护现状

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贺州市人民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贺州瑶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成功申报并公示了12项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瑶族盘王节”“瑶族芦笙长鼓舞”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跳瑶族传统舞蹈,精通瑶族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也陆续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虽然这些措施为保护瑶族传统舞蹈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瑶族生活环境的变化,瑶族传统舞蹈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外来文化的冲击,瑶族人民的民族思想、风俗习惯逐渐淡化,传统的节庆、祭祀活动越来越少;年轻人对传统技艺不感兴趣,学习者不多,老艺人的相继去世,导致会跳瑶族传统舞蹈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

2.瑶族传统舞蹈的教育传承情况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广西贺州瑶族传统舞蹈的教育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1)家族的教育传承,如:贺州市贺街镇

联东村瑶民李××,瑶族师公(法名:法贵),62岁,会跳瑶族传统舞蹈。李××的爷爷是一名师公,其主要在爷爷的引导下开始学习瑶族的传统技艺,其后还主动跟随其他师傅学习。爷爷去世后,家族中只有他一人是师公,为将这门传统才艺传承下去,现已经开始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并准备以后还要传给孙子。(2)通过学校进行传承,如:贺州学院艺术学院舞蹈学专业开设了一门“广西民间舞代表性舞蹈”,这门课程为舞蹈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以广西贺州当地的瑶族舞蹈为主,并邀请贺州当地瑶族舞蹈方面的专家来授课。贺州市还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初中建立“瑶族长鼓舞”传承保护基地,在当地文化馆的配合下,学校邀请长鼓舞艺人进校担任舞蹈老师,教学生学习长鼓舞,学校晨练的内容就是练习瑶族长鼓舞,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晨练方式,同时也很好地巩固了长鼓舞的学习内容。贺州市第一实验小学还邀请了贺州瑶族舞蹈专家,采集瑶族传统舞蹈中的动作元素,创作了一套“盘王操”,作为学生的课间操。

但是,由于瑶山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瑶族青年逐渐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失去了兴趣。家庭教育的传承方式变得乏力,没办法让瑶族传统舞蹈得到正常的发展和传播。虽然一些学校也致力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是迫于升学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等情况,其传承效果并不理想。

三 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对策

1.从青少年人群中培养

青少年是国家的接班人,是一支新生力量,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学的欲望,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国家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要给现在的青少年制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将传承瑶族传统舞蹈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身上。具体方式如下:(1)从感知开始,带青少年下乡体验生活,参与瑶族节庆、祭祀活动,感受瑶族的民族风情,欣赏瑶族老艺人表演舞蹈。(2)在活动课中安排他们学习瑶族传统舞蹈,学习过程要从简单易学的动作学起,先培养孩子们的舞蹈感觉,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后再加深学习。

2.加大学校教育的传承力度

虽然贺州市已开始在学校中传承瑶族传统舞蹈,但辐射的面还不够广,力度还远远不足。“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一定的文化精神的载体,对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课程是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被列入课程的文化就有可能被传承、发展,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化。”因此需要聚集贺州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的力量,一起编制瑶族传统舞蹈的校本教材,力争把瑶族传统舞蹈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大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3.利用网络平台传承

网络是现代人学习、掌握信息、搜集资料的重要途径,瑶族传统舞蹈的传承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我们可以先把瑶族艺人们表演的舞蹈摄录好,通过后期制作成纪录片和教学视频等,再将制作好的视频文件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传播方式不但节省资源,其辐射面也广,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学习瑶族独特的舞蹈表演,以提升瑶族传统舞蹈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