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术室里的谜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术室里的谜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医疗纠纷激增,其中人们对手术疑虑、误解是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医生的介绍,揭开手术的神秘面纱,让广大群众能够身临其境般地观览手术场景,消除困惑,达到医患沟通,从而减少无谓的医疗纠纷。

医院最大的外科是普通外科(普外),在普外进行最多的手术是“剖腹探查”。“剖腹探查”成了外科大夫的“口头禅”。不明确的病症要探查,明明清楚的病,也要加上个“剖腹探查”,老百姓就有些接受不了。“剖腹探查不就是拉开肚子看看吗?弄不清楚情况就开刀,那还要大夫干什么?”这不,又有人找院长来告状了。

“院长,我们家的老刘被你们误诊了,术前说是溃疡穿孔,术后成了胃癌,这不纯粹是误诊?而且,明明在手术室呆了近8个小时,记录却说手术只有5小时,手术当中跑出去做病理检查,怎么不耽误时间?错了就承认错误嘛,还隐瞒?!”

院长清楚知道,解决这类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诊治,特别是手术的全过程,才能打消疑虑,解决纠纷。于是院长带领医务处人员和家属一起参加了外科及麻醉、手术室人员的病例讨论汇报会。

首先,主治医生详细介绍了诊断治疗经过,尤其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家属不在身边时的医护处理、麻醉手术操作细节。

术前诊断:大大的“?”

按说,老刘的病似乎很明确。他有十几年的胃病史,总是在秋冬季节发作,发作时以空腹痛为主。大家都知道他口袋里总是揣着苏打饼干,过去医生都说他是溃疡病,几年前还有个钡餐透视,诊断胃溃疡。那天凌晨,他突然发生了剧烈的心口痛,很快蔓延全腹,不敢活动,不敢大口喘气,送来急诊时,他的肚子像木板一样硬(板状腹)、不让触摸按压(压痛)、触摸的手冷不丁一抬,他痛得几乎跳起来(反跳痛)。透视见到,腹腔里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抽出含有胃肠内容物的混浊液体,试纸试验为酸性。很显然都是胃穿孔的特征。

情况紧急需要马上手术。主治医师找来家属交代病情,说明诊断和治疗方案。手术通知单上写着:急性腹膜炎,溃疡病穿孔?剖腹探查,穿孔修补术或胃大部切除术。那个大大的“?”和“剖腹探查”是主任在审查时填上的。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经过:不只是检查

麻醉师给老刘全身麻醉,医护人员刷手、消毒、铺上无菌单后,走上了手术台。主治医师主刀,确认麻醉充分起效后,取右上腹旁正中切口(探查口),切开皮肤、皮下,电凝止血;随后逐层切开,进入腹腔。当即有褐色混浊液体吹着气泡喷出。手术吸引器迅速吸出近400毫升带有胃肠内容物的液体。主治医师看到了胃上正在漏液的孔洞,肯定地说,胃溃疡穿孔的诊断没问题,穿孔时间不超过10小时,可以做胃切除。说着就准备切除胃。“慢!我们的手术是‘剖腹探查’!”老主任提醒主刀医生此次手术的目的。

主刀医生立即封闭了漏孔,冲洗了腹腔,开始系统探查。术者用双手仔细地触摸了全胃,并对胃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了认真触摸,包括肝、胆、脾、胰腺。看得出他的眼光中逐渐增添了疑虑。

随后,他向老主任报告说,看来只诊断“胃溃疡”不够,还应加上“癌变”。原来他触摸胃溃疡时发现其周围的肿块较大而硬,超出了良性溃疡的范围,且胃上发现肿大淋巴结。其实,这就是主任添加“?”和“剖腹探查”的原因。

接下来主刀医生分别切取溃疡病变组织和多处淋巴结送“快速病理活检”,而后继续探查周围组织,确定未再发现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肿块。老主任在重复探查的同时,向在场的参观实习医生讲述腹腔系统探查的操作和注意。这时快速病理报告显示,胃溃疡癌变穿孔,所送淋巴结中,仅溃疡附近淋巴结发现癌细胞转移。

至此,老主任修正诊断为:胃溃疡癌变,合并穿孔,急性腹膜炎,局部淋巴结转移。鉴于患者刚刚50岁,一般情况尚好,穿孔时间不长,腹腔污染不严重,癌症转移范围有限,患者仍有根治切除的可能。所以最后进行的手术是: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手术时间总共用了5 个小时零10分。

术后讨论:困惑的“误诊”

患者家属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患者在手术室明明呆了近8个小时,你们却说手术5个多小时,这不是撒谎吗?

主刀医生回复说,医生说的手术时间是从切开皮肤算起到缝完最后一针为止的时间,并不包括开刀前的准备、麻醉、消毒和术后麻醉清醒时间都不算在内。麻醉单上标记得十分清楚,只是计时方法的不同,不存在撒谎欺骗。

第二个疑问是“手术当中送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不耽误时间吗?”家属指的就是“快速病理活检”,手术过程中,家属看到手术室护士去送标本。

送检护士告诉家属,其实快速活检不超过30分钟,这时医生依然在进行着修补穿孔,冲洗腹腔和系统探查操作,并未浪费时间。

第三个疑问是,术前说是溃疡穿孔,术后成了胃癌,这不是误诊吗?为什么不能在手术之前明确诊断?

“不错,对一个胃溃疡患者来说,做一次胃镜,取活组织检查,可以明确有没有发生癌变。但对老刘来说是做不到了,因为他入院是带着腹腔内脏穿孔来的。他面临的是腹膜炎加重恶化、随时有中毒性休克、死亡的危险,当务之急是消除脏器泄漏,清除腹腔污染,已经没有时间做胃镜了,如果这时外科医生还要去做一些寻找穿孔部位、病变性质的检查,拖延了手术时间,导致病情恶化,那倒是不能允许的。家属也不会答应。” 老主任解释说,“正因为穿孔病变的性质、部位以及腹腔污染的情况术前不能确定,我们才确定做‘剖腹探查术’”。

以前我们最不理解的就是“剖腹探查”,认为那是大夫为自己的无能或错误打马虎眼的用词,现在通过我们家老刘的经历,我们明白了,探查这里面还真有学问。家人表示道。

“不错,‘剖腹探查’实际上是我们外科的一套常规,是我们给这类手术加上了一个特殊的标签。要求所有的人都要按着特殊的规定去做、去执行。手术室看到这个标签,就不能只按一种手术的需要准备器械,需要为应付多种手术做好准备。‘剖腹探查器械包’有更多的器械;麻醉师看到这个标签,就要改变局限性的麻醉方式(局麻、硬膜外),而采取范围广泛的麻醉,以适应多种手术的要求;手术医生看到这个标签,就要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启动广泛的思索;并按探查的常规执行:切口要用‘探查口’,以方便上下延伸、全面探查;进入腹腔不能只见局部病变,忽略全面;不可‘一叶障目,不见其他’;而要进行自上至下地全面的检查(难怪在台上主任一提‘剖腹探查’,术者就心领神会地开始了‘系统探查’)。实际上剖腹探查对手术医生都有要求,至少要由高年资的医生主刀或有上级医师做台上、台下指导。”老主任郑重地说“贴上探查标签就意味着更加严肃认真,决不可马虎大意!”

“乌云”全散了!医患紧密握手,从心底迸发出“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