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良教育”+“练胆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良教育”+“练胆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德国,孩子生下来后,父母最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教育孩子学会自立,二是教育孩子从小有爱心,进行“善良教育”。

这种“善良教育”从爱护小动物开始。在德国,很多家庭养了小猫、小兔、小狗、金鱼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不仅是家庭宠物,也是父母们有意为孩子养的“实物教材”——家长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饲养、护理小动物,使他们在动手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小生命。这种“实物教学”往往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为了配合家庭内的“善良教育”,幼儿园里饲养了各种小动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分发”给孩子们,由他们自行喂养。在喂养过程中,老师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写出“饲养记录”,并说出所喂养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小学设有“善良教育”课,小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认养”学校里的各种小动物,然后根据自己的喂养经历写作文,老师会把优秀作文送去发表,以激励学生们爱护小动物。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很多小学都要举办以“善待生命”为主题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优胜者将获得校长和当地官员颁发的奖章和证书。

这些体现了德国人的教育共识:小时候有爱心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有用的人。

在德国,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怜弱教育”的结果。同情和帮助弱者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德国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养老院、贫民区等地,鼓励孩子们为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为生活贫困的人购买礼物、食物等,以此引导孩子们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者。大街小巷内有很多志愿者,引导、教育孩子们帮助弱势群体。

在美国考察期间,我发现美国的孩子胆子都非常大,遇事不慌张,做事有章法,不论碰到何等难事,他们都显示出像大人一样的沉稳和镇定。这是和美国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练胆教育”分不开的。

据定居美国的婶子介绍,很多国人认为美国的教育是“开放式教育”,甚至简单地解释为“无为而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多半体现在表面上,比如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过去扶起来,哄他不哭;而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则是体现在内心里,他们看到孩子摔倒了,绝不会去扶,而是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美国家长认为,孩子胆小,将来会一事无成。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练胆教育”。他们又认为:孩子生下来,胆子都是小的,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练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在美国,家长对孩子的“练胆教育”分家里、家外两方面。在家中,孩子一岁即与父母分床,独居一室。家长给孩子买些小熊等玩具,让孩子抱着玩具入睡,同时,在孩子的床头亮一盏小灯,给独居的孩子以信心。孩子能上桌吃饭时,家长便让孩子自己拿着刀叉进食,即便把食物弄得一塌糊涂,家长也绝不过去帮忙。家外的“练胆教育”主要是社交和旅游。美国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学会社交,让孩子跟小朋友玩,使孩子在与陌生伙伴的玩耍中,锻炼胆子。外出郊游时,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当“先锋官”,让他们在前面为家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到危险地段,家长让孩子自己判断危险程度,然后让他们想出化险为夷的办法。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涉险、冒险精神不无益处。

美国家长的“练胆教育”,还有一点是国内家长想不到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技能培训。美国家长认为“艺高人胆大”,孩子从小如果学会了生存技能,长大了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家长们从小就教孩子学习各种生活技能,比如做饭、修理电器、驾驶等。美国的一些孩子五六岁时就可以参加“野外夏令营”,独自在野外生存一周;七八岁时,就已是家里的“电器工程师”和“厨师”了。美国孩子六岁时就可以自己做饭,而且还邀请小伙伴来家中举办“周末PARTY”,孩子们亲自下厨。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

“练胆”并不是让孩子从小就“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而是让孩子从小就远离那种懦弱的性格,扩展生活思维。所以,美国家长也常常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美国家长并不避讳谈社会犯罪,孩子们都知道社会上存在一些暴力、抢劫等犯罪现象,也了解一些社会骗局。因此,他们从小就懂得在“放手一搏”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这些做法对中国的家长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