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问题意识的形成源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适时评价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问题意识 情境 提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过程都离不开“问题”这一内在因素。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有无问题意识、有没有提问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

以往,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把问题“讲”明白,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或施以“变式”训练,在不断强化中使学生“学会”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会被动接受,没有思维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被弱化,可持续优化的自身学习能力就会降低。所以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相信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问题意识,诱发探索欲望,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使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问题意识。

一、创设民主气氛,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不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需要。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到问题无时无处不存在,如此便可诱发其问题意识,进而产生思考、探索的心理冲动,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时间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如在学习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呈现这样的一条信息:纸箱厂最近要求设计一种新的硬纸板纸箱。要求正好装下24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盒。问学生:“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学生各抒己见:我想设计的纸箱轻便些;我想设计的纸箱用的材料要节省些;我想……围绕设计时用的材料节省,学生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问题迎刃而解。“设计硬纸板纸箱怎样用料节省”这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被激起,整个探索过程就其意义而言,远远超出数学知识本身。

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激奋状态,心中有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求知欲也强,参与性也积极。我们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设置问题情境:

(1)观察提问。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后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学活动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

(2)猜测提问。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比如在证明了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后,我们又让学生猜测:你估计在什么运算中也有交换律?

(3)联想提问。由于某一事物而想起与它有关的其他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也可能是因果关系的。比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推倒出面积公式,圆是否也可以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推倒出面积公式呢?

三、教给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是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教学《加减、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试一试”时,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展示学生的不同做法,然后提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两位同学吗?”当学生不知道如何问、没有问题可问的时候,我学习吴正宪老师,坐到了学生的座位上,向前面的学生提问,再问其他学生:“这是你想问的问题吗?”“你肯定有很多问题要问,能不能试着问一个?”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

(1)在新旧知识的联接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有价值的探索材料中,肯定隐藏着学习新知所必须的旧知识。因此,一般情况下,应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想一想:自己用了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等,最后说说。使学生在做、想、说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已经做到,哪些方面还不够好,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

(2)在探索规律时,引导学生质疑

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质疑,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深化、丰富和系统性。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时》,当学生在折、画、涂中通过观察、实践、猜想、验证、归纳明白了1/5、2/5、3/5、4/5、5/5时,我们鼓励学生提问。学生经过思考,反问:“老师,有没有5/5、6/5……甚至有学生问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店里常常有80%,这个是不是分数?”学生在思考中又提高了质疑的能力。

(3)在巩固深化时,鼓励学生再质疑

每节课上安排一些时间,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次再认识。如:复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相互关系后,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关系?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积极反问后发现:原来计算它们的面积都可以转化为“上底加下底之和乘以高除以2”。

在教学中,敏锐地制造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让他们会问,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四、适时评价引导,使学生善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有的学生比较善于提问,有的却会提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提供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建立学生提问记录册,在学生小组中进行评价,组长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每个学生记录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与学期总结评价挂钩。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另外,设置悬念、联系实际、运用数学史料等,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励、诱导,使学生由无疑可问到敢于质疑,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成性“活水”资源,适时点拨、指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