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习漫议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习漫议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一句永远不老的老话:“人不能终身工作,却要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新理念。“知识”是一种神圣的“怪物”,怪就怪在它与其它资源不一样,任凭权力再大、财富再多、武力再强、手段再狠,也掠夺和俘虏不到“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只能是学习。

一、学习与时间

学习需要时间,时问是学习的伴侣。在学习上肯多花时间、愿多花精力、能多花功夫的人,学习的内容就多,学习的层次就高,学习的感悟就深,学习的成效就大。

时间是人人都具有的财富,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它的价值。有的人把它当作生命的一切,有的人把它当作吃饭与睡觉的刻度。时间和空间一样,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每小时同样是60分或3600秒。“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这是别林斯基对时间的定义。但在时间价值这杆天秤上,却有着不同的重量。

时间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真可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鲁迅先生认为“时间就是性命”。富兰克林提出“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学习需要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挖掘时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他认为你只要挤,时间总是会有的。雷锋把时间比作往木板上钉钉子,他认定只要善于挤和钻,就定会得到时间。“志士嗟日短,庸人愁夜长。”革命先驱认为“时间最可贵的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如果学习、办事不抓紧,把一切都寄托在明天之上,结果无数个“今天”被放过,被流失,日复一日“明天”会越来越少,时间的长河会越来越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世成蹉跎……”这首广为传诵的《明日歌》,应该成为志向学习之人从今天奋起的警策之鞭。

二、学习与积累

学习之道,在于对知识的积累。从求知、治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究,积累是遨游学海、学有所成的一个基本法则。“不聚细流,无以成江河”、“积学以储宝”,古人对积学的意义和作用早就点拨明亮。

积累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断注意和加强知识积累,从中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如果滋生了“积学”的兴趣,就会在工作、学习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是此理。只有在“留心”的同时注意积累,才能变成扎实、巩固、可靠的学问。倘若没有“留心”的兴趣和积累的艰辛,也就无学识、学问可言。

积累就在于日积月累,越积越多,聚沙成塔,积水成河。这些积累起来的知识仓库,是走向成功的“后勤基地”。其意义就在于可以随时为我们提供进攻目标的“武器弹药”,其价值也正在于是学习提高的重要辅助手段。

积累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用心的劳动,是一项需要意志、毅力、恒劲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不能小看积累、懒于积累。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积累的习惯,探索积累的方法,寻觅积累的窍门,才能把积累的金钥匙握于手中。

积累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积累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积累要成系统,支离破碎的积累难成气候;积累要多方面,视野不开阔的积累难以扩大知识广度:积累要重“原材料”,不是“第一手”的资料积累容易以讹传讹:积累要常“清仓”,不剔除过时的资料不利于学习与运用。

“愚者积累财富,智者积累知识”这句阿拉伯谚语可以帮助我们领悟出许多道理。

三、学习与记忆

任何人要想获得知识,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人类智力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认定“人的一切智慧财富都是与记忆相联系着的,一切智慧生活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每个正常人都具有记忆的条件和能力,每个正常人天天都在和记忆打交道,每个正常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记忆:人脑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人脑的网络系统的复杂程序远远超过北美洲全部通讯网络。一生孜孜不倦学习的人,其大脑存储的知识相当于美国同家图书馆的50倍。

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接受间接知识或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都离不开记忆。同时,记忆离不开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一个人所具有的记忆力如何,关键还是靠实践中磨练提高。不同年龄的人宜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不同的记忆内容可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应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记忆也有靠不住的时候:精神紧张时的记忆靠不住,身心受到意外打击时的记忆靠不住,举杯大醉之时的记忆靠不住,心不在焉时的记忆靠不住,身体遇到强烈震荡时的记忆靠不住……

把什么东西都记住未必一定就好。人们务必记住应该记住的东西,必须忘却或遗弃不应该记住的东西:应该记住的东西记住了终身受益,不应该记住的东西记住了困扰一生。

四、学习与思考

学习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思考是学习的深入和升华。

学习不思考,等于不学习。思考的过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学源于思”,思考出真知。在读书学习中,每个人应该留下自己思考的印迹。

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是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如果分开的话,就会两败俱伤,不是学之迷惑不解,就是思之岌岌可危,最终必会徒劳无益。思考在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在读书学习中通过思考,把书本里的丰富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爱因斯坦经过“十年的沉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他体会“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感悟:“只知读书而不知加以思考,绝对不会有心得:即使对自己所读稍有印象,也只是浅薄的概念,无法在心中生根。”

倡导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可使人们由单纯模仿型向创造型转化,帮助人们更全面、更深刻、更精确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思考得越多,发现问题就越容易;思考的层次越高,才智也就越高:人越勤于思考,就会变得越聪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正确思考。用最合理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思考不等于自我封闭,独立思考并不排斥虚心向他人学习。互相学习交流的益处诚如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言:“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两人将各自拥有两种思想。”

明确思考的目的和方向。有目的的思考容易发现问题,并能随时注意与思考有关的东西。思考要掌握正确的概念并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这样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同时,要把思考引导到掌握知识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方面去,以便掌握知识

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达到思考的目的。

多思不会伤脑子。位于颅腔内的脑。是由上百亿个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细胞所担负的任务是传递、贮存、加工和收发信息,神经胶质细胞主要起支持、供养和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神经细胞在脑内组成神经环路,无数个神经环路又组成完成脑功能的神经网络体系。一个人即使终生思考,勤动脑子,也不会把脑子用坏。“刀越磨越快,脑子越用越灵”就是此理。脑子越用越灵,并不是说可以毫无限度、违背客观规律去使用脑子。人的大脑也像一部机器那样,总不能永不休止地运转,也需要适当调歇,适度保养,做到有张有弛。

五、学习与创新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硕果。学习不仅仅为了创新,但创新却始终离不开学习。学习,可以激发人的创新热情,培育人的创新思维,并为创新实践提供精神支撑。

创新的核心是“新”,即开启不同寻常的思考,琢磨独出心裁的点子。采取别开生面的方法,获得新奇独特的结果。创新的本质是“创”,既不坐等其成,也不坐享其成,而是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地实践。把思维的触角不断伸向未知、未来,把实践的维度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开辟新的天地,探索新的知识,创造新的文明。创新的基础是“智”,即创新必须要有知识,知识是点燃创新的火种,知识的火种来源于学习。

创新需要学习,学习点燃火把。学习,可以调动人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激发创新热情。创新思维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特定的知识结构,非凡的智力技巧和思维能力,博览群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知识面的问题。智力技巧和思维能力还在于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才能提高。

创新需要想象,学习插上翅膀。想象力是人们以头脑中的表象或经验材料为基础,在大脑中经过新的变换、新的组合、新的加工,在头脑中制造出未曾感知的、甚至不曾存在的事物形象的能力,想象一般具有创造性、超前性、易变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反映为联想、幻想、梦想和猜想,这是创新思维的萌芽。而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丰富事例和感性材料,为人的想象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创新需要思考,学习深化思考:思考力是人们在已感知的概念、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能力,思考力是人们主观能力的反映,一般可分为习惯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而创新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就在于对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的不断锻炼,注重学习能促进思考,坚持学习能深化思考。

创新需要实践,学习提升实践。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最终要转化为创新实践。而创新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曲折的实践过程,其中还可能遭遇各种困难多次挫折甚至是失败。创新在本质上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因此它是勇敢者的事业。在复杂多变的创新实践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现象,只有不断学习、反复学习、深入学习,才能认清事物本质,决定前进方向,实现创新突破。

(作者单位:溧阳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