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乐镇:“新型农民”启动现代农业新格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乐镇:“新型农民”启动现代农业新格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乐镇地处河南省洛阳市新区与老区的交会处,早在隋唐时期,这里方圆数十公里曾是文化与经济的聚集区。而今,昔日风流已成为历史记忆。因大遗址保护工程,城市框架的延伸并未给这个小镇带来太多现代化的改变,农业依然是这里的重要产业。

如今,这里的村民既是农民更是商人,他们悟透了――转变思路,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安乐镇郑村农民张克斌,是农村由传统耕作向规模种植转变群体中的一员,是从“食”来运转的“吃饭农业”到预谋商机的“订单农业”的见证人。

逼出来的农民“经纪人”

郑村,安乐镇一个普通的村庄,一个典型的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区。改革的浪潮早已席卷村庄各个角落,然而,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被钢筋水泥的丛林包围,依然过着“闻鸡啼狗吠,看炊烟缭绕,赏夕阳西下,数落英缤纷”的日子。春看草莓遍地花,夏看葡萄满枝头,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春去秋来,这里智慧的人们并没有坐等繁华都市霓虹增彩,没有静观中原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未放弃勤劳创造财富的经验,而是摸索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走近这片沃土,凝望田间,一派丰收景象:葡萄架下,马奶提子、美国红提、巨峰、青提一串串;丝瓜、苦瓜和刚引进的良种秋葵,目不暇接。

“我也是被逼出来的!那些年,眼看丰收的葡萄销不出去,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提起2007年以前的日子,38岁的张克斌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故事。

回想当年,这个汉子心里无比辛酸:葡萄收成不好的时候着急,收成好了还急,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为销路发愁。当时洛阳火车站有个"801"批发市场,每天天未亮,村里的农户就陆续赶往那里,筹谋一天的生意,农户多的时候有100多家,拉着各式各样的车子。葡萄成熟季节,市场里每天有700多箱葡萄等待买主,每家每户都留几个人卖葡萄,就这样还时常被一些小贩钻空子。

新鲜的葡萄只能六七毛一斤贱卖,一年下来还不够工夫钱!相反,零售市场价格却很高。在洛阳,每年葡萄成熟季节,供大于求,聪明的零售商根本不会大量进货。他们看透了农户的心思,知道这些朴实厚道的乡下人等着他们呢!

那两年,因为销路不畅,农民把卖不完又不新鲜的葡萄干脆倒掉,路边、河沟里经常能看到腐烂的葡萄。张克斌也有两亩葡萄园,眼看丰收的葡萄血本无归,他心急如焚,与朋友商量后,决定去外地试试运气。

张克斌就是这么一试,成就了今天的经典,成了全村农户的贴心人。按他的话说,自己是被逼出来的农民“经纪人”!

转变方式。成就“农商”梦

农民“经纪人”张克斌胆大心细,和同村的朋友一道带着葡萄,远走湖南,到长沙市寻找出路。

为降低费用,张克斌选择列车货运,可葡萄是最怕磕碰、十分娇贵的水果,单靠铁路上的运输工人在列车停靠几分钟的时间内装完,磕碰是免不了的。咋办?张克斌召集十几名帮工,在洛阳火车站站台上等待。

细心的他,一遍又一遍地叮嘱,车一旦停稳,必须在几分钟内迅速把几千斤葡萄装上列车,轻搬轻放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样的活儿,到长沙火车站后,还要请人继续按时间完成。装车时间也很有讲究,要赶上夜里那趟车,才能在第二天早晨赶到目的地。

初战告捷的心情,那个高兴啊,就像凯旋的战士!然而,喜悦并没有让张克斌忘乎所以。这次的成功经验让他明白,外面的市场很大,仅靠外销的几千斤葡萄远远无法满足。在长沙市场,葡萄被商贩争抢的场面历历在目。

从2007年开始,张克斌用心琢磨:“送出去”虽然成功了,但困扰也随之而来。虽然很轻松搞定自己的二亩葡萄,但望着农户们惊羡的眼神,自己赫然就是一“奸商”!当时,只有他心里明白,成功是因为转变了思路。而要想让更多的农民卖葡萄不发愁,必须转换模式:由“送出去”到“引进来”!

从郑州到偃师,再到更远的南京,张克斌的身影来去匆匆。在偃师农村,在葡萄生产地,他与前来采购葡萄的外地客商套近乎,了解他们的需求,经常以学习的态度请人吃饭,并且从未忘记把村里的葡萄带上几箱让客商品尝。张克斌不但向客商推介郑村的葡萄种植规模和品位,介绍起郑村的风土人情来,更是妙语连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克斌的努力下,郑村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外地客商。请来的“财神”也使他成为村里第一位“商人”。然而,“引进来”的新模式,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全村多数农户没有市场经营理念,有一次,因销出去的葡萄质量参差不齐,腐烂、炸裂等现象招来客商不少抱怨,致使优良的葡萄价位低迷,销路一度受阻。

为了锻造本村葡萄良好的口碑,张克斌下决心对出村产品实行严格把关。他众望所归地获得村民一致推荐,成为当地所有商品葡萄质量的“把关人”。如今,葡萄种植户就地“梳果”,葡萄架下做“车间”,精挑细选,像梳理少女青丝一般,生怕有半点疏漏。

烈日当头,郑村农户王忠孝还在打理自家的葡萄园。“俺村的葡萄几乎都是他(张克斌)帮着联系的销路。大家会提前给他打招呼,有多少都不成问题,讨价还价的事也不用操心,‘梳果’装箱之后就等着拿钱了!”看得出,说这话的时候,王忠孝笑容满面。或许,他是为郑村有位自己的农民“商人”而自豪吧!

预谋商机,读懂“农经”新内容

郑村有40%的农民种植葡萄,有万亩葡萄基地之称。葡萄初种挂果期一般需要两年,为保证果树茁壮成长、结果,大多数农户会在第三年促其进入产果期。葡萄种植初期,除奖励和补贴外,郑村村委会还组织财力、物力和人力,为农户打井取水,没有通电的地块,也会及时安排架设电线。截至2010年底,郑村田间“生产路”已全部硬化,从而使每户葡萄园在耕种、管理方面不吃力,不被动,出路通达。

2007年以来,安乐镇政府、郑村村委会每年组织多期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请专家授课。经过学习,郑村葡萄种植户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中,有不少当年因剪枝和施肥这些小事犯愁的农户,也成了“专家”,开始指导新手入门。个别“行家里手”更是走出家门,为外村亲朋好友支招。

说起安乐镇郑村葡萄种植优势,郑村村委会主任王德川如数家珍。当地葡萄盛果期比山西等地早熟20天左右,在一定意义上算是反季节上市,抢占了部分商机。加上农户种植的技术逐年成熟,在葡萄品位、成色和产量上也占据着一定优势……

优质保量是产品永远的广告。郑村从5年前的一两家客商挑三拣四、讨价还价,到现在的客商云集,争相抢占货源。盛果期,这里的农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做买卖,每天装车约一万斤鲜葡萄,每斤能卖2,5元以上。这种新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村里那帮头脑灵活的年轻人。张克斌等人的角色逐渐凸显,电话预约、购销,统一安排组织货源,既帮助各地客商严把质量关,又给当地村民当好了“经纪人”。

安乐镇地处城乡交会点,交通十分便利,最近两年,村里还种植了反季节无公害大棚草莓。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镇政府、村委会、农户各显其能,引导游客到此体验采摘的乐趣,逐渐形成绿色观光、住农家、品野味的生态旅游新格局

今年初春,王德川又远赴北京等地,引进商品价值更高的新品种“冰葡萄”和营养价值丰富、高品质果蔬“秋葵”,有红、绿、黄三个品种试种。王德川信心十足地说:“有了农产品销售的经验后,就剩用心研究、科学管理、把握商机、活出新意了!”

时下,安乐镇正重点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件大事”,着力推进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并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教育水平,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探索一条适合安乐镇的发展之路、崛起之路!

“本着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两个目标,让更多的‘新型农民’启动现代化经济农业新格局!”安乐这个历史名镇,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她独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