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参与综合实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参与综合实践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结构中的经验活动课程部分,是对数学学科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它对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强调在实践与经验基础上,增强“综合应用”的要求。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要围绕一定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历活动、关注问题、引导反思、重视应用,从而积累最具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经历活动,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综合与实践中,教师应十分重视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概括、运用等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建构系统化知识,逐步丰富数学经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设计富有情境而且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让他们充分经历数学活动过程,促使学生从经历走向经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三年级上册“掷一掷”可以这样教学:

1.猜想。如果同时掷两个骰子,朝上方两个面的点数和可能是哪些数呢?哪些数可能出现最多?为什么?

2.实验。分小组掷一掷,各组每人掷5次,周而复始地轮流掷,并把每次掷的结果记录下来。

(1)填表。用“正”字统计,每次掷出的和数是几就在它下面画一笔记录。

(2)填图。用涂色统计,每次掷出的和是几就在这个数上面涂上一格颜色,一个和数涂同一种颜色,不同的和数用不同颜色表示。

(3)找一找。在这些数中重复出现最多的数有几个?

3.验证。(1)用数的组成探讨规律。和是2、3、4、5、6、7、8、9、10、11、12这些数分别由两个骰子上的哪些点数组成?分组动手掷一掷、写一写。(2)引导发现规律。在各个和数的组成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想到什么?(3)概括规律。组成和是5、6、7、8、9的数组比组成和是2、3、4、10、11、12要多,出现的可能性较大。(4)反思。为什么组成和是5、6、7、8、9的数出现多?

4.应用。(1)把规律制成表格,指导学生填表,并思考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和是5、6、7、8、9出现的次数较多,和是2、3、4、10、11、12出现的次数较少。)

(2)联系生活,再次验证。排球运动员进场后双方队员分别握手,观察每个运动员按怎样的顺序握手?他们球衣上的号数和各是多少?球衣号数的和出现较多的数字会是哪些?用扑克牌代替运动员握手动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关注问题,提炼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激发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因,也是学生经历数学实践与思维活动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从生活实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不断思考,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提炼数学活动经验。

如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材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下棋”游戏来复习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位置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再现数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师可这样组织教学:1.想一想。怎么玩?教师读规则,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说一说。你读懂什么?从哪儿看出来?学生互说规则,初步理解规则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3.试一试。教师和一名学生试做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游戏规则;4.做一做。学生2人合作按规则游戏,看谁能答对所有的问题,而且最先到终点;5.议一议。怎么走又对又快?师生共同处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6.练一练。换一种规则继续游戏,谁赢了可以翻开任意一题,让对方回答,看看哪个组最先把所有题目回答完;7.归纳整理。梳理知识,进行分类,渗透已学知识的基本结构。这样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真正做到寓学于乐、寓智于趣。

三、引导反思,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综合与实践提出具体要求:“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反思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验与再认识的过程,可以保证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技能技巧,有什么好的经验,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如五年级下册“打电话”可以这样教学:1.问题引入。教师有急事要用打电话的形式通知2位同学,你能用图示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不同的思考水平。2.自主探索。通知一个同学要1分钟,通知两个同学要2分钟,要尽快通知9个同学,需要几分钟,谁能告诉大家怎么办?请把想法画出来,要求使大家一看就明白,初步体会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不空闲才是最优方案。3.有效探究。怎样可以更少时间?把思路说给同桌听听,再把它画下来,使学生经历最佳方案的探索过程。4.反思内化。如果5分钟的话,最少可以通知16个同学,那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填出表格(反馈如下):

通过反思内化发现:新通知到的人数是每分钟翻倍的,前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2=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

5.归纳总结。第n分钟可以通知到的总人数是多少?学生在不断观察比较中,体会到结构清晰的最优化方案图示一目了然,获得对符号记录简洁化的体验和认识,总结出2n-1的最佳方案。这样教学不仅通过优化思想的应用求得最佳时间,而且在反思的过程中提升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借助画图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四、重视应用,深化数学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综合与实践”这一学习领域,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理念。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激活和提取相关的活动经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经验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更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可以这样教学:1.发现问题。2012年奥运会400米跑比赛中,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运动员为什么沿跑道的内圈跑?终点线为什么相同?2.提出问题。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多少呢?各条跑道的起跑线相差多少米?3.分析问题。(1)看一看:跑道的结构图;(2)想一想:直跑道85.96米,第一条半圆形路道的直径是72.6米,每条跑道宽1.25米,每条直道长是多少米?(3)比一比:比较每条跑道的长。(4)算一算。从里往外各条跑道分别为第1、2、…7、8跑道,第1跑道的直径是72.6米,第2、3、…7、8跑道的直径各是多少?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算一算等活动,加深对每条跑道直径计算方法的理解,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4.解决问题。填表并说出发现了什么?

5.归纳方法。弯道长C=πd;全长=弯道长+直道长×2=C+直道长×2=πd+直道长×2;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外跑道的全长-相邻内跑道的全长=外跑道的周长-相邻内跑道的周长;用“L”表示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a”表示道宽,则L=2πa。

6.拓展应用。在400米的田径场上进行200米赛跑,如果道宽是1.25米,怎样确定每条跑道的起跑线?你能发现什么?这样把数学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尝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宽思维空间,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对类似的方法进行组合,创造出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从而深化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